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農業 種植業 三農 農資 中國鄉村之聲 2017-04-11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做農業的朋友們,

你知不知道祖國南端的這片神奇土地?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農業科研人員說她是“育種天堂”,

農民說她是“種子基地”,

普通人說她是“光熱聖地”。

我國育成的7000多個農作物品種中,

70%以上都經過了她,

你種的品種沒準就是在這裡育成的。

她,就是位於海南的

南繁育種基地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她有多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南繁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技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重要基地。”

她有多牛?

2008年,袁隆平的中稻品種“兩優1128”經過8輪競拍,最終以1180萬元成交。這個比金子還要珍貴的雜交水稻品種是在海南三亞選育出來的。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南繁育種基地如今又是什麼樣子呢?記者帶您走進這片神奇的土地,瞭解那一顆顆金種子背後的沉甸甸的故事。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南繁育種“神奇”在哪?

穿過一條泥濘的小路,記者來到位於三亞市荔枝洲師部農場的南繁水稻基地。雖然只是4月清明剛過,但這裡卻暖如盛夏,滿眼是綠。水田裡的稻苗,籽粒已經開始膨大。來自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育種研究員曾慶魁從事育種研究已經快有20年了,也是三亞南繁基地的“常客”。他培育的水稻品種於2016年11月開始播種,2017年1月中旬進行插秧,預計4月底開始收割。

曾慶魁:“我們要觀察每一個材料,從外觀、抗性、品質上綜合考察。我們進行篩選淘汰,不符合要求就淘汰掉,篩選好的記載一下特徵、特性、形狀。我們是往返兩地的,一般都是候鳥式的。我去年11月份來的,過年也在這邊過的,一直待到4月底,整個結束要到5月底。”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此時的海南三亞,有靚麗的沙灘、美麗的海灣、神奇的雨林,吸引著全國各地遊客來此旅遊。而在來往三亞的人流中,有一類人很特別,他們每年冬季從全國各地彙集到這裡,目的地卻不是愜意的海灘或在熱帶雨林中漫步,而是為了一粒粒小小的農作物種子。三亞市農業局副局長曲環告訴記者:“南繁的人才,每一年大約有五、六千人,南繁的專家、國家頂級的專家,都要到三亞這邊來。”

時間就是金錢。常規育種,一個新品種的選育往往需要8-10代,在北方受光熱資源條件的限制,一年種一季,選育一個品種往往需要8-10年,於是育種人一路向南尋找,最終找到了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位於北緯15-18度之間的三亞,10月份到次年5月份為旱季,光熱條件能夠讓作物再種一季,這就是南繁加代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育種更育人,10萬人才出自此

60年來,這裡不僅成就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李登海、郭三堆等一批知名育種家,而且培育了無數青年農業科研人員成為育種中堅力量。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林景山說:“我們統計了一下,60年為我們國家培養的農業科技人員大概是10萬人左右。”

育種是個技術活兒,也是個辛苦活兒,時時考驗著人的體力、耐力和判斷力。曾慶魁表示,用十年磨一劍形容南繁育種工作,一點不為過:“雜交組合成功一般要六到八年的時候,母本的時間就更長了,現在真正能用的上的母本很少。當一個品種完全出來再走向它的生命高峰,一般得十幾年。所以一個育種家一輩子出不了幾個東西。從科研的角度上,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精品,育種家必須要有‘鐵棒膜成針’的耐心,沒有這一點是很難成功的。”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老基地的新煩惱:育種用地怎麼守住

60年南繁育種,潤物細無聲地滋潤著中華國土和數以億萬的農民。但隨著三亞眾多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的建立,這裡的地價、房價也不斷看漲,旅遊房地產和農業不可避免地面臨“爭地”問題,南繁育種基地的用地矛盾逐漸顯現。

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南繁水稻基地位於海南省三亞市荔枝洲師部農場,2003年簽訂300畝土地租賃合同搞科研育種,幾年過去,海南省旅遊島開發越來越火熱,原有基地用地被商業開發,土地已經基本被徵用完了。育種研究員曾慶魁告訴記者,這正是目前南繁事業發展面臨的窘境之一:被房地產等開發用地擠出。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記者劉璐採訪育種研究員曾慶魁)

穩定的土地、配套的生活設施,是每一個南繁人翹首以盼的剛需科研條件。過去,企業和科研單位都是與農戶簽訂協議租種土地,地塊和地租都很不穩定,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也是各地為政,有些的房子建在了防洪道上,有些房子是建在基本農田裡面,沒有統一規劃,時常發生用地矛盾。

2015年的10月經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對南繁的基地建設和管理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至此南繁提升為國家的戰略。海南省三亞市農業局副局長曲環認為,南繁育種核心區和保護區的建立是此次土地建設正規化的關鍵。

曲環表示:“把南繁科研的基地進行保護,按照永久的基本農田進行特殊的保護。在規劃裡面涉及到三亞總共規劃建十萬畝的南繁科研育種的保護區,這個保護區裡面把南繁科研育種的基地,引導到保護區裡面去。”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圖為三亞市農業局副局長曲環接收採訪)

南繁育種保護區、核心區的建立,好似永久的基本農田的紅線,對科研用地的用途進行管制,確保了南繁用地的穩定性。但是育種基地不同於普通農田,除了科學育種需要外,還確實需要一定的科研、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南繁規劃還明確建設科研育種配套用地。

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長林景山表示,這樣大大解決了科研人員他的後勤保障問題,也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我們新建的核心區一共是六塊基地,都給了配套了六塊的建設用地,一共是745畝。原來很多南繁單位的後勤保障用房都是存在違規的。現在意味著保證在這六塊配套建設用地上作為你的後勤保障基地,用地就是合法的。”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長林景山接受記者採訪)

南繁,種業傳奇仍在延續

袁隆平說,雜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勞應該歸功於南繁。李登海感慨,南繁讓自己的育種生命延長了3倍。郭三堆說,沒有南繁基地,就沒有我國抗蟲棉轉化和產業化現今的發展速度。三亞南繁科技研究院院長柯用春說,至今,袁隆平的高產核心團隊仍在在南繁進行不斷地創新與探索。

可以說,沒有南繁一年三季的快速繁育,就沒有今日中國乃至全球的糧食安全。當前,國際種業競爭日益激烈,三亞市農業局副局長曲環直言,我國種業科技創新能力還較弱,科技尖端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提升科技研發能力時不我待。

如今的南繁已經成為民族種業培育優新品種、鍛鍊人才、助推產業的重要陣地,引用育種專家曾慶魁的一段話:“很多大學生、研究生出來就來到南繁,我比較讚賞他們。現在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他還能守得住,還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繼續。希望我們能改善條件,把他們留下來,他們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你知道這個中國種業“傳奇”嗎?我國育成種子70%都來自這兒!

本文來源: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

部分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記者:劉璐、吳媚苗 // 編輯:白晨 // 監製:曹暢

中國鄉村之聲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鄉村之聲」,並保持轉載內容的單獨完整呈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