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農業 芒種 天文 民俗 禹州市三都文化 2017-05-12

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文丨包獻珍 朱曉路

農耕文化在中華民族的延續史上普遍且廣泛。禹州的農耕文化史年代久遠且為發源地,這是有別與其他地域農耕文化的特殊之處。

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大禹時期就已成熟的夏曆,是由曆書《夏小正》傳承至今。《夏小正》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古老的文獻典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星象物候歷。

它內容豐富且影響深遠,涵蓋了天文、曆法、星象物候、農事、政事等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研究我國上古社會農業生產狀況、天文曆法及物候狀況的重要資料。

今天我們所沿用的夏曆,雖然已經和《夏小正》之說相去甚遠,但夏曆為農耕文化的最早發韌是無疑的。

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農耕文化中最突出的是二十四節氣,儘管現在通行全國,但這更適應於發明地的天氣。二十四節氣所寓之義,正合當時的天地之中——“豫”。對照現今天氣運行情況,二十四節氣更適應於禹州,幾乎合禹州天氣變化無二。

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在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傳承中,禹州傳承農耕文化最原汁原味,原生態。禹州市山崗平地各佔三分之一,在上下幾千年的傳承中,一直到改革開放前的七十年代,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農業生產幾乎全部沿襲歷代,刀耕火種,牛拉肩扛,人擔驢馱,煙熏火燎,春種秋收。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基本上沒有變化。

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農耕文化在廣大農村起著金科玉律般作用,農諺無所不包地適應著禹地天氣變化,“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頭上種白菜”,“冬穿棉,夏穿單,二八月裡穿合衫”,“桃三、杏四、梨五年,橘子栽上就掙錢”。如果再北方一些,再南方一些,就有些勉強了。

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在民風民俗上,禹州人約定俗成地遵循著農耕文化傳承的經典,“深耕細耙”,“橫犁豎耩,光黃不長”,“麥收八、十、三場雨”,“秋潤根,麥潤苗”,“芒種忙,打半場”,“麥子聊生割,穀子要長過”,“過了芒種,生熟都弄”,“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收半秋”,“立夏不下,高掛犁耙”,“麥蓋三床被,小孩兒枕著饅頭睡”等等。禹州農民為農耕文化經典所左右,也為農耕文化經典而受益。如果和禹州離了很遠的地方,儘管還在中原,情況就有所不同。這充分說明農耕文化發源於古夏地,而離開了古夏地,還用夏地的經典去套,就會違背來自夏地的規律,自然會受害。

你知道禹州有多少農諺嗎?今天給你好好普及一下

隨著科技現代化的進程,隨著地球的變暖,禹州的農耕文化也在時異事異地變遷。所以在原常態與新常態的節點上,禹州人要適時地原汁原味地挽救這些消失的文化,讓其保存後世,為以後的適時而變留下參考。

禹州歷史上發源傳承的博大精深流傳久遠的農耕文化值得收集、梳理、研究、傳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