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家窮”到“住洋樓”八龍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

農民 農村 三農 蓴菜 華龍網 2017-05-15
從“家家窮”到“住洋樓”八龍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

八龍村黨員走訪貧困戶,為貧困戶致富出謀劃策。八龍村黨支部供圖

從“家家窮”到“住洋樓”八龍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

八龍村黨支部成員和電商負責人一起謀劃農副產品銷售。八龍村黨支部供圖

華龍網5月13日6時訊(見習記者 王瑋)“八龍八龍,家家都窮”這句順口溜,說的就是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冷水鎮八龍村。這裡6年前有貧困人口325人,人均純收入不足3000元,被列為國家級貧困村。可如今,村裡不僅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而且實現了村裡組組通公路、家家住洋樓、戶戶有產業,人均純收入超過1.2萬元。

回引本村人才回村 強化黨支部的“核心”作用

八龍村位於武陵山區大山深處,祖祖輩輩土地刨食,曾經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全村有1206人,黨員62名,村裡支部班子平均年齡近60歲,村幹部缺想法缺幹勁,說話做事黨員不支持、群眾不買賬。

“富不富,看支部”八龍村黨支部認識到,要改變一窮二白麵貌,首先要建好黨支部這個“核心”。2013年村裡換屆,支部班子進行了“大換血”,吸收3名黨性強、有文化、有朝氣的年輕人進支部,組建了當時全縣最年輕的村級班子,平均年齡37歲。而且村支部回引了村裡7名在外務工的大學生回村掛職、創業,作為村級後備幹部培養,村裡27歲的大學生黃華山回村掛任主任助理,並帶頭投資60多萬元修建農家樂,帶動5戶貧困戶發展鄉村旅遊。

此外,八龍村黨支部還通過向鎮幹部問計,向群眾討主意,提出了“山上種蓮,水下種蓴、家中接客”的發展思路,在發展黃蓮、蓴菜種植業基礎上,抓住連片打造大黃水旅遊景區的機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黨員走近村民 為脫貧謀點子、找門路

國家對貧困村的扶持力度很大,有很多好的政策、項目和資金,但是政策、項目、資金的落地光靠幾個支部黨員並不行,八龍村黨支部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作用,縣財政局和鎮機關派來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搬進便民服務中心,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村黨支部同時也組織成立5個黨員義務扶貧分隊,輪流和駐村工作隊一道,幫貧困戶挖窮根、想點子、找門路,“一家一戶”制定精準脫貧方案、落實扶貧項目。

義務扶貧隊還進行了結對幫扶,黨支部把有幫扶能力的35名黨員組織起來,由他們自己認領,通過“一幫多”等方式,對全村123戶貧困戶和“三留守”家庭進行結對幫扶,讓黨員成為幫困解難的貼心人。

幫扶的同時還注意共同致富,八龍村黨支部8名黨員聯合起來流轉土地500餘畝,吸納30多戶農民入股分紅,吸收80多名農村勞動力務工,帶動群眾增收1000餘元。

“互聯網+”進村 黨支部帶領村民致富

為了更好地服務村民,村組幹部全覆蓋安裝市裡統一開發的“重慶群工系統”APP,群眾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可以申請辦理事務。而且八龍村黨支部還將“互聯網+”運用到農村發展上,2014年打造了“八龍網上村莊”電子商務平臺,讓野生菌、蕨菜、天麻等10多種本地的山貨成了搶手貨,鄉村旅遊網上預訂率達70%以上,年交易額達100餘萬元。

群眾慢慢嚐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甜頭”,村黨支部順勢而為,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引進兩家蓴菜深加工公司,將商標由借用“杭州西湖”變成了自主品牌“石柱蓴”,讓蓴菜遠銷日本、泰國等國家。同時,成立“八龍蓴鄉”鄉村旅遊協會,引進兩家公司建起了“雲中花都”花園、“白天池”滑雪場,周邊群眾既可以入股分紅、又能就近務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