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的農民說:我們村能脫貧,全靠他們了

農民 農村 三農 種植業 當代先鋒網 2017-03-31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陳振垚

黑壓壓的森林把望謨縣油邁瑤族自治鄉平卜村圍得水洩不通,無數大大小小溝壑讓村子看起來更像是與世隔絕的孤島,村裡的人們為了生存只得向大山討生活。這就是4年前的平卜村。

作為貴州省農科院服務“三農”行動的科技人員代表,李超也是當時貴州省農科院最年輕的研究員。2013年,李超博士被任命為“貴州省委組織部幫促望謨縣發展同步小康工作隊”副隊長,長期派駐望謨縣指導當地農業產業發展。

看到村民的生活現狀,工作隊剛到平卜村板凳都還沒坐熱便忙著下地裡去採樣調研。“這塊地土樣還不錯,就是採光不好。”“對面半山坡上那片荒地應該不錯,坡向還行。”“下面那片玉米地可以去看看。”之後的一個多月裡,平卜村周圍的山上地裡便多了一群揹著揹包和儀器的城裡人,風風雨雨30多天,從未間斷。

深山裡的農民說:我們村能脫貧,全靠他們了

李超在油菜地實地查看油菜生長(受訪者供圖)

“他們一隊人大概有5個人吧,那一個多月他們幾乎天天來,一來就往山上跑,來的時候還穿得整整齊齊的,從山上下來滿身都是土,還沒我們這些土農民乾淨哦。”平卜村村民羅卜旺回憶道。

經過科研團隊的多次實地調研和走訪當地有經驗的農民,李超帶領的工作組確定油邁瑤族自治鄉平卜村適合芒果種植,加上農科院的先進技術,在此發展芒果種植絕對沒問題。

發展農業產業,必須要得到農民的支持才能順利開展。

“剛開始去望謨縣油邁瑤族自治鄉平卜村推行芒果種植時,農民的積極性很低,幾乎是抵制狀態,有時還躲著我們不見人!”4年前去老鄉家推行芒果種植的尷尬場景歷歷在目,李超轉過身端起茶猛喝了一口。

“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得到農民的支持談何容易。在確定平卜村適合大規模種植芒果後,我們想用村民羅卜項的地作為芒果種植試驗地,因為他家的地無論在土壤、海拔、氣候、風向等方面都是最佳。但找到羅卜項協商時卻被他拒絕了,理由是他只要在地裡種上玉米,不僅在當年就能直接變成現錢,還能用來餵豬、烤酒等。而芒果要3-5年才能全面掛果,不能馬上實現經濟效益,還要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芒果種植回收期長的特點讓農民很不看好。”李超說到。

工作隊提出為羅卜項提供免費的秧苗和肥料,他只需費力氣在自家地裡栽上秧苗就行,而且每栽一棵可以得到5塊錢。稍作考慮後,羅卜項還是拒絕了。

深山裡的農民說:我們村能脫貧,全靠他們了

李超(左一)在望謨縣油邁鄉下油邁指導農戶種植澳洲堅果(受訪者供圖)

李超和工作隊先後5次趕20多公里的山路去羅卜項家中試圖說服他,但都被拒之門外。

有天晚上,李超聽說羅卜項有答應種植芒果樹的意向,加上收到通知第二天要在望謨縣開農業會議,他和同事晚上8點連夜開車趕往望謨縣。車剛駛出貴陽,白幕般的雨傾盆而下,路上全是積水,那時候的望謨縣是不通高速的,都是山路,行車十分危險。

不得已,他們只得先在沿途紫雲自治縣休息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再出發。

“現在想起來都還有點後怕,心裡依舊不是滋味。那天早上5點我們就從紫雲自治縣繼續趕往望謨縣,從紫雲到望謨100多公里的路上至少有20處小規模塌方或是泥石流,如果那晚我們堅持趕路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結果,到望謨縣後那邊的工作人員都為我們捏了一把汗。” 李超放下茶杯,目光盯著辦公桌上的全家福說到。

“我們從秧苗運輸到栽下地的所有程序都包了,你只要同意讓出你的土地和後期配合我們管理,而且我們還付給你土地流轉費。羅老鄉,這總可以了吧?”

可是羅卜項最終還是沒有鬆口。失落、自我懷疑、不理解……瞬間萬千情緒湧上心頭。“你說你們這些老鄉的思想怎麼就這麼固化呢?你讓我怎麼說你們好呢?”李超沒忍住,狠拍了一下羅卜項家的桌子。

扶貧先扶志,才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根本之道。冷靜下來的李超意識到,給貧窮農戶們再多的現金都沒用,必須要幫他們樹立脫貧的信心和科學脫貧的理念。他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經過多家詢問和協商,羅卜項的鄰居羅卜諷答應用自家地作為芒果種植試驗地,李超喜出望外。工作隊決定使用羅卜諷的地作為試驗地。

秧苗下地那天,李超高興得像個小孩一樣,什麼事情都要親自示範、親自監督,生怕出一點差錯。在省農科院和農戶羅卜諷的悉心管理下,第二年這片芒果實驗地便實現部分掛果,由於果質較好,羅卜諷實現毛收入超過1萬元。

看到羅卜諷豐收,平卜村的村民羨慕不已,全都爭先恐後地到李超那裡登記領取芒果果苗和學習栽種及管理技術,羅卜項也在其中。

之後的三年間,為推廣熱帶農產品種植,李超先後100多次從貴陽趕往望謨縣,每次去到種植園他都親自手把手教當地農戶栽植果苗,很多時候是餓了地裡坐著吃,困了就睡老鄉家。

深山裡的農民說:我們村能脫貧,全靠他們了

李超手把手示範秧苗栽植(受訪者供圖)

截至2016年年底,望謨縣僅芒果種植面積達2.8萬畝,預計每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為其未來推進產業扶貧打下堅實基礎。

“當初我也沒想到芒果會有這麼好的收成,自從家裡種上芒果後,年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處理每年賣芒果的收入還能在果樹間套種玉米。日子是眼看著一天比一天好了,我們村的脫貧,全靠他們了。”羅卜項笑呵呵地說到。

“現在去平卜村,農民們只要看到我們的身影便會主動上前詢問我們是不是帶來了新的科研成果,好多老鄉還會悄悄跟我們說要多教他們種植和管理技術。這讓我們感到很開心,因為經過我們這麼多年的努力,不僅僅把科研成果種進農民的地裡,更是把脫貧致富的種子種進了他們的心裡。”李超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貴州,像李超這樣的農業專家出現在田間地頭很常見。自2015年底,貴州省委組織部、省農委、省科技廳啟動全省“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以來,紮根農村服務農業的感人故事就一直在貴州發生。

貴州省農科院王彬到納雍縣厙東關彝族白族苗族鄉後,深入瑪瑙紅櫻桃種植基地、走訪果農,快速摸清全鄉瑪瑙紅櫻桃種植基本情況,瞭解到瑪瑙紅櫻桃產業發展存在的難題。利用自身專業特長和請專家為瑪瑙紅櫻桃種植“把脈”,最終解決瑪瑙紅櫻桃經濟效益縮水難題,使當地610戶農戶新建櫻桃標準園4000畝,增收520萬元。

晴隆縣草地中心副主任劉樹軍,多年來一心致力科研工作,率先完成世界公認的優質肉羊品種——杜泊羊和澳洲白的引種、純繁、胚胎移植、雜交改良及推廣,並建設了繁殖中心。作為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技術服務團的成員,劉樹軍堅持綜合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方式,希望通過新的嘗試把“晴隆羊”的品質再提升一個檔次。

據統計,一年多以來,10661名農業專家為切實開展好助三農工作,累計走訪調研6.99萬人次,舉辦農業技術座談會和培訓會14493場次,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7.57萬人,培養致富帶頭人13211人,培訓群眾65.66萬人次,推廣農作物新品種2555個,推廣農業新技術3862項,解決農業技術難題9490個,協調項目2190個,協調解決資金8.02萬元,領辦創辦農業產業化項目560個、投入9.29億元,一大批優秀專家和團隊不斷湧現。

前路光芒,後繼者會更加努力。多彩貴州正在成為天下優秀人才的嚮往之地、集聚之地、創業之地,在貴州大扶貧戰略行動的號召下,更多的農業專家正齊聚貴州,充分發揮自身專長,讓多彩貴州的“農業專家服務‘三農’”事業更絢麗多彩。

深山裡的農民說:我們村能脫貧,全靠他們了深山裡的農民說:我們村能脫貧,全靠他們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