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叫沙欺負死!”4萬平方公里沙漠成綠洲,當年誓言成真了

農民 三農 農業 政治 社會 長安觀察 2018-12-03

中國有四大沙地,但在不遠的未來,這個“四”將被改為“三”,因為毛烏素沙漠馬上就要被消滅了!中國人再次造就了綠色奇蹟!

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的毛烏素沙漠,面積約4.22萬平方公里。在古代,這裡水草豐美,風光宜人,南部一度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後來,毛烏素遭遇了不合理開墾,又歷經氣候變化、戰亂更迭,大約自唐代開始有積沙,至明清時已形成茫茫大漠。因此,“毛烏素沙漠是人造沙漠,是人類貪慾的兒子”。

不能叫沙欺負死!”4萬平方公里沙漠成綠洲,當年誓言成真了

破壞因人為,重生也靠人為。上世紀50年代開始,人們在這裡大力興建防風林帶,一場“改天換日”的巨大工程就此拉開帷幕。整整半個世紀的拉鋸戰,如今終於看到了勝利曙光。那麼,這個綠色奇蹟是怎麼實現的?

翻開這部厚重的治沙史,我們可以看到政府部門的協同配合,更能看到無數治沙人的辛勞付出。據不完全統計,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的毛烏素沙漠,幾乎是全國所有沙漠地區產生植樹英雄最多的。

不能叫沙欺負死!”4萬平方公里沙漠成綠洲,當年誓言成真了

從“公社”時代的“勞模”,到個人承包沙地時代的企業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重讀他們的故事,我們就能找到荒漠變綠洲的密碼所在——

寶日勒岱,1938年出生於烏審召一個貧苦牧民家庭。1957年,寶日勒岱看到鄰居家的房屋被沙漠層層掩埋,於是她背來沙蒿密密麻麻地種在房後,沒想到都成活了。

打那時候起,她就領著烏審召人,一棵樹一棵樹地種植,硬是在沙漠中開出了一條綠色之路。1965年,寶日勒岱所在的烏審召公社治沙引起了全國關注,成為當時全國生態建設的一面旗幟,被譽為“牧區大寨”。

2003年,寶日勒岱退休後,每年都回毛烏素沙漠種樹。有一年,一些年輕人看到寶日勒岱在種樹,很好奇地互相談論說:“這個老太太是不是有病啊?這麼老了還來植樹。”寶日勒岱當即回答說:“是啊,我是得病了,得了職業病,栽樹就是我的職業病。”

不能叫沙欺負死!”4萬平方公里沙漠成綠洲,當年誓言成真了

殷玉珍,一名毛烏素沙漠中的農家女。1985年,19歲的殷玉珍嫁到鄂爾多斯烏審旗河南鄉爾林川村井背塘。方圓幾十公里除了他們的家,就剩下茫茫無際的沙漠了。殷玉珍清楚記得,過門的第40天,才看見一個人從她的家經過。

面對著一望無垠的荒漠,她咬牙發誓:“寧肯種樹累死,也不叫沙欺負死!”一年後,殷玉珍用打工掙的錢換回了600棵樹苗,一場持久的人沙戰鬥開始了。

沒有錢買樹苗,丈夫就到外面給人掏糞、蓋房子、幹農活。剛栽下的樹苗被風沙吞噬了,再栽,再吞,再栽……這一過就是二三十年,殷玉珍把最美好的年華都用在了種樹上,7萬多畝荒涼的沙漠變成了鬱鬱蔥蔥的綠洲。

不能叫沙欺負死!”4萬平方公里沙漠成綠洲,當年誓言成真了

石光銀,陝西省定邊縣海子樑鄉四大壕村農民。1984年,為籌集治沙買樹苗的錢,石光銀把全家賴以生存的84只羊和1頭騾子賣掉,又東拼西湊,一共籌到了12萬元全部投入治沙,兩年下來,欠下一屁股債不說,治沙還以失敗告終。那會別人給他起外號叫“石灰錘”,石光銀就給他們說“你們不幹,我一個也是幹,砸鍋賣鐵,非把這件事情幹成不行”。

栽樹、澆樹、管樹,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連續30多個年頭,石光銀把心血都灑在了這片沙地上。更可貴的是,他把治沙與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創造出“公司+農戶+基地”的治沙模式。25萬畝黃沙變綠洲,農作物不再受風沙的侵害,老百姓的窮根也被拔掉了。

……

毛烏素的涅槃重生中,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半個多世紀的寒來暑往,見證了他們的偉大付出,當初吃的苦都化為了今天的甜。事實雄辯地證明: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生態退化的進程是可逆的,只要人不負大自然,大自然定不負人。

從塞罕壩到毛烏素,我們為無數治沙英雄點贊,更為這背後湧動的中國精神感動。靠著這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韌,我們讓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變成“可能”。

可見,只要行動起來、堅持下去,就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人們嚮往的綠色中國。讓我們發揚治沙英雄們的寶貴精神,一個更美的中國必將加速到來。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