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第二故鄉” 走出融合扶貧新路子

農村 三農 畜牧業 寧德網 寧德網 2017-08-03

寧德網消息(陳飛)“甩掉落後的帽子脫貧致富!”這既是人民群眾內心的呼喚,也是駐寧部隊全體官兵的莊嚴使命——多年來他們團結駐地廣大幹部群眾,滴水穿石、久久為功,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融合扶貧新路子。

情感融合 凝聚扶貧共識

閩東,這是一片哺育志士的熱土,這是一個有著優良傳統的革命老區。為增強官兵“視駐地為家鄉,視人民為親人”的情感,各駐寧部隊在官兵中廣泛開展“熱愛閩東、建設寧德、宣傳故鄉、增輝駐地”為主題的擁政愛民教育,通過邀請專家學者系統闡述《擺脫貧困》,增強官兵使命感和責任感;通過講述寧德革命鬥爭史,組織到閩東革命紀念館、柏柱洋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基地參觀見學,開展“重溫入黨誓言”活動,在感受先輩光榮足跡中凝聚共識;通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走壽寧縣下黨鄉“黨群連心路”,參與“四下基層”活動,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在與駐地群眾情感交融中強化擔當。

寧德軍分區積極發揮軍地橋樑作用,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經常組織力量深入扶貧第一線開展實地調研,詳細瞭解掌握地方群眾的具體企盼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及時召開駐寧部隊支持寧德經濟社會建設部署會、推進會,細化“十項工程”為54項具體事,協調16個團級單位建立掛鉤幫帶村,為助力寧德經濟社會發展積聚更大能量。

悠悠擁軍情,濃濃愛民心。近年來,寧德軍政軍民關係得到進一步密切,連續四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全省雙擁模範城”稱號。湧現出國務院、中央軍委命名的“愛民固邊模範邊防派出所”三都邊防派出所、“全國學雷鋒先進集體”南陽民兵義務消防隊以及“中國消防衛士”賀曦、“愛崗敬業標兵”黃令赤等一批典型單位和個人。

黨建融合 夯實扶貧基礎

走進“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的榮譽室,各類獎狀、獎牌、獎盃讓人們眼前一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2016年度被評為“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獎牌。

“能取得這一榮譽,離不開武警寧德支隊官兵的傾力幫扶。”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純華說。

“火車跑得快,車頭是關鍵”。武警寧德支隊抓住黨建扶貧這個關鍵,採取“大隊對村、幹部黨員對村黨員”的措施,大隊領導、機關幹部經常向村黨支部成員傳授做思想工作的經驗,一點一滴地教支部成員處理日常事務和解決棘手問題的方法。還邀請村黨支部成員到就近武警中隊觀摩支部組織生活,面對面、手把手地教他們開好支委會、黨員大會。很快,赤溪村黨支部一班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威信也越來越高。

武警寧德支隊幫建赤溪村黨支部,只是駐寧部隊堅持黨建扶貧一個縮影。近年來,駐寧部隊團以上單位普遍掛鉤幫扶1個行政村,都把黨建扶貧作為重中之重,簽訂“共創先進基層黨支部”協議,發揮部隊黨建優勢,通過開展黨日活動聯抓、思想教育聯做、人才培養聯手、重大任務聯動“四聯”活動,增強村支部抓建能力,提升扶貧工作實效。

寧德邊檢站深入開展“三警聯建進社區”共創先進基層黨組織活動,聯合聯檢單位、邊防派出所和口岸企業,在賽江兩岸打造縱橫聯合、互利雙贏的“沿江黨建帶”,進一步優化口岸通關環境,促進口岸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三都邊防派出所充分發揮模範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和警官兼任村幹部工作優勢,持續深化民警村官與大學生村官、派出所黨支部與模範村黨支部“雙聯共建”活動。目前,三都邊防派出所20名警官100%兼任村居黨支部副書記,模範村創建比例達100%。

供需融合 做強發展引擎

“有了這3萬元幸福工程無息貸款和8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今年我們的淡水魚養殖場規模將可以進一步擴大。”蕉城區三都鎮鬆岐村計生母親張淑英高興地說。

三都駐島海軍部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地方所需、群眾所盼與部隊所能有機結合,與三都鎮結對子,建立“軍地融合創業園”,啟動“軍地融合創業園+愛心體檢卡+海島貧困母親”的新模式精準幫扶計生貧困戶活動,帶動幫扶9位貧困母親承包150多畝魚塘發展淡水養殖業。駐島海軍部隊通過組織養殖技術培訓、免費推廣優良魚苗等方法,讓貧困母親放心養殖,並帶動越來越多的貧困母親走上脫貧之路。

找準扶貧幫建的切入點、結合點、共振點“問診把脈”,是寧德軍分區走出一條“精確制導”“精準施策”的扶貧幫貧新路子。軍分區落實“一部幫一村”“一兵帶一戶”扶貧制度,建立完善軍地聯席會議、幫建需求提報論證、重大項目對接、信息共享、情況通報、聯合檢查、綜合保障和聯絡員8項工作機制,積極搞好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項目推進,以務實有效的舉措為扶貧掛點村解難幫困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寧德軍分區區、部兩級為40多個掛點幫扶村協調各類資金近千萬元,建成基礎設施10餘個,引進15個致富項目。

駐三都海軍與三都鎮黨委、政府共同出資建成“軍民融合”水廠,讓數萬群眾喝上了“安心水”。駐霞浦空軍某部採取措施,幫助當地300餘名群眾解決就業問題。駐軍442醫院與蕉城區七都衛生院結對共建,贈送醫療器具、培訓醫護人員、派專家坐診、開展健康講座,幫助提升基層衛生院醫療水平。

如今,在寧德海防道路、戰備公路、交戰碼頭、軍民融合創業園……一一項項惠及軍地雙方的利好項目相繼落成,軍地項目共建運作機制儼然成型,部隊設施建設與地方民生工程融合,“一種資源雙方共享、一種投入多種效益”,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智慧融合 激發內生動力

無志山壓頭,有志人搬山。近年來,駐寧部隊牢固樹立“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理念,注重從轉變村民思想觀念入手,廣泛開展“愛心進村、科技進村、法律進村、文明進村、文化進村、項目進村、醫療進村”等“七進村”活動。

蕉城區礁頭村是閩東沿海的一個小漁村,因經濟發展無力,曾被村民稱為“窮漁村”。然而,如今的礁頭村卻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街道兩旁新房矗立,漁港碼頭遊船如織,漁排網箱錯落有致……村裡到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短短八年,礁頭村從貧窮落後到脫貧致富,得益於寧德邊防支隊聯動扶貧的大膽探索。2007年4月,該支隊主動對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聯合三都鎮政府在礁頭村創建全市首個“愛民固邊模範村”,提出了“多元化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強烈激發了村民脫貧願望,讓昔日的窮漁村換上了“新裝”。

龍頭擺活一江水,一花引來萬花開。多年來,駐寧部隊依託官兵和民兵組織,相繼組建成立“民兵養殖技術指導小組”“科技服務站”“科技致富信息協會”……先後幫助引進各類致富項目120多個,培養各類技術人才5000餘名,爭取人才、科技、資金、信息、政策等方面支持,使幫扶村擁有了10多個農產品特色品牌,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助推駐地經濟發展。

平安融合 鞏固脫貧成果

寧德地處東南沿海,颱風多、雨水多,自然災害頻發。駐寧部隊官兵充分發揮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好幫手”和應急救援任務中的“鐵拳頭”作用,努力為群眾脫貧致富保駕護航。

各部隊建立完善和常態落實軍地情報互通協作機制,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確保駐地安全穩定。駐福鼎沙埕海軍與福鼎市公安局等12個單位聯合開展軍警民聯防工作;三都海軍部隊與三都派出所建立軍警協作機制,建立軍警民聯防崗;寧德邊防支隊持續推廣蕉城區三都鎮海上110“三個跟進”、福安愛民固邊黨建“五位一體”等工作機制,探索軍民協作、多方聯動、共同維護社會穩定的模式,寧德消防支隊常年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常態遂行搶險救災任務,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軍分區、人武部建立訓實11支民兵應急隊伍,主動參與地方應急救援行動。近三年來,駐寧部隊先後參加防颱防洪、撲救火災、應急救援等任務200多次,轉移受災、受困群眾15多萬人,為地方挽回經濟損失1億多元,受到人民群眾的讚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