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漢濱區產業扶貧精準脫貧釋放系列政策紅利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業 陝西法制網 陝西法制網 2017-09-19

會議由區政協副主席熊建華主持,區委常委、副區長荊鍾,區委常委、副區長孫自餘,區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各鎮辦主要領導、脫貧辦主任、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畜牧站長,區農業局班子成員、局直部門負責人及中高級技術幹部,龍頭企業、農業園區、陽晨產業聯盟戶業主等共400餘人參加會議。

漢濱產業發展面臨有利的時間窗

會上,漢濱區農業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貴鋒傳達了全省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現場會精神,對全區2018年脫貧村產業規劃作了安排部署。

王貴鋒表示,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也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大事要事,貧困村的產業規劃更是重點難點。既要立足比較優勢的資源,又要符合市場需求,把地方小品種做成帶動一方百姓的大產業;既要適合地理條件,又要符合貧困戶的意願;既要產業全覆蓋,又要體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在全省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現場會上,明確要求整合資金用於產業扶貧的比例不低於50%,這為漢濱產業發展強基礎、上規模、拓展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王貴鋒認為,漢濱區產業發展的重點在於:打造大園區,園區無邊際,整合兼併同類園區,實行集團作戰;實行大融合,把生態、觀光、旅遊、休閒、康養、創意農業融為一體。幹出閃光點,由新型經營主體在對應的貧困村建設“現代農業貧困戶園區、創業園區、培訓園區”。開拓大思路,抓住“兩頭”,龍頭和地頭;謀劃“兩外”,加工在外和銷售在外;心裝“兩邊”,跑上邊和看周邊。

“第二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3%、增速居全市第四,計劃脫貧村現代農業園區、合作社、互助資金組織建成比例全市第一,產業扶貧取得了一定成效。”王貴鋒表示,接下來,漢濱區農業局將全力做好2018年脫貧村產業規劃編制工作,抽調76名中高級以上技術人員,深入包聯鎮辦,本著“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因戶擇業”的原則,按照“一業一龍頭”或“一龍頭數產業”的思路,“中、長、短“相結合,制定產業發展6條路線圖,分步或同步布點實施。同時,實行“支部+支部+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和“貧困村+新型經營主體+三變+貧困戶”的幫帶模式。從今年起,根據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的數量,可享受每戶1萬元的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項目扶持。

以“三變”改革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

區委常委、副區長荊鍾對區委、區政府新出臺的《關於印發漢濱區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使用辦法(試行)的通知》進行了解讀。

會上,晏壩鎮、忠誠園區、優源果業公司、陽晨產業聯盟作了交流發言,對本土優勢產業發展做了經驗分享。

荊鍾指出,我區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年來啟動建設各類農業園區115個,帶動1.9萬戶3.9萬人。在農業產業化步伐當中,逐步培育出了一批全國全省都有名的龍頭企業和航母企業,如陽晨模式、京康模式、忠誠模式,都寫進了2016年省委省政府1號文件。

如何更好地發揮園區帶動作用,區委、區政府積極探索,精心謀劃,出臺了《關於印發漢濱區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使用辦法(試行)的通知》,這是漢濱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也是實施“三變”改革的具體措施,對各園區業主來說,更是一個重大機遇。

通知指出,產業發展資金按照“區級統籌、鎮辦實施、股權村有、企業(園區)使用、股權收益固定、貧困戶分紅受益”辦法實施。資金使用對象為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也可為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較多的工業企業。產業發展資金按照貧困村的貧困深度和貧困人口規模(按每戶 1 萬元標準)折股量化到村,由村集體選擇確定投資到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脫貧。產業發展資金採用“撥改投”方式,將政府無償撥付給企業的投資改為政府有償投資,固定收益給貧困群眾分紅。

“漢濱作為秦巴連片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占安康四分之一,是陝西省貧困人口規模最大的縣區,國家將給予更大扶持力度,30—50億投入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荊鐘錶示,接下來,漢濱區將會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加大扶持力度,推進全產業鏈發展。同時,進一步深化“黨支部+X+貧困戶”發展模式,深入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引導扶持貧困農戶參股新型經營主體,規範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利益和收益,提高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成效。

立足漢濱資源向實現“全產業鏈”推進

區委常委、副區長孫自餘對當前和以後產業扶貧、畜牧生產以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孫自餘指出,在我區貧困總人口中,需產業脫貧1.35萬戶、4.19萬人,佔貧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做好產業扶貧事關全區整個脫貧攻堅大局。尤其是面對當年23個村、1.47萬人的脫貧退出任務,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是解決貧困戶脫貧的長遠大計,必須全力抓好現代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個帶動能力強的新型經營主體,至少培育1個區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或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以上家庭農場、3—5戶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

“產業發展要立足漢濱資源稟賦,突出生豬、茶葉、核桃、魔芋、蔬菜五大特色產業,著力構建一鎮一業一園(一村一品一園),按照科研、生產、營銷、服務配套,打造全產業鏈園區。”孫自餘表示,區上今後每年認定命名20個區級園區,園區類型按主管部門劃分為循環農業、山林經濟、水產水保、休閒農業和移民產業5個類型,每個園區獎補30萬元,每年公平、公開擇優推薦20個區級園區申報市級園區,3—5個市級園區申報省級園區,1—2個省級園區申報國家級園區。

“畜牧產業作為我區農業主導產業之一,是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支撐”。孫自餘表示,今年要創建2家航母型產業聯盟示範園、4家市級產業聯盟示範園、10家區級產業聯盟示範園、2家林下生態循環養殖產業聯盟示範園。為此,區上專門明確了創建對象和扶持獎勵措施,區財政分年度落實1200萬元航母型園區培育專項資金,凡是經考核認定達到航母型示範園、市級示範園和林下生態循環養殖示範園標準的,按照《安康市陽晨生豬產業聯盟示範園創建實施方案》相關措施標準落實獎補,對考核認定達到區級現代農業園區標準的,按照《漢濱區現代農業園區認定管理辦法》落實獎補,並將省市畜牧養殖無害化處理項目向創建主體傾斜。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繼農村確權頒證工作後,又一項管長遠、管全局的重大改革,對於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孫自餘表示,目前,建民辦中心社區、五里鎮朝陽社區、大河鎮同心村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權量化三個環節的工作。9月底,漢濱區將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通訊員:周濬)編輯:董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