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四好農村路”打通農村經濟“微循環”'

"

全市所有區市縣均有二級及以上汽車客運站,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100%、列養率100%,鄉鎮和具備條件建制村通暢客車率分別達100%、95.2%,運輸網絡初步形成;

鄉鎮、建制村快遞網點覆蓋率分別達100%、84%,物流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城鄉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

這僅是我市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市堅持“一路一風景,一路一品牌”的理念,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路作為助推鄉村振興、實施脫貧攻堅戰略的重要抓手,探索出“四好農村路+扶貧+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四好農村路”正變成村民的“幸福路”。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2588公里,其中縣道704公里,鄉道988公里,村道10810公里,專用公路86公里,路網密度位居全省前列。

“公路+扶貧” 打通群眾“幸福路”

8月24日,走進鄰水縣高灘鎮餘家坪村,條條馬路四通八達,村民譚欽軍正在自家房屋前,準備將烘乾的花椒包裝好運往城裡。門前的壩子上停放的摩托車現在成了運輸的主力,但這之前,他只能靠人力走出村子。

“我家能成功脫貧,多虧村裡修了水泥路和便民路,它們就是我家的‘幸福路’。”譚欽軍對記者說。

“圍繞‘通公路’向‘通好路’轉變,我市全面啟動‘脫貧攻堅幸福公路’計劃。”市交通運輸局規建科負責人說,我市將市域產業基礎好、帶動作用強、服務人口多的鄉村道路全部改造黑化,通往建制村的公路全面加寬硬化,病危橋全力整治,暢通縣鄉村三級交通網絡。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全市已完成1028公里縣鄉公路提升改造、建成通村公路3560餘公里、加寬窄路基路面500餘公里、整治病危橋38座。

“我市大力實施‘暢返不暢’農村公路、聯網公路建設,加大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交通任務目標。”市交通運輸局規劃和建設科負責人說,“四好農村路”建設助推前鋒區、廣安區、華鎣市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武勝縣、嶽池縣、鄰水縣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

“公路+旅遊”

村民吃上“生態飯”

戶戶有便民路、組組有水泥路、全村有產業聯網路……8月22日,記者來到位於嶽池縣白廟鎮鄭家村的嶽池農家生態文化旅遊園區,在經過一條寬5.5米、全部黑化的旅遊道路後,一座座漂亮的農房出現在眼前。

然而,2015年時,該村還只有一條通往大力水庫的公路。全村10個村民小組沒有一條通組路,交通不便成為制約鄭家村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富,先修路”。時任該村第一書記的唐宏波深知,只有打破了交通限制,才能讓鄭家村的發展走上“快車道”。

如今的鄭家村,不僅家家戶戶都有便民路,還修建了旅遊道路和可供遊客觀光遊覽的遊步道,從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旅遊勝地。“路修好了,遊客也多了,村民也可以吃上‘旅遊飯’‘生態飯’了!”鄭家村村支書劉方紅說。

“我市根據各縣(區)旅遊資源和農村路網分佈,加快推進美麗鄉村旅遊示範路建設,著力打造一批‘路旅融合’示範項目,形成了‘一路一特色,一路一風景’。”市交通運輸局規劃與建設科負責人說。

“公路+產業”

經濟發展有了新通道

在位於鄰水縣柑子-觀音旅遊環線、銅鑼山旅遊環線等旅遊扶貧產業環線上,四通八達的路網讓這裡處處洋溢著活力。

“多虧了這條路,我的鹹菜現在可以用車運出去賣了。”8月23日,家住鄰水縣長安鄉貴人槽的李水英像往常一樣先去鹹菜種植地看看,再到加工廠裡和工人一起工作。

銅鑼山深處的長安鄉貴人槽一帶,因交通閉塞、基礎條件薄弱,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溝。受交通限制,李水英只能肩挑背馱,將自己做的鹹菜運到鄰水農貿市場銷售。眼看著鹹菜生意越做越好,交通限制卻無法“擴大經營”,讓李水英十分鬱悶。

去年7月,銅鑼山旅遊扶貧產業環線通車。這條長45公里的環線,讓貴人槽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春天。“現在,有老闆直接開車來村裡收購。”李水英高興地說。

我市結合農村資源分佈、產業發展,堅持公路與產業同步統籌規劃。立足全市7個鄉村振興示範區以及武勝臍橙、廣安蜜梨、嶽池米粉等特色產業基地,配套建設廣安區現代農業“111”產業公路、武勝白坪—飛龍產業公路等千餘公里產業路,打通了交通脈絡,實現農村產業連片開花。(朱儁吉 劉偉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彬 劉甜甜)

編輯:熊雪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