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縣腰街鄉:建設宜居宜業特色鄉村

農村 三農 農業 農產品 新華網 2017-05-26
鳳慶縣腰街鄉:建設宜居宜業特色鄉村

特色鄉村一角。華雙豐 攝

鳳慶縣腰街鄉:建設宜居宜業特色鄉村

剛投入使用的新民居。華雙豐 攝

初夏,正值建房的黃金時節,走進鳳慶縣腰街鄉函關村新市場易地扶貧安置點字占強家,掛在門前的大紅燈籠、張貼在窗前的福字將寬敞明亮的新房裝扮得格外美麗。

“我家原來住在白沙井小組,由於地質災害,雨水沖刷,地基下滑,把土木結構的老房子牆體拉裂了,現在搬到這裡蓋起新房,環境更好了,出行方便了,再也不用當心地質災害給我們帶來傷害了,生活更安定,睡覺也安心。”字占強說:“我家有4口人,土地少,沒有支柱產業,孩子在家上學,我們長期在浙江紅磚廠打工,一到雨季就當心孩子和老人的安全,如今住進了新房,就可安心打工,多增加更多收入,計劃用幾年的時間把建房欠下的帳還上後,就可圓過上幸福生活的夢想。”

鳳慶縣腰街鄉:建設宜居宜業特色鄉村

集中建設的安置點一角。華雙豐 攝

地處瀾滄江畔的腰街彝族鄉,是鳳慶縣建檔立卡貧困鄉鎮之一,全鄉共有6個行政村3202戶農戶9015人,其中彝族人口7851人,佔總人口的87%。有建檔立卡貧困村3個,2017年計劃脫貧559戶1930人,大部分群眾都居住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半山腰。

“山高陡路不平、土地貧瘠致富難”是制約彝族群眾發家致富的主要瓶頸。為使山區貧困群眾改善居住環境,早日同所有貧困人口奔向小康,該鄉圍繞“建成新村寨、發展新產業、形成新環境、實現新發展、過上新生活”的總體部署,以建設宜居宜業特色鄉村為抓手,以整合項目、易地扶貧安置為突破口,採取“政府補一點、群眾自籌一點、銀行貸一點、親戚朋友助一點”的方式推進特色鄉村建設。

“統一規劃汙水處理,統一架設飲水管網,統一建設衛生室,統一配置市場管理,統一實施門前三包,統一建設文化活動場所,紮實推進海錦村莊示範建設。”函關村支部書記羅開強說:“由於腰街鄉地廣人稀,離縣鄉集貿市場比較遠,群眾購買農資、農產品交易困難,我們把群眾集中安置後,就醫上學更方便了,還配套了交易市場,以固定時間進行交易,於2015年1月8日開街,引來了雲縣及鄰近個體工商戶共同交易,節省了群眾到縣城和附近鄉鎮交易農產品的時間,使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將自家的農產品變成現金,用節省下來的更多時間投入到抓生產、抓養殖、抓務工收入。”

據介紹,2016年以來,腰街鄉共實施易地扶貧安置點4個,計劃總投資5364.5萬元,計劃安置農戶234戶92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2戶686人。截止目前,已經有46戶農戶入住新房, 132戶建房戶主體完工,64戶農戶基礎動工。自願到集中安置點上建房的群眾越來越多,佔計劃的103.4%。

“山頭綠色成蔭,山腰民居靚麗,山腳產業發展”是如今腰街鄉正在發生變化的真實寫照。沿鳳腰公路依山就勢建設的紅瓦白牆的新民居,在茶葉、核桃等綠色產業的掩映下,顯得整齊有序,幸福安康。“以公路為主軸佈局新民居房建設是腰街鄉這種山區半山區推進特色鄉村建設的主要做法。”腰街鄉黨委書記楊明財介紹說:“貧困群眾集中安置後,我們將實施土地坡改梯工程項目,提升群眾綜合素質,在茶葉、核桃等傳承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規模發展烤煙、甜翠豌豆,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使貧困群眾住上新房子、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完)(李廷昌 張映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