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向陽灣村:千畝精品紅棗產業尋覓扶貧新出路

農村 棗子 農村改革 三農 陝西網 2017-06-05

5月26日,陝西網跟隨榆林市委宣傳部脫貧攻堅採訪組來到佳縣通鎮向陽灣村,該村是由向陽灣村和張包山村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地處佳縣黃土丘陵溝壑區,交通較為便利,是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共有196戶606人,目前尚有20戶42人未脫貧。

據瞭解,向陽灣村共有耕地2565畝,其中棗林面積達到1900畝,因此該村一直以來便是遠近聞名的“紅棗村”。然而,近年來受到市場經濟及紅棗品質的影響,紅棗銷售市場不景氣,棗農經營管理棗樹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影響。

佳縣向陽灣村:千畝精品紅棗產業尋覓扶貧新出路

優化改造千畝棗園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佳縣政府積極探索,大力發展紅棗產業,積極組織棗農實施低產棗園改造,大力推廣紅棗“強力降高塑形”技術,促進紅棗產業提質增效。

自今年開始,向陽灣村對全村1900多畝棗林進行“強力降高塑形”技術改造建設千畝紅棗示範園,初步規劃示範園總面積1000畝,其中統一進行降高塑形、統一防蟲、統一技術服務860畝,流轉管理精品棗園120畝、新品種基地試驗20畝。

佳縣向陽灣村:千畝精品紅棗產業尋覓扶貧新出路

在向陽灣棗林陝西網見到了正在鋤地的賀德凱,耳背的他與人溝通起來稍顯困難。經過攀談,陝西網得知,賀德凱今年64歲,家中有3口人,兒子因為考研失敗患了病,他本人還患有白內障,家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我家的四畝棗樹今年全部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土地流轉,每畝棗林地合作社給我補260元,平時無事的時候我還幫合作社整理棗樹地,每天的工資是70元,一年下來也有一萬多的收入,比我們自己照料棗樹強多了。”

紅棗示範園的建設解決了紅棗管理勞動力不足與外出務工勞動力受生產束縛的問題,穩定了貧困戶收入,又帶動了全村有機紅棗提質增效。

“一塊錢”的老年幸福院 養老的同時保障就業

“我們村的老年幸福院只要70歲以上的村民都可以過來,一天三頓飯只收一塊錢,如果是70歲以下且無勞動能力或者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也可以到這裡吃飯。”第一書記劉永存告訴陝西網,這所老年幸福院,將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員納入社會和集體共同管理範疇,既解決了他們的生活保障問題,同時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提供新的就業崗位。

佳縣向陽灣村:千畝精品紅棗產業尋覓扶貧新出路

崔清蓮是老年幸福院的廚師,16年前丈夫便離她而去,60歲的她一個人將兒女撫養長大,家中只有幾畝棗樹,“前幾年紅棗還能賣上點價格,一家人也能勉強度日,這幾年家裡的紅棗幾乎都爛在了地裡,家裡的經濟來源一下子減少很多。去年6月份開始,村主任賀建強讓我來老年幸福院做飯,一個月1200元,雖然有些辛苦,但比在家待著強了很多,一年下來也不愁吃喝了。”

佳縣向陽灣村:千畝精品紅棗產業尋覓扶貧新出路

打造舒適新農村 改變農村落後印象

幾年來,向陽灣村內累計投資310萬元,維修了村級陣地,新建了老年幸福院、村衛生室、文化廣場、自來水井及管網、新修了生產道路,水泥硬化了村內巷道。安裝了戶戶通,開通了互聯網,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特別是信息化植入,方便了務工就業、網絡購物和電商銷售等行業。

2017年,計劃硬化、綠化聯戶道路,新建老年活動中心、垃圾場和張包山自然村人飲工程,安路燈,加固淤地壩等,進一步提升了基礎服務功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