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寧縣西坡鎮高紅村精準扶貧促發展側記

農村 畜牧業 三農 農業 每日甘肅網 每日甘肅網 2017-09-14

美麗鄉村新畫卷

——正寧縣西坡鎮高紅村精準扶貧促發展側記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先朝陽 通訊員 張麗娜

白露前後,忙種忙收。9月的正寧川塬,進入秋收秋播季節,走進西坡鎮高紅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小康新畫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到戶,一排排整齊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村口文化廣場上,不時傳來老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西坡鎮高紅村共有8個小組551戶2258口人,全村耕地5000多畝,但是大多都是山坡地,產出效益差。結合退耕還林政策,這些年村裡加大退耕還林步伐,種草種樹,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但是,高紅村的塬面耕地不足2000畝,人多地少,特別是原來居住在山邊川下的群眾,搬上塬面的願望強烈。為此,在精準扶貧行動中,村裡以改善人居環境為出發點,統一規劃,建起集中連片住宅區15個。據村支書門佰寧介紹,包括以前塬面零散住戶在內,現在全村住宅佔地大約300畝,還騰出600多畝地,這樣不僅群眾居住條件改善了,還有效節約了土地。

同時,高紅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修了2條水泥路、5條砂石路,新打機井2眼、沼氣池120座,建高位水塔2座,復墾整理老莊基480畝,開闢山地公墓區208畝。在改善硬件的同時,動員幹部群眾參與環境綜合整治,拆除危牆80米,危舊房、廁所10間,塗白刷新牆體2800米,清理“三堆”210處,栽植行道樹3540棵,開闢民俗歷史和文化宣傳長廊1380米,水泥硬化農戶門前人行道2.5公里,鋪設滲水磚3500平方米,整修花園32個,新栽雅景圍欄112米、低圍欄1280米,建成簡易涼亭2個,古長城型圍牆510米,栽植風景樹770棵,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延續傳統種植業的基礎上,高紅村把尚未復墾的廢舊窯洞利用起來,因地制宜,通過合作社帶動發展窯洞養羊。

高紅村以前就有從事養殖的傳統,但大多以家家戶戶零星散養和放牧為主,不僅規模小、水平低,而且效益不高。為了促進養羊產業發展壯大,高紅村鼓勵群眾利用棄荒窯洞、老莊還田和陡坡山地養羊,實行舍飼圈養。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幫助村裡許多群眾搭建了羊棚,鼓勵群眾利用廢舊窯洞進行規模化養殖。

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思路,高紅村採取“支部+協會+農戶”的辦法,由村集體和5戶養殖大戶共同出資,流轉土地50多畝,改造棄荒窯洞300孔,建成嘉盛牧業有限公司和同力養羊專業合作社,飼養小尾寒羊、本地奶山羊和新疆細毛羊1000多隻,這種節約土地資源、降低投資成本、增加養殖效益的發展理念和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購銷的經營辦法,很快得到群眾的認可,窯洞養羊模式迅速在全村複製推廣。

2014年,高紅村一組村民嶽長運利用自家的3孔廢舊窯洞建起了羊場,存欄最多的時候有近百隻羊。嶽長運說:“窯洞養羊的好處是羊的密度小,羊不容易生病。養羊的草料在周邊就能找到,加上自家地裡的玉米秸稈就夠了,收益還不錯。”現在,嶽長運又開始複合養殖,不僅養羊還養起了肉雞,家庭收入大大提高了。

目前,同力養羊專業合作社發展會員85人,建成嘉盛、牧盛、牧旺、廣富源等養羊小區4個,輻射帶動發展50只以上規模養羊戶60戶,200只以上規模養羊戶6戶,全村羊存欄5000多隻。

高紅村地處川塬交替地帶,位置偏僻,地形複雜。在培育富民產業中,當地幹部群眾探索出了土蜂養殖等發展特色產業的新路子。

杜江波從小跟外祖父學習養蜂技術,2014年他租了村裡廢棄的30多孔窯洞養起了土蜂,現在是正寧縣蜜緣土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在他的帶動下,目前村裡共有8個養殖區、養殖戶40多戶,其產品通過網店銷售到全國各地。杜江波的土蜂養殖在第二養殖區,他養蜂的窯洞是按老莊基面積每畝地200元的價格租來的。“我養的土蜂一年可以收兩次蜜,蜂窯收的蜜每斤120元,蜂箱搖的蜜每斤80元,一年下來淨收入可達8萬元。”杜江波告訴我們。

據瞭解,目前高紅村發展窯洞養殖牛、羊、雞、蜂的村民大約有200戶。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高紅村文化廣場的籃球場上、乒乓球檯前、健身器材旁,競技角逐聲、聊天說話聲、歡快的鼓點聲不絕於耳,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