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教育體系

農村 十三五 幼兒園 職業教育 西部開發報 2017-04-28
建設現代教育體系

貴州省“十三五”教育發展主要目標 (製圖:劉侃)

建設現代教育體系

貴州教育資金投入逐年增加 (網絡圖片)

建設現代教育體系

“十二五”期間,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貴州的成績都有目共睹。如今,我們已經邁入了“十三五”,這五年貴州教育的發展藍圖是如何描繪的?

《貴州省“十三五”教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將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基本實現教育普及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終身化、條件標準化和教育結構優化,構建符合時代特點,體現未來需求的現代教育體系。

1.提高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能力

【回望“十二五”】

實施學前教育突破工程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每個鄉鎮至少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學前教育資源明顯擴大,學前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全省幼兒園在園人數從2010年的76.91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130.5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學率從55%提高到8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自打村裡有了幼兒園,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後寨村村民吳長鳳再也不用懸著心去種地了。“以前最擔心孩子出點事,對不住在外打工的女兒女婿,政府可幫了大忙。”

吳長鳳道出了千萬貴州農村家長的心聲,她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心,源自於貴州省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2011年以來,貴州省投入近80億元用於幼兒園建設,新增鄉(鎮)、城市社區(街道)公辦幼兒園1650所、村級幼兒園3290餘所,新增在園幼兒53萬人,實現鄉鎮公辦幼兒園全覆蓋。

“十三五”期間,貴州繼續加大力度,支持學前教育發展,並結合實際,將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點放在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上。

加快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以縣為單位編制《學前教育佈局規劃》,加快建設覆蓋城鄉、佈局合理、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擴大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到2017年實現以縣(市、區、特區)為單位,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2020年達到90%。

加快發展農村公辦幼兒園

大力發展農村和城郊結合部公辦幼兒園,基本實現“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每年新建、改擴建城鄉結合部、產業園區、鄉鎮公辦幼兒園和村級幼兒園1000所左右。到2017年,建成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健全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學前教育資助制度。

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完善認定和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實施辦法,對扶持對象、認定程序、成本核算、獎補政策和退出機制等做出具體規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培訓教師等方式,支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參照公辦園生均教育事業費標準,對普惠性民辦園給予適當補貼。

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多元發展

出臺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的具體政策,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出臺新建擴建居民區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實施意見,對規劃、建設、移交、舉辦以及回收、補建等作出具體規定,加強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以縣為單位逐步推行集團化辦園,形成學前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的格局。

【重點項目】

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和利用閒置校舍改建一批農村幼兒園。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最大限度地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重點解決好特困地區、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和城鄉結合部、移民搬遷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

2.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

【回望“十二五”】

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攻堅工程,“貴州特色”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進一步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生學業水平得到提高,義務教育進入以鞏固提高為主保障水平更高的時期。建成3000餘所寄宿制學校,營養改善計劃惠及農村中小學學生400萬人,農村初中生、小學生寄宿率分別達70%、30%。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0年的77%提高到87.6%。

陳宇浩是思南縣塘頭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讀二年級時開始吃到學校供應的營養午餐。之前,他的午飯大多在學校門口的小攤解決。“現在能在學校吃午飯,飯菜不夠時,還可以再添,下午也不餓了。”陳宇浩只是貴州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受益者之一。貴州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啟動實施以來,目前已實現全省87個縣全覆蓋,1.25萬所學校近400萬農村學生吃上了營養午餐。

“十二五”期間,貴州在義務教育發展上可謂碩果累累,營養午餐只是成果之一。但是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依然是“十三五”貴州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統籌規劃城鄉學校合理佈局

按照常住人口規劃學校佈局,統籌考慮人口變化和城鎮化趨勢,科學推進中小學佈局結構調整。加強新興城市(區)和縣鎮的學校建設,引導學齡人口有序流動。合理規劃農村學校佈局,保留和建設管理好必要的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建立完善學校撤銷與合併的論證、聽證制度,科學整合撤併。健全完善“控輟保學”工作長效機制,到2017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到2020年達到95%,小學、初中輟學率分別控制在0.6%以內、1.8%以內。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

認真執行學校設計規範和建設標準,全面實施《貴州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和《中小學校設計規範》,全面加強薄弱學校改造,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標準和正常教學運轉。在鄉(鎮)建設一批標準化寄宿制中小學校,基本滿足農村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城鎮新建、改擴建居民區必須按規定配套建設學校。根據實際需求新建、改擴建一批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加強城鄉教育資源整合與統籌

以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豐富課程教學資源為重點,統籌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配置,形成辦學條件、教育經費一體化;統籌教師配置和骨幹教師流動,傾斜薄弱學校師資培養,推進城鄉師資均衡配置,形成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以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學校託管和結對幫扶為抓手,建立城鄉教育合作發展機制,統籌推進城鄉教育管理、教育質量的一體化發展。

【重點項目】

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計劃:

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每年建設500所左右標準化寄宿制學校,重點支持農村學校必要的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廁所、澡堂、運動場等建設,購置必要的教學和生活設施,確保滿足基本教學需要。

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工程。每年新建、改擴建50所以上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完善教學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保障新市民子女入學需求。城鎮新建、改擴建居民區必須按照規定配套建設學校。

3.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回望“十二五”】

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職業教育建設的專項經費達到80億元(其中省級投入56億元),市(州)、縣級財政也設立職教發展專項經費。重點實施了中職“百校大戰”、示範職業院校創建計劃、師資素質提升工程、實訓基地建設工程等。中職“百校大戰”實施三年來,全省各級多渠道投入150餘億元,完成建設面積600餘萬平方米,招聘教師萬餘人(含特聘兼職教師)。

17歲的王定兵是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威寧班”的一名學生,在校學習近兩年,他將去一家不錯的企業實習。2015年前,家境貧寒的王定兵根本沒有想到自己還有這樣的學習機會。一切源於對威寧縣、赫章縣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 從2015年起連續三年,貴州決定組織10所優質省屬職業院校開設“威寧班”、“赫章班”,不但全部免除學生學費、書費、住宿費、校服費,全部享受國家資助金,還設立了勤工助學崗位、專班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學生。

在貴州,像王定兵一樣,因為職業教育而得以改變命運的學生還有很多。“十三五”期間,貴州提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繼續在職業教育上下大功夫。

構建“一體兩翼多節點”空間佈局

加快構建以清鎮職教城為核心發展體,以畢節、黔東南,遵義、銅仁等市(州)職教園區為兩翼,以其他市(州)和調整保留的多個縣級職業學校為節點空間佈局。發展壯大高職辦學資源,辦好40所以上高職院校。調整整合中職辦學資源,將中職學校調整優化到130所左右。到2020年清鎮職教城建設發展實現“52115”目標(重點圍繞5大新興產業培養輸送技術技能人才、入住院校達到20所以上、與1000家省內大中企業緊密合作、辦學規模達到15萬人)。

搭建職業教育立交橋

提升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學習的人數比例,推進國家示範(骨幹)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合作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工作,探索開展“3+4”辦學模式(3年中職+4年本科),逐年擴大高職畢業生升入本科高校的招生人數。建成中職——— 高職——— 本科教育—專業碩士“立交橋”,實現“中高本”教育貫通。

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

以服務產業為目標,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按照“做特、做專、做精”要求,科學配置教學資源,優化調整專業結構,努力形成緊扣產業、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專業體系。各級財政資金重點嚮應用技術院校和專業建設符合市場需求、符合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要、教學質量高的職業院校特色重點專業傾斜。建立由行業企業參與的若干省級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建立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

推進職業教育多元辦學

在部分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校企雙方共同選擇少量專業開展“校企聯合招生,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既做學徒又當學生”試點,探索學分制,建立靈活開放的課程設置、工學交替、彈性學制等教學安排制度,逐步實現學校系統專業學習與企業崗位技能訓練相結合、傳統學徒與現代教育相結合、校企一體化培養、政府政策保障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培養和實踐鍛鍊。

【重點項目】

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到2020年,建設60所在我省行業及區域間辦學規模大、教育質量高、服務經濟社會建設能力強的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10所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重點學校骨幹、示範作用,引領和帶動我省職業教育發展。

標準化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對照教育部頒佈的中、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查找差距,用攻堅的辦法解決我省職業院校校舍面積及設備值不足,師資匱乏,教育質量不高等問題,力爭到2020年,全省職業院校在佔地面積、校舍建築、師資配備、教學質量、信息化程度、辦學水平、服務能力等方面基本達到相應標準要求。

產教融合工程:圍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主線,繼續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以校企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實習實訓設施為重點,支持中高等職業院校改善基本辦學和實習實訓條件,強化相關專業建設,重點建設50所左右中職和5所左右高職。

4.加快發展普通高中教育

【回望“十二五”】

實施高中階段教育突破工程和教育“9+3”計劃,全面實現中職免費教育,2014年在西部率先啟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完成中職“百校大戰”項目和166個高中階段突破工程項目,建成105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分別從2010年的109萬人增加到158.1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2010年的55%提高到86.1%。

“十二五”期間,全省普通高中建設共獲中央資金25.8億元支持,突破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項目省級資金26.2億元,內涵發展專款近億元,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規模適度、佈局結構優化、辦學條件較好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極大改善。全省共有115所省級示範性高中,發揮了以評估促建設、以評估促改革、以評估促發展的作用,不斷拓展普通高中優質資源。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向中央申請普通高中新建改擴建項目274個。各級政府將以“普十五”為契機,推進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學校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普通高中學校項目建設。

加強資源建設

實施第二期高中突破工程,改善普通高中教學生活條件,加強實驗室、專用教室、功能教室、圖書室等內部設施設備建設,按照推進高考改革、高中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充實、完善各學科的課程教學資源。優化普通高中資源配置,擴大優質普通高中資源。到2017年,實現以縣(市、區、特區)為單位,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7%以上,2020年達到90%。

推進多樣化發展

在普通高中開展藝術、體育、科技、職業技術等方面的特色高中、綜合高中建設試點,推動普通高中培養模式、辦學體制多樣化。推進選課制、走班制,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搭建升學預備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融通立交橋,實施普職融通的教育制度,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可相互轉學、互認學分,學生可以兼修職業教育的課程,參加技能培訓,並獲得職業資格等級證書。

【重點項目】

第二期高中階段教育突破工程:整合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普通高中建設改造計劃、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和省級普通高中建設等項目,加強各普通高中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支持100所以上普通高中校舍改擴建、配置圖書和教學儀器設備以及體育運動場等附屬設施建設。

5.加快發展普通高等教育

【回望“十二五”】

實施高等教育突破工程,基本建成花溪大學城,高等教育進入擴大規模、調整結構的大眾化發展時期。3所本科院校更名為大學,新增2所本科院校、11所高職(專科)學校。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家、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碩士人才培養項目各1個。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增長迅速,在校生人數從2010年的33.5萬人增加到64.2萬人,為社會培養高等教育畢業生49.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0年的20%提高到31.2%。

2010年,貴州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20%,與全國平均水平26.5%相比,低了近七個百分點,落後中東部省份至少10年,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再窮不能窮教育。貴州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決定——— 建設了一個新的大學城。如今,大學城內高樓林立,入駐高校9所、學生近10萬人,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共享開放,花溪大學城的華麗蝶變是貴州高等教育實現新跨越的最有力佐證。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將加快發展普通高等教育,力爭建成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國內有影響的一流重點學科和學科群。

繼續擴大高等教育資源

科學制定《貴州省“十三五”高等院校設置規劃》,推動新建2所左右本科院校,2所更名為大學,新建10所以上高職(專科)院校。加強大學城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各高校基礎設施,加大儀器設備、圖書資料、實訓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高校新校區的使用效益,促進互聯共享。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教育債務化解控制機制,多渠道推進高校化債。在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空白點上實現學位授權點重大突破,力爭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3家,碩士學位授予單位3-5家。穩步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

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類體系

優化高等教育類型結構、區域佈局,促進高校總體結構與產業佈局、社會建設和城鎮化推進相適應。建立分類評估、分類指導、分類撥款制度,建立完善高校分類分層資源配置和財政撥款機制。鼓勵和引導高校立足自身定位,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支持貴州大學建成全國性高水平綜合大學,推進貴州師範大學加快建成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推進貴州民族大學建成國內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學,支持貴州醫科大學、貴州財經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建成區域性一流特色高校。全面落實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陽中醫學院、銅仁職院等院校省部共建。加大對市(州)所屬高校的支持力度。

推動高校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以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明確類型定位,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圍繞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泛珠三角經濟區、“大扶貧”、“大數據”、“大旅遊”、“大健康”等國家、省重大戰略,加快建立人才培養、科技服務、技術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體化發展機制。

推動部分高校轉型發展

倡導差異化辦學,引導地方本科高校向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轉型發展。堅持試點引領、示範推動,首批推動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銅仁學院、遵義師範學院、六盤水師範學院等5所本科高校嚮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工作,在政策支持、項目設置方面給予傾斜,帶動其他高校轉型發展。在基礎較好的職業學院部分專業開展四年制本科職業教育試點,切實增強地方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的能力。

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佈局

支持高校按照自身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實際,科學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的扶貧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等急需學科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建立和完善專業、碩士、博士學位點(含專業型學位點)預警退出和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契合度。

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科學高效地配置學科建設資源,鼓勵和支持高校建設一批優勢特色交叉學科和學科群、專業群,加大促進學科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的緊密對接,建立“集聚人才”的體制機制,匯聚一流的師資,開展一流的教學與科研,積澱一流的科技成果,培育一大批一流人才,加快推進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步伐。優先支持國家重點學科(含培育學科)以及有博士點或國家重大科研平臺支撐的學科建設國內一流學科;重點支持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為區域內一流學科。到2020年,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總數達到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總數達到150個;新增1-2個國家一流學科,2-3個區域一流學科;各級省級重點學科總數達到200個。建成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10所,力爭建成一所國家級。

鼓勵應用型高校和職業院校根據職業發展、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通過專業改造、第二學位、課程開發整合等多種方式,設置複合型專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多樣化課程模塊。

推進高校教育資源開放共享

鼓勵省內高校之間、省內高校與省外高校之間、高校與行業企業建立各種形式、各個領域的發展戰略聯盟,共享優質資源。依託花溪大學城組建開放合作的“省屬高校教學聯盟”,依託清鎮職教城組建“職業院校教學共同體”,實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圖書互借、網絡互通”的聯盟機制。擴大省內高校與省外高水平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範圍和規模,促進校際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重點項目】

高等學校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工程:繼續實施花溪大學城二期工程和貴州大學新校區二期工程、貴州民族大學花溪新校區、遵義醫學院新蒲校區二期及其他高校新校區工程,完善新校區基礎設施、環境建設、課程教學設施設備。繼續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新建一批體現貴州優勢和特色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加強高等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建成貴州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

高等學校嚮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計劃:實施好應用型本科建設工程,分批引導10所左右本科高校嚮應用技術類大學轉型,在3所以上職業學院部分專業開展四年制本科職業教育試點。加強應用技術類專業建設,加大實驗實訓平臺建設,開發應用技術類課程資源,建立適應現代職業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

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學科專業建設計劃:瞄準一流學科內涵發展和要求,重點建設一批與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建設相關的學科,積極支持優勢學科、基礎學科、科技前沿學科和服務區域重大需求的學科發展;重點扶持一批我省急需的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風險投資、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軌道交通、國際金融、生態農業、旅遊管理、風景園林、民族醫藥以及人文社科等急需學科的發展,提升我省學科整體水平。到2020年,力爭建成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區域特色優勢顯著、國內有影響的一流重點學科和學科群,新增1-2個國家一流學科,2-3個區域一流學科;各級省級重點學科總數達到200個,其中省級特色重點學科達到70個、省級重點學科達到70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達到60個。

(本報綜合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