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合作變成了大聯合

農村 合作社 三農 種植業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6-05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在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法官廟村,幾百畝的荷塘已經鋪滿了層層疊疊的荷葉,自5月起,種植蓮菜的村民就在荷塘裡忙碌起來。記者見到趙貽禮時,他正將一筐肥料撒進自家的蓮菜地。“天氣熱了,現在是給蓮菜補肥的時候,希望到秋天可以有個好收成。”他擦著頭上的汗對記者說。

小合作變成了大聯合

今日十、十一版推出專版,報道本報八位記者蹲點貧困村調研採訪的感悟和體會

山陽縣的九眼蓮,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農特產。但在過去,各家各戶只在自家的地裡種點養家餬口的口糧,種蓮菜的少之又少。

“以前我家比較困難,我和妻子在西安打工掙錢補貼家用,但父母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我們也有了小孩,就想著還是要回家照顧老小。”趙貽禮說。

2013年,趙貽禮和妻子姚麗回到家鄉,正趕上了村裡大力興辦產業。為了鼓勵村民們聯合經營生產,村支書姚廣東、村副支書趙貽根、村委會主任丁佰安分別帶頭成立了九眼蓮、核桃和養雞專業合作社,鼓勵村裡有能力的人一起發展規模產業。

趙貽禮和姚麗成了村裡最早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因為有對貧困戶發展產業進行貼息貸款的優惠政策,他們在信用合作社先後貸款10萬元,承包10畝地種植蓮菜,一下子成為全村蓮菜種植大戶。

“投入這麼多,我們後來開始注意學習技術了,將塑料膜鋪在田裡,可以保持肥料不流失,收穫時更好採挖,而且產量也更高。去年我們收了近兩萬斤蓮菜,賣了四五萬塊錢。等今年秋收了,基本就可以回本了。”姚麗樂觀地對記者說。

擔任村文書的姚麗對村裡九眼蓮基地發展的過程記得十分清晰,她說,從最初各家分散自種,到2012年起由專業合作社統一規劃、聯合經營,再到2015年村裡招商引進瑞君生態農業公司,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500畝土地建設茶廠、採摘園和蓮菜基地,這片蓮菜地慢慢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寶”。

“再後來,公司又與村裡45戶貧困戶簽訂了土地二次返租協議,同樣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想種植蓮菜的村民。我們也是從公司這裡返租的。”姚麗說。

現在,瑞君公司的茶廠辦公樓和樓前的大片荷塘成了村裡最顯著的標誌。公司總經理李傳慧告訴記者,村民除了有土地流轉收入,還可以在荷塘、茶園、採摘園務工獲得工資收入,公司聘用的務工人員80%為貧困戶。現在,我們還與村裡貧困戶簽訂協議,村民入股後每年可以免費在公司的九眼蓮基地採挖500斤蓮菜。“我老家在山陽縣的另一個鎮裡,小時候家裡貧困,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現在,我希望能給家鄉多做點事。”李傳慧說道。

村裡有了帶頭人,村民就有了信心和動力,更多產業陸續發展起來了——村裡先後建成了茶葉基地2000畝、核桃基地2000畝、大櫻桃基地300畝、油牡丹基地300畝,還成立了“原鄉法官”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吸納了3家公司、3家合作社、多個產業基地和186戶農戶,其中包括貧困戶68戶,各家資源互補,小合作變成了大聯合,推進了更高效的發展。2016年,商洛市根據基層經驗總結了“三帶一創”產業扶貧模式,即由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帶動,創新金融機制的模式,並由陝西省扶貧辦向全省推廣。

如今,法官廟村周圍青山環繞,村裡的荷塘蓮葉田田,山水之間不但有秀美的風景,而且種滿了核桃、茶葉、蓮菜等可以讓村民增收的經濟作物,綠水青山成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04日 01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