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農村婦女受夠了窮,狠下心種了一種水果現在年入百萬

農村 芒果 種植業 農民 阿黃圖話 阿黃圖話 2017-09-01

50歲農村婦女受夠了窮,狠下心種了一種水果現在年入百萬

馬文英正在修剪芒果枝。

決心不再受窮 嘗試種植芒果

在農村,婦女經常是生娃做飯操持家務的人,但是也有的人,不甘心一輩子就這麼過,把日子過出了新滋味。

已經50歲的馬文英,1966年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1980年9月初中畢業後就一直在家務農。

攀枝花市鹽邊縣,深處四川南端攀西地區大山深處,馬文英在這山溝裡受了幾十年的窮。

長期以來,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種植玉米類糧食作物,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婚後兩個小孩的到來更是讓她不知所措。

如何擺脫貧困,踏上小康之路成為了困擾馬文英多年的問題。

1999年,臨近的鹽邊縣金河村種植芒果初見成效,馬文英從中看到了希望。納爾河村的地理位置和金河村特殊的地理位置相似,山地資源豐富,周圍無工礦企業汙染,氣候、日照和溫度條件更是得天獨厚。

此時,村黨支部經過不斷的探索、考察,也決定種植芒果。馬文英就成了納爾河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她果斷率先購買了1000多株芒果苗,開始了漫長的學習、實踐之路。但由於種植技術較低,出現果子個頭小、數量少、口感不佳等問題,經濟收益一直不太理想。

“芒果的種植週期一般為5年,我家第一年結果時,只賣了一千多塊錢”,馬文英回憶道。

50歲農村婦女受夠了窮,狠下心種了一種水果現在年入百萬

攀枝花芒果

攻堅克難 年入近百萬

2006年,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農技員開始到納爾河村指導芒果種植技術,對種植戶進行理論及技術培訓。好學的馬文英不僅自己積極參與,還動員那些認為技術員只注重理論,對實際操作不在行的鄰居、親戚一起去聽技術員的講解。

對於只有初中文化的馬文英來說,培訓過程並不輕鬆,但是她不叫苦,不叫累,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技術學到家。在課堂上,馬文英認真做筆記,課上沒聽懂的知識積極詢問老師,課下買來相關書籍細心鑽專研。

為了實踐學到的理論,馬文英在自家的2畝地裡開展了芒果種植實驗,將學習到的理論應用於實際中,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2007年,馬文英前後開展了兩次實驗,在不同環境下實驗芒果種植技術,並且取得新技術實驗的成功。芒果種植新技術的實驗成功,給馬文英帶來了很大的鼓舞。

2008年,她決定將家中50多畝山坡地全部投入,主要種植“凱特”和“象牙”兩個品種。由於環境因素多變,2008年5月,馬文英的種植園內大概有6畝地的芒果感染細菌性腳斑病。

“當時芒果樹剛剛掛果,處理不好將對全年的收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馬文英不敢大意,她積極查閱書籍,觀看芒果種植系列節目,詢問技術人員,努力尋找問題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病情終於得到控制,大大減小了果樹患病的影響。

幾年間,馬文英沒有鬆懈,一直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改良種植技術,也不斷擴寬學習渠道。至2011年,她家芒果園產值達到了80餘萬元,年產值最高的2015年更是達到了近百萬元。昔日的荒山荒坡成了畝產值上萬的“致富果園”,馬文英也成為了納爾河村種植芒果的先進戶,成為了發家致富的好榜樣。

“只要市場穩定、天氣不出大問題,我想今年能破百萬。”馬文英樂呵呵道。

50歲農村婦女受夠了窮,狠下心種了一種水果現在年入百萬

攀枝花芒果園

提前步入小康 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2008年,政府修了一條公路直達馬文英家門口,作為她種植芒果年入五十萬以上的獎勵,納爾河村曾經的泥土路也就此逐漸變成了水泥路。

同年,馬文英修了一套280平的別墅,告別了曾經“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辛酸日子。不僅如此,她還在市區買了一套價值七十多萬的住房作為家裡人去城裡辦事的歇腳地。馬文英四十出頭的時候,還取得了駕照並買了一輛價值二十多萬的越野車作為出行和旅遊的交通工具。“平時不忙的時候,就關上門,帶著一家人出去旅旅遊、散散心”馬文英說。

馬文英的兒子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大城市裡就業的好機會,義無反顧的回到農村與她一起種植芒果,帶著村裡人一起致富。

50歲農村婦女受夠了窮,狠下心種了一種水果現在年入百萬

攀枝花芒果園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在喜獲豐收的同時,馬文英也不忘回報社會,常說自己的成功靠的是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她積極發揮黨員先進性,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了伸出手臂,利用自身的優勢,號召更多群眾參與種植芒果,在幫帶中堅持幹在前面,學在前面,示範在前面,不斷提高群眾種植芒果的積極性。

村民在種植芒果過程中,總是會遇到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困難,馬文英毫無保留的提供幫助,她經常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只有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的發展,我們村才會越來越美好”。熱心幫人、善做好事的馬文英也贏得了納爾河村民的讚賞。

“現在,芒果已經成了全村的支柱產業,幾年前動員大家種,許多都不種,現在大家看到了實惠,每家每戶種芒果的積極性高得很,根本不需要動員,這多虧了當年黨員幹部的示範帶頭功勞”。感受著生活的巨大變化,納爾河村的村民的喜悅躍然臉上。

隨著納爾河村芒果產業的不斷髮展,村民們看到了芒果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青年回到了家鄉,並將在外地學到的先進知識和技術以及發展銷售思路帶了回來。

現在,納爾河村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有80多人,有30多位村裡的青年返鄉創業。

納爾河村的變化還將繼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