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供給側改革 建設“綠富美”湘潭

農村 三農 農民 種植業 湘潭在線新聞網 2017-04-19

“十三五”時期,湘潭要抓住機遇,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湘潭“綠富美”。

農業供給側改革 強化科技創新

湘潭應積極啟動智慧農業戰略,引導農民學習自動化新技術,實現智能灌溉、智能施肥與智能噴藥等自動控制方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效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湘潭農業基礎雄厚,可依靠科技創新,加強關鍵技術和核心工藝研發,把農業做大做強。

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整合有限資源,放活土地經營權,促進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加速流轉,集中力量發展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創新農業經營模式。

發展“互聯網+”農業

傳統農業+互聯網給農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物聯網、大數據、網購、電商這些互聯網催生的新名詞,正在與傳統農業更緊密地結合。湘潭魚類品種達40多種,沙子嶺豬、壺天黑山羊為優良的地方畜禽品種,藉助“互聯網+”農業,使湘潭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發展綠色農業

湘潭要繼續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大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打造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工業供給側改革 實施工業創新升級戰略

湘潭必須緊跟“中國製造2025”的步伐,打造機械、冶金、農產品深加工等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高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

實施人才戰略

湘潭要狠抓人才創新工程,努力實現人才升級。依託高等學院培養一大批適應生產崗位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一大批懂商務、會經營、善管理的經營管理人才。大力開展職工培訓,深入推進職工素質工程和學習型企業建設。公開公平公正擇優選用人才,擴大關鍵人才和後備人才的儲備,暢通吸納外部優秀人才綠色通道和內部人才流動渠道。

走綠色發展道路

湘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採用更先進的裝備和工藝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對資源、能源的消耗,減輕對環境生態和減排的壓力。

旅遊供給側改革 發展互聯網+旅遊

湘潭可以積極發展旅遊電子商務平臺,鼓勵景區利用互聯網開展旅遊營銷信息發佈、旅遊產品在線預訂和交易支付。支持旅遊目的地利用旅遊大數據挖掘分析手段,建立廣播、電視、報紙、多媒體等傳統渠道和移動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渠道相結合的旅遊目的地營銷體系。鼓勵旅遊企業加強與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專業旅遊網站等的合作,進行產品和服務營銷,提升企業精準營銷能力,激發市場消費需求。

發展鄉村旅遊

湘潭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首先要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在主要交通路口設置旅遊引導牌,完善衛生、環保、道路、停車場、旅遊標識系統等配套設施建設,實施鄉村旅遊廁所革命,提升鄉村旅遊公共服務水平。通過鄉村旅遊+康養、鄉村旅遊+醫療、鄉村旅遊+創客、鄉村旅遊+度假等方式,打造一批“中國度假鄉村”、“中國精品民宿”、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等,積極創建生態旅遊示範區。

形成湘潭文化旅遊品牌

湘潭是湖湘文化發源地,有湘蓮之鄉、湘商之都、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譽。政府可以創建湘潭旅遊購物體系,推出湘潭首批特色旅遊商品和“湘潭禮物”、湘潭城市吉祥物等。湘潭歷史悠久,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達到了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湘潭旅遊景區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塊:以韶山為代表、以彭德懷紀念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紅色旅遊;以湖南水府旅遊區為代表、以湘潭農博園和昭山風景名勝區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綠色山水旅遊;以齊白石故居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三大板塊構築了湘潭旅遊的大框架,特別是紅色旅遊在全國首屈一指。湘潭可以深入開發旅遊產品,深入挖掘湘潭旅遊文化資源,增加旅遊體驗活動設計、旅遊線路組織和旅遊服務設施,使之形成更好更強的接待能力。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