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古村落 守住老味道 姜橋村經營古鎮煥發新活力

農村 三農 農村改革 民俗 東楚網 2017-04-07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首席記者 樑堅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5日,站在大冶金湖街辦姜橋村的姜橋廊橋上,村民全偉生看著眼前美景,向村支書左可龍請纓:“想沾沾咱們鄉村風光,搞點花卉苗木生產,發展生態旅遊業。”

姜橋村因姓因橋而名,有7個村民小組、530多戶2100多人。姜橋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曾是大冶三大古鎮之一,距今有800多年曆史。隨著時代的變遷,加上村中錯失良機,古鎮姜橋日漸衰敗。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變成了沉睡的資源,甚至變成了“包袱”,讓人情何以堪?當“美麗鄉村”創建的春風吹拂大江南北,姜橋人“久旱逢甘霖”,推動古村落再生和轉型。

做什麼?怎麼做?村裡打破村務運作老套路,項目建設內容由村民定,建設質量由村民守,建設效果由村民評,讓村民在古村落的再生和轉型中當家做主。村裡出臺保護和開發措施,引導村民規劃先行、修舊如舊,用較低的成本達到改善居住環境的目的。

3年多來,姜橋村先後利用國家項目、財政獎補和村莊自籌資金,投入1400多萬元,修通了村組公路,綠化美化了村莊,疏浚了姜橋港,建起了村廣場,改建了一批古建築。

既有“面子”又有“裡子”。姜橋還把鄉風文明納入到“美麗鄉村”創建中,發掘出一批文化遺產,建起了文化禮堂,組建了舞蹈隊,讓村莊美得有內涵、有價值。

扮靚了古村落,守住了老味道,沉睡多年的姜橋煥發出新活力,轉型升級為含金量豐富的旅遊勝地。姜橋人從“美麗鄉村”創建中受益,紛紛開始經營起美麗鄉村。姜橋村依託特有的古村落、老傳說、人文情、民俗風,出臺優惠政策,實施土地流轉,發展特色產業。一度撂荒的土地成為“香餑餑”,大批村民返鄉“掘金”。村民劉華棟、田福生等人返鄉流轉土地,興建苗木基地,創辦農家樂、採摘園。

“我們還將為回村創業的村民搭建更寬廣的舞臺,讓姜橋有故事可講,有人物可說,有民俗可演,使遊人到了這裡,望山見水,還能找到舊時的味道。”左可龍介紹,目前,村裡正在修復姜橋兩端的古驛道,籌辦著名的音樂人左宏元紀念館、金剛連紀念館,整理姜橋人文歷史,編寫姜橋宣傳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