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新家園——平涼靜寧縣雙聯工作側記

農村 三農 農民 種植業 中國甘肅網 2017-04-14

本報記者 丁小鳳

趟溝翻山走泥路,起早趕黑挑水吃,村頭巷尾住土房……這是“雙聯”行動開始以前,靜寧縣界石鋪鎮祁岔村村民真實的生活寫照。

2016年,祁岔村五保戶王治錄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滿心歡喜的他逢人便說:“以前的舊房子還是1957年蓋的,要不是‘雙聯’行動,這輩子都沒機會住上新房子。”走上硬化路、吃上自來水、住上新房子,種上蘋果園,村莊變美了,群眾有精神了,如今的祁岔村村民,徹底擺脫了“山裡人”的自卑感。

祁岔村是省菸草局“雙聯”行動幫扶聯繫村之一,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在村容村貌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富民產業培育、群眾精神提振等方面實現了突破,“聯”活了一方發展,帶富了村民。

基礎設施增加“顏值”

八隻窯社是威戎鎮馬山村的一個自然村,山高坡陡、條件惡劣,大部分村民都是從周邊鄉鎮遷居而來,居住七零八散,鄰里關係冷漠。2015年,威戎鎮馬山村被確定為省商務廳新增聯繫村以來,先後實施了道路建設、危房改造、村部建設、果園建設等3大類11個項目,整村面貌在短短一年裡就發生了鉅變。

威戎鎮楊灣村與馬山村相望,自被確定為市紀委的聯繫村以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400多萬元,建成重大項目9個,基礎設施實現全配套。“憶昔故里羊腸道,春種秋收扁擔挑。聯村聯戶政策好,勤政為民謀劃高。築壩修路民生望,因地制宜藍圖妙……”70歲的退休教師楊興安是威戎鎮楊灣村人,他創作了一首詩描述煥然一新的家鄉。

2017年,靜寧縣將繼續推動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縱深開展,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環境整治和畜禽養殖場汙染治理項目,圍繞基礎配套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產業發展提升“內涵”

“無線網基本覆蓋全村,村裡有什麼事,我直接在微信群裡通知,過一會大家就都來了。”趙文學是界石鋪鎮崔岔村村支書,他說,今天的崔岔村已經從一個姑娘都不願嫁進來的貧困村變成了靜寧縣西北鄉鎮數一數二的“明星村”。

崔岔村位於界石鋪鎮南部山區,是省政協的聯繫幫扶村,也是靜寧縣確定的精準扶貧項目村之一。雙聯行動開始以來,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核心,在全村採取大苗移栽的方式,新植果園1300畝,種植大蒜500畝,推廣旱作農業2000畝,建成標準化牛暖棚120座,新增養牛大戶50戶,使每個貧困戶都建立一個穩定增收項目,形成了人均2畝果園、2畝旱作農業、1畝菜、1頭牛的“2211”多元產業格局。

2016年,全縣新植補植果園7.8萬畝,完成標準化管理60萬畝;新建養殖小區10個,發展養殖示範戶1000戶;全面推廣旱作技術,種植全膜玉米30萬畝、洋芋37萬畝、瓜菜12萬畝、大蒜3萬畝,全縣80%以上的貧困農戶有了增收產業,為貧困群眾增收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增強了自我“造血”功能。

全員幫扶促進“升級”

3月7日,靜寧縣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培訓班開班。853名幫扶隊員、46名鄉鎮分管領導、鄉鎮雙聯幹部接受農業產業化發展、村鎮建設、危房改造、精準扶貧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幫助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準確把握政策、明確方向,全面加強駐村幫扶工作。

“為把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不斷提升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工作成效。今年靜寧縣委制訂出臺了《關於落實全員幫扶責任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實施方案》。”靜寧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閆盼佳介紹,按照“一戶一策一干部,雙聯雙幫進雙促”的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靜寧縣將動員省市縣聯村單位和各級聯戶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及鄉鎮包村幹部對行政村、2016年底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幫助培育富民產業、解決發展難題,促進群眾脫貧致富,提升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工作成效,為全縣脫貧致富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