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教育學院開展“精準教育扶貧”

農村 美術 英語 農業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7-06-07

大連市莊河市栗子房鎮大譚村是大連市最東端的村鎮,大譚村小隻有6個班級、94名學生、8位任課教師。村小位置偏遠,教學設施落後,教師還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打天下,與外界接觸很少,信息閉塞,英語、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都是由班主任兼任。根據大譚村小的實際情況,大連教育學院按需供給,精準施策,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扶舉措。

大連教育學院為大譚村小每個教室安裝了數字一體機、交互式液晶超短焦投影機和書寫板,使大譚村小擁有了大連市最先進的數字化教室。同時,更換了學生桌椅、講桌、黑板、籃球架等,還為大譚村小免費提供了兩套英語有聲圖書閱讀架和外研通點讀筆。

從2015年開始,學院每年派相關學科教研員至少4次到大譚村小進行聽課指導,從教學理念的更新、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到課堂教學策略和方法的選擇,對村小教師進行細緻入微的指導。

學院研訓教師還通過網絡視頻互動系統,與村小教師實現“面對面”交流,開展專題培訓,解答他們的問題和困惑;利用手機移動終端建立教研圈子,與大譚村小教師圍繞主題開展互動討論,實現農村教師遠距離、碎片化研修;學院校長培訓中心對村小校長進行了“課堂觀察技術的實踐應用”專項培訓;圖書館開展了圖書數字資源利用的專項培訓。

每年,學院組織一次市內名師到大譚村小的送教活動。來自市內的名師把自己的精品課送到村小,讓農村教師領略最先進的教學理念、最新的教學策略,把握教學改革的前沿動態。市內的名師在自己的學校為大譚村小的學生遠程同步授課,市內名師與村小的學生實現了隔空上課。

針對大譚村小缺教學參考書和教學期刊,缺體育器材,缺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資料的現實狀況,大連教育學院決定先為其“輸血”,在大譚村小建立流動圖書站,為學校配送圖書和雜誌,同時開展圖書數字資源使用培訓,為學校配送體育教學器材,請市內音樂、美術等學科名師錄製示教光盤,讓村小教師利用名師示教光盤為學生上課。在“輸血”的同時,更注重“造血”功能的建立和運行,指導村小教師使用數字圖書資源以及自主開發課堂教學資源。學院還嘗試創立“園丁基金”,這是針對農村教師的專項扶貧基金,可以為農村教師開展進修培訓、教育教學研究等給予資金支持。

大連教育學院兩年的精準教育扶貧使大譚村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設施更新了,教學理念先進了,教學方法得當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在2015至2016年度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僅有8位任課教師的大譚村小,就有兩人的課例被評為部優課。正如大譚村小宋維潔校長所言:“教育學院的研訓教師們交給了我們開啟教育成功的鑰匙,相信這樣的指導和幫助定能讓我校更上一層樓。”

(作者於業宏系大連教育學院小學教師教育中心主任,楊俊偉為該中心副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7日第11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