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產業才能穩致富

農村 合作社 農業 三農 中國農業新聞網 2017-05-14

劉 麟

在湖南省江華縣這3個昔日的貧困村、今天的示範村調研時,省、市、縣國稅局的同志無不感慨:“只有因地制宜找準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才能使貧困村儘快脫貧,才能使鄉親們儘快致富,才能使短時期的扶貧工作隊在當地變成一支幫群眾脫貧、助百姓致富的‘永不撤退的扶貧工作隊’。”

如何因地制宜?首先是實地調研、對症下藥。湖南省國稅局領銜三個貧困村的扶貧攻堅後,省、市、縣國稅局的主要領導都多次赴村實地調研,對這幾個村的貧困狀況和產業發展方向細緻摸底,並及時研究和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湖南省國稅局探索、建立、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加強脫貧攻堅的保障機制,還統籌整合中央、省級、市級扶貧資金,全力支持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實施精準脫貧,形成了“多個渠道飲水、一個渠道放水”的脫貧攻堅投入新格局。

產業發展有了“資金池”,但也不能“撒胡椒麵”。湖南省國稅系統扶貧工作隊一邊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參與種植、基地打工等方式脫貧致富,一邊通過對接產業稅收政策積極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市場主體到貧困村建立產業基地,與貧困村、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體,形成“集約抱團式”產業發展格局。

產品有市場,產業才能長久。湖南省國稅系統在做好產業對接的同時,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幫助貧困村建立了電商銷售渠道,保障了當地農產品的銷路。這樣,從種什麼到怎麼種,從產品到商品,從商品到名品,湖南省國稅系統扶貧工作隊在精準扶貧上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模仿的成功之路,為貧困村留下了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貧工作隊”,為貧困村的持續脫貧與發展積蓄了動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