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農村 養豬 建築 養雞 黨員生活 黨員生活 2017-09-30

24小時熱水,全身智能按摩椅,中央廚房乾淨明亮,大型冷藏櫃整齊碼放著豬肉、雞肉、各種果蔬,室外綠樹成蔭,室內整潔如新……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把這樣的場景與一個鄉鎮福利院聯繫在一起。

這裡是近80名高齡孤寡、殘障老人溫馨的家——鶴峰縣走馬鎮農村福利院。有關這家福利院的故事,我們得從綽號“三實院長”的張厚祥說起。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既把老人當父母,又把老人當子女……”

做了近五年的福利院院長,張厚祥在工作中常常說道:“既把老人當父母,又把老人當子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不僅是他的口頭禪,也是他行動的“指南針”。

2012年2月1日,張厚祥到福利院上班的第一天,老人王成丙因病去世。張厚祥和工作人員一起戴孝,親自為老人剃頭、穿衣、買壽木、清遺物……直至老人入土為安,連續36個小時沒有閤眼。

當時,86歲的向進生目睹了這一切。他說:“我們院裡來了位孝順的兒子院長,我們死後就不怕了。”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今年68歲的周長順,被福利院的老人們稱為“奇蹟”。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有一天,老人大小便突然失禁,送醫後被診斷為腸癌。張厚祥沒有放棄,他把老人接回福利院,買來尿不溼,像照料嬰兒一樣照料周長順。

3個月後,已被下達死亡通知書的周長順竟奇蹟般好轉,不僅飲食正常,還能下地幹活。他逢人就說:“是張院長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而這樣的奇蹟,在福利院還有3人。他們均被醫院下過死亡通知書,現在卻活得越來越滋潤,其中年齡最大的已88歲。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他每天都很忙,只關心老人們的冷暖。”張厚祥的妻子趙玉梅記憶深刻,自己不僅要經營生意,還有照顧家裡4位老人的生活起居,裡裡外外都是一個人操持。父親因病兩次在州城住院27天,都是她忙前忙後照顧。“要知道,家裡距離福利院只有一公里,但5年裡他沒在家吃過一次團年飯。”

不僅家裡人顧不上,張厚祥連自己的身體也顧不上。2015年6月,張厚祥因鼻竇炎在恩施住院9天,剛出醫院就回院工作,直至同事意外發現診斷書才知曉此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變著法為老人著想。端午節包粽子,春節發餈粑,中秋節發月餅,張厚祥處處以“兒子”的身份自居,每逢節假日萬家團聚的日子,從不讓老人們孤單。

“一定給你們一個溫暖的家!”

來到福利院的人一定很難把過去那個房屋老化、場地狹小、飲水困難的破舊落後場所,與如今高大氣派舒適的院房聯繫起來。

其中一點一滴的變化,張厚祥都如數家珍。這裡面飽含著他的辛勞與汗水。

2012年2月,剛來福利院不久的張厚祥就做出決定——不等不靠,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種茶、養豬、養雞。沒過多久,福利院就實現了自給自足,院民碗裡的飯菜,也越來越好。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嚐到了甜頭,張厚祥和工作人員帶領院民用2年的時間,把鎮政府劃歸到公墓區的50畝荒山開墾成了良田。如今,基地每年收穫玉米15000多斤、土豆18000多斤、紅薯20000多斤、各類蔬菜8000多斤。今年開園的茶園,產茶7000多斤。

與此同時,2013年張厚祥多方籌集資金,投資興建了一座人畜徹底分離的現代化養豬場。他把有養殖經驗的院民組合成養殖小組,一年四季從事養豬工作。養殖場採用全封閉高科技養殖,養殖規模50頭,年出售25頭,宰殺25頭,熏製臘肉8000多斤。2016年僅養豬福利院就獲利近9萬元。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基本生活有了保證,福利院的硬件設施也得跟上。為此,張厚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電”。為滿足福利院用電需求,他數次往返奔波於走馬鎮和恩施州城之間。

要知道從鎮裡到鶴峰縣城山路彎急,來回需要四個小時,到恩施州來回更需要十個小時。好在辛苦終於有了回報,張厚祥為福利院爭取到了一條110千伏的電路專線。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除了解決電力問題,張厚祥還四求外援,藉助社會力量來改善福利院面貌。2015年,總投資700多萬元,建築面積6280平方米的走馬鎮農村福利院綜合樓日間照料中心竣工落成。大廳裡,老人們在各類健身器材和按摩椅上鍛鍊身體;房間寬敞明亮,24小時熱水供應,標配32寸高清數字電視、獨立衛生間。

一步一個腳印。如今,院民們住上了寬敞舒適的公寓,勞作之餘唱歌跳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厚祥已然兌現了自己5年前的承諾——“一定給你們一個溫暖的家”!

“福利院的老人是弱勢群體……”

張厚祥是軍人出身,18歲入伍,20歲入黨。退伍後先後在太平鄉財政所、走馬鎮財政所、走馬鎮政府等部門工作。

來到福利院的他觀察發現:“老人是弱勢群體,一定要人性化管理、多元化服務。”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由此,根據每位老人的特長,他把52名院民分成衛生、門衛、護理、生產、養殖、菜園、特色服務等7個工作小組,提倡勞動光榮的院舍文化,挖掘老人的手藝特長,建立公開的勞動量化制度,採用院民日誌的形式,一天一記錄,一月一統計。

當然,記錄只是一個方面。福利院每月還開展“五好院民”評比活動,對思想好、紀律好、勞動好、衛生好、團結好的“五好院民”進行物資或現金獎勵,一年一兌現。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院民自我管理的同時,福利院也加強自身管理建設。包括張厚祥在內的5名工作人員,長期與院民同吃同住,每天早上6時準時簽到。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內務,協助院民打掃衛生。定期把院民的寢具集中起來進行清洗晾晒,床單被罩10天換洗一次……

憑什麼,這家鄉鎮福利院位列全國一流?

福利院先後被民政部、省、州、縣授予“三星級”“百強”“十佳”“模範”農村福利院。

張厚祥本人也被授予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個人”“周國知式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所獲得的獎金,他全部捐給了福利院。

回過頭來看題頭的問題,是不是已經有了答案呢?

因為在武陵山腹地,有這樣一位“三實院長”正踐行著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誓言,譜寫著一曲人間大愛之歌。

END

來源 | 《黨員生活》2017年第9期·上半月,有刪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