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專家告訴你如何“偷”

【高考作文備考】“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專家告訴你如何“偷”

近期媒體報道院士發表的論文出現雷同,女廳官碩士、博士論文系抄襲,還有前段時間某演員發表的論文系抄襲,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有的同學會有這種想法,“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這句話沒毛病,這裡的“抄”其實指的是借鑑的意思。

我們的中學生寫作文仍然是基礎表達階段,寫作方法以借鑑、模仿為主,因此,在寫作中對他人文章的優秀內容或技法,常採用“拿來主義”。自然,這種模仿應強調個性,不能為模仿而模仿。那麼,中學生作文該怎樣模仿呢?唐代詩僧皎然在《詩式》中把模仿的方式歸納為“偷語”“偷意”“偷勢”三種,這裡的“偷”指的正是借鑑與模仿。具體說來,“偷語”就是仿效別人的語句;“偷意”就是襲取別人的意旨;“偷勢”就是模仿別人的結構佈局。下面試結合典型例文,談談如何“偷語”“偷意”和“偷勢”。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專家告訴你如何“偷”


一、偷語——偷其語句,妙筆生花

偷語主要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直接移用他人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某個詞語、句子。如作家葉文玲回憶初中時寫過一篇題為“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的作文,文中申訴內心“委屈”,以月亮的皎潔反襯自己的孤獨和寂寞。文章寫道,月亮“像一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天幕中”。老師用紅筆將“嵌”字圈出,贊其用得準確。葉文玲說,那是她看了巴金的《家》後念念不忘的用詞。

二是靈活化用,仿照它文句式,重寫新的語句乃至相對完整的文段。如宋代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其實是由南唐江為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點化而來;郭沫若散文詩《白鷺》中描寫白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則嫌白,深一點則嫌黑”,明顯借鑑了戰國辭賦家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裡描寫美人的“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又如,為形象地呈現“網蟲”上網的相關場景,不妨模仿朱自清名篇《春》的語言形式,以“盼望著,盼望著,網吧到了,上網的腳步近了”“掉線是最尋常的,一掉就是兩三次”“網絡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網絡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網絡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之類的文句加以描述,從而吸引讀者眼球。需要提醒的是,成功的化用應是在原句基礎上另出新意,要力求得其神韻而自有境界;最好把原文內在的感情及用語風格等,也捕捉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考場範例】:綠葉禮讚

綠葉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綠葉。①

漫步在田野,攀爬在山巔,徐行在一望無際的平原,撲入你的視野的,是深深淺淺的綠線織就的畫圖②:深綠的是葉子,淺綠的也是葉子。你的感想也許是“質樸”,也許是“厚重”。

看這樣一幅畫圖你會覺得單調麼?我是決然不會感到單調的。你看那綠中間點綴的不是五顏六色麼?有稜嶒的山灰,有沉積的土黃,有絢爛的花紅……

不單如此,就是那綠也是各不相同的呢:有偉岸的白楊,有挺拔的垂柳,有長青的松樹,還有盪漾著碧波的麥田,虔敬地匍匐於大地的小草。

這些都是綠葉家族的一員。

白楊,垂柳,松樹,麥田,小草……大地上極普通的一種色彩,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色彩。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色彩。無論是沃野還是丘陵,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綠葉的堅守;就連沙漠,不是也有千年不倒的胡楊與粗壯的沙棘麼?即使在寒風凜冽的冬季,松樹和柏樹也是傲然挺立的,寂寞,然而卻不屈不撓,對抗著狂風暴雪。

那是悠遠淡雅的一種色彩。無論是桃李爭豔的清晨還是荷花映日的黃昏,只要有花朵的地方,就有綠葉的底色。花朵啊,你傲然綻放在枝頭,你領受著狂蜂戲蝶的頂禮膜拜,你忘了好花還要綠葉襯麼?因為花朵的傲慢,到處都是喧嚷。但是小草依然匍匐於地,卑微,然而寧靜祥和,你看不是也有黃燦燦的稻穗在低頭致意麼,一年下來高粱也會羞紅了臉呢。

這就是綠葉,大地上極普通的一種色彩,然而是決不平凡的色彩。③

它沒有妖嬈的身段,沒有五彩繽紛的霓裳。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妖嬈”或“五彩繽紛”之類而言,那麼,綠葉算不得顏色中的好女子;但是它質樸,嚴肅,也不缺乏寧靜,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顏色中的偉丈夫!④

色彩,難道你覺得它只是色彩?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質樸,寧靜,堅強不屈,至少也像極了大山深處獨自巡視、莊重敬禮的老計?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大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綠葉一樣傲然挺立的建設祖國的勞動者?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寧靜祥和的綠葉,宛然象徵了今天在祖國大地上,用生命與執著書寫著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綠葉不是平凡的色彩。它在大地上是極普遍的,不被人重視,就跟中國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中國的農民相似。我讚美綠葉,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中國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中國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質樸,寧靜,力求上進的精神。⑤

本文是高考北京卷一篇高分作文。文章緊扣“平凡中蘊藏著偉大”,突出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該考生在遣詞造句方面,無疑從茅盾先生《白楊禮讚》中汲取了有益的營養。具體說來,文中標上序號的五個句子,分別是以《白楊禮讚》中“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等為“源泉”的。

全篇巧於“偷語”,行文靈動,讀來搖曳生姿、光彩照人。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專家告訴你如何“偷”


二、偷意——偷其立意,借雞生蛋

經濟發展中有一種思路叫“借雞生蛋”(即利用各種條件發展、壯大自己,借別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寫文章時為確立一個相對高明的立意,也可採用此法——取名家名作中蘊涵的某種思想、感悟,合理表達自我的心聲。舉例來說,2015年江蘇卷考“智慧的景象”,滿分作文《海拔五百的智慧》與《且停亭中且停停》,分別是“偷取”了林清玄《海拔五百》和清代學者李漁修築“且停亭”擬下的亭聯的意旨,從而贏得了閱卷教師的青睞。

又如作家鮑爾吉•原野有一篇《不會感恩的人也不會負疚》,其見解不同凡俗:“感恩不同於對別人說‘謝謝’”“感恩說不出口,是在心裡藏一輩子的債務”“感恩不是把這些人的名字製成牌位供奉,是通曉這一道理之後儘自己的本分”“感恩不是一本花名冊,而是一種心態”“感恩的人不迷信”“感恩的人同時也會是負疚的人,會為做錯一件事寢食不安”……這些認識很有啟發性,面對“學會感恩”“負疚”“回報”等話題,我們只要悟透其中的兩三點,即可敷演出一篇有見地的習作。而文中“感恩,第一要感謝糧食”“感恩,第二要感謝水、草木、鮮花、小鳥、晴空、土地和乾淨的空氣”等片段的論述,對我們寫好“人與自然”之類的話題也不無裨益。

當然,“偷”取佳作之“意”時,不但要明確原作的“意”是什麼,還要深入探究作者為什麼會生成此“意”,以及此“意”是怎樣生成的,進而在寫作中靈活地遷移。

【考場範例】:過秦論

孟子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六國破滅,秦囊括四海,併吞八荒,霸業已成。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當應孟子之言,留一外患,日日憂之而圖強。然秦只二世,子嬰身死人手即亡矣,何也?壟斷之故也。

天下初定,大業已成。始皇之心,盡在其萬世之業也。於是始皇壟斷萬物,控制國家、人民及諸種勢力,以圖一勞永逸也。

當是時也,秦滅六國,得六國之地,兼之以崤函之固,天下定矣。然始皇仍如坐鍼氈,僅為南方百越,北方匈奴。百越、匈奴較之六國,如滴水之於大海,礫土之於泰山。依孟子之思想,理應留之,時時以自我警惕,以免懈怠。然而,始皇思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壟而斷之,高枕無憂也;令信臣精卒守百越、匈奴,豈不優於時時慮其不臣之心?於是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殊不知匈奴偶來騷擾,可警醒於己居安思危也。而始皇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始皇心稍安之。然壟斷之始,亦滅亡之始也。

六王畢,四海一。始皇平定百越、匈奴,心稍安,而後又不安矣。六國漏網之英豪仍虎視眈眈。始皇令搜捕六國英豪,臣子皆上書規勸,然始皇一意孤行。始皇暗思:四海之內莫非王臣,現天下六國遺族甚多,若星火燎原,天下必將大亂。天下乃孤之天下!下令殺豪傑,凡有貳心者,格殺勿論。六國子弟,躲躲藏藏,無粟可食,無衣可穿,無家可歸,無心於生,無懼於死,而更以復仇為大任也。而後世西楚霸王名項羽者,率天下諸侯顛覆秦朝,亦有此因。秦之壟斷招致天下豪傑之不滿,秦滅亡之途於是加速焉。

六國豪傑或死或亡,始皇之心仍不得安。天下之民,亦可齊聚造反。始皇決意壟斷到底,於是乎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加之以徭役賦稅,令百姓無造反之資本,無造反之時間。更有甚者,市井之間,不可交頭接耳,否則視為造反。壟斷之法不斷行之。始皇已壟斷一切,然其無福享受所創大業,魂魄早早歸天,誠可笑哉!始皇既沒,陳勝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意圖推翻秦朝,天下贏糧而景從。

嗟乎!秦本萬世之業,因壟斷而亡,悲夫!

吾國乒乓球之勢與秦相似也。壟斷不利於發展,天下所共知也。授之以技術,全球諸國於競爭中共提高,無獨利中國,更利全球體育事業之發展也。利己利人,何不為也?

這是2011年北京卷(試題供料為“鹿特丹世乒賽結束後,師生們一起議論”)的高分佳作。文章立意上吸收了孟子“生於憂患”的思想(破題而來的即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下文又有“依孟子之思想,理應留之,時時以自我警惕,以免懈怠”等表述),可以說“偷意”“偷”得煞是聰明。此外,語言表達上有機引用、活用了賈誼《過秦論》、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某些句子,是為“偷語”。綜觀全文,能緊契考題要求,將先賢言論推而廣之,作者深厚的古文素養、深刻的分析能力堪稱一流。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專家告訴你如何“偷”


三、偷勢——偷其結構,舊瓶新酒

所謂結構,實際上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現形式,無論什麼文體,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都必須組織恰當的結構。皎然認為,“三偷”之中“其上偷勢”;結構屬於構思的範疇,應注意的是借得他人的結構創意後,要做到說自己的話,表自己的意。

比如“詩仙”李白曾仿擬崔顥《黃鶴樓》一詩的篇章結構,寫下處處有模仿之跡,而處處又有創新之意的《登金陵鳳凰臺》。在詩作尾聯中,李白以“浮雲蔽日”比喻奸佞當道,於弔古傷今中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意與憂國憂民之情,這就比崔詩以“日暮煙波”來寄託遊子懷鄉之思要高妙得多。又如針對命題作文“詩意地生活”構思議論文,可在本論部分借用王國維“三境界”的說法(王國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把“生活”分解成“理想”“奮鬥”“收穫”三個階段,確立如下三個分論點:①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②奮鬥,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③收穫,是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篇末處再歸結以“用執著打破命運的鎖,讓生活展示詩意,種下理想,不懈奮鬥,相信終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收穫”。

【考場範例】:農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寫過《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綴上“月令”一詞,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風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種,蠶老麥黃一伏時。莊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得有講究,亂不得。

驚蟄了。

“驚蟄”怎麼看都是欣欣向榮的一個詞。莊稼人要抽出時間“鬆土”,憋了一個冬天的黑土地,已經等不及了,急著出來透透氣。春耕開始了(也有春分的說法)。

從清明到端午,莊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蠶種,講究的就是一個“次序”。這是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矩,幾千年耕作經驗的積澱與昇華。村中,要每家每戶地仔細叮囑。

“芒種”這個詞真好聽。

大約在六月份,草莓地裡會莫名其妙地生出許多不知名的小蟲子。這種發現,談不上智慧,只是一種經驗之談。不要著急,也不必時不時去看。待到烏豬子過江了,躲的、藏的,蟲們都會溜出來。用紙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遠遠的一處荒田裡去。

踩死它?哪能呢!莊稼人講求佛性,相信生死來去自然,打擾不得。奶奶年紀大了,卻不忌憚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耕作了一輩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沒有這般境界。從桑葉腋間墜出的桑樹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黃澄澄、紅撲撲、紫瑩瑩,變得晶瑩透亮,烏紫烏紫的,像黑玉。桑葉伸伸展展,桑葚清清涼涼在底下蔭著涼著偷樂。小孩真饞!一個孩子像貓一樣攀上樹,吊彎樹枝,底下的小孩便忙著摘桑葚。吃到嘴脣發紫,被媽媽拖著去河邊洗。小孩也不忘顯擺自己的聰明。

“夏至”來了。

田裡要浸水。不大會兒,蚯蚓搖頭晃腦地爬上田埂。又不大會兒,你再回來看看,田埂就滿了。這些蚯蚓也聰明得緊呢,這是一種本能。水汽泱泱。

莊稼人將腳探入水中,涼絲絲的。田裡有些許零星的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緊,莊稼人腳底的老繭厚著呢。還有水蛙,我們這裡稱“螞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紅的楓林漫天舒捲。

這是怎樣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後四天不能澆糞。

有人瞧不起莊稼人的愚鈍,我卻不這麼想。二十四節氣,吃桑葚的孩子,還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連大自然裡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又何嘗沒有智慧?

真願意做個莊稼人。

本文為2015年江蘇卷滿分作文,是考場上罕見的狀物敘事散文。寫作此類文體,可謂是“沒有這個金鋼鑽,莫攬這個瓷器活”!首先,散文寫作“形散”“神不可散”,無論內涵還是結構,皆需精心構思。此文在結構上,巧妙地以“驚蟄、芒種、夏至、大暑”四個節氣貫穿全篇;內涵上,每個時節農人適時而作、順應自然、恬淡自足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生存的大智慧?文筆清澈、活潑、優美,頗有大家風範;描寫真切細膩,情感樸實真摯,可見作者對農家生活的細心觀察與深入體悟。事實上,這篇文章“月令”的擬題、按節氣推進的謀篇佈局,“偷”自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葡萄月令》是以四時為總綱、十二月為細目敘述開來的。兩相比照,不難發現本篇《農之月令》與《葡萄月令》構思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且字裡行間都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清新的田園風味。然而,兩篇文章主題上是有區別的:《葡萄月令》意在展示一種寧靜自適、豁達超脫的人生態度,《農之月令》則重在禮讚“吃桑葚的孩子,還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連大自然裡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也有“智慧”。

【特別提醒】

“偷語”“偷意”“偷勢”並不是機械的仿製,同學們必須在模仿中有自己的創造。另外,“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在模仿時我們要立足名家名篇,著重利用經典之作進行訓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