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什麼? 人為什麼需要信仰?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信仰?'

寧靜 北部灣商訊 2019-08-11
"
"
信仰是什麼? 人為什麼需要信仰?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信仰?

遮風擋雨、吃飯睡覺的地方,是身軀的家。有愛有幸福的地方,才是心靈的家。有的人,軀體有了豪華的房,可是他的心靈,還在流浪。心靈為什麼流浪,在無邊的世界彷徨?因為他們,丟掉了夢想,拋棄了信仰,失去了方向。流浪的心很累,渴望有家可歸。

信仰是什麼?

信仰,是人類特有的、最基本的、最深刻的精神現象,是人類精神領域的核心,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靈魂,是人對信仰目標穩定、持久、排他地追求的精神活動。

信仰,是人的靈魂的自我形象,是人的精神價值的投影,是人對自我本質的探詢,是人對未來生命的追求。

信仰,是人對終極價值的肯定、持有和關懷,是人對其認定的體現著最高價值的對象的堅定信賴和執著追求。

信仰,是價值觀念系統的核心,是對世界和人生應當怎樣的設問、追求與回答,是人對其生存根基的探索與尋求。它不僅關心這種“應當”的現狀,而且要努力超越這種“應當”。這種“應當”不是立足於現實,而是立足於將來,是信仰的獨一無二的價值立場。信仰問題,實質是立場問題,是世界觀問題。信仰主宰人的精神世界,決定人的理想追求,引導人的行為實踐。

信仰,是人類的自我超越。信仰的本質是人作為人的自我超越,是人作為人的獨特價值追求的最高層次表現。它的根本特性是超越當下,指向未來。人是一種有限性的存在,而人的本性卻追求無限,人正是藉助於信仰來實現自我超越。信仰也據此成為人區別於動物的特有的和最高的精神標誌。

人為什麼需要信仰?

信仰,是心靈的一盞指路明燈,讓我們在黑夜裡看到光亮,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會迷失方向。跋涉於茫茫沙漠的駝隊,面臨千難萬險,為什麼能夠執著地負重前行?是因為他們不放棄找到一片綠洲的信仰。所以,沉浮於茫茫的人世,不能沒有信仰。信仰所在,便是感受生活的愛之所在,便是憧憬理想的幸福所在。作為現代人,又怎能不熱愛生活,又怎能沒有信仰?

信仰,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真理武器,是在困難、失敗、絕望的時候能夠帶給我們巨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我們願意快樂地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信仰是一種態度,有信仰代表心底存在著希望。只要我們虔誠地、執著地去追求自己的信仰,美好的希望便永存於心間;只要我們能夠時時想起心中的信仰,便會時刻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美好,感覺到信仰的溫馨和神聖。沒有信仰的人,很容易被生活磨難所擊倒,很容易精神崩潰。

信仰,是心靈的座標。心靈如果沒有座標,必定會迷失方向。思維如果沒有地圖,必定茫然無措。心靈座標,或稱心智地圖,是人類思維的參照系。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參考座標系,思維越活躍,犯錯的可能性就越大。

信仰,是精神的支柱,是心靈的慰藉,是靈魂的歸宿,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礎。美國作家愛默生說:“信仰在於肯定靈魂。”信仰給人類帶來光芒,帶來夢想,帶來尊嚴,同時,幫助人們抵禦心靈深處的黑暗、寒冷、孤獨與絕望。沒有信仰,就沒有關愛,就像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一樣。寧靜深邃與世俗的浮躁總是對立的。信仰缺失的人,生活在世俗的表層,往往執著於功利的精巧計算,常常被蠅頭小利矇蔽雙眼,浮躁的情緒讓靈魂得不到安寧,急功近利讓心靈折斷了夢想的翅膀。

信仰,是人類超越有限性、不完整性,追求無限性、永恆性的本性使然。信仰能夠給人完整的精神導向,給人以終極關懷,引導人實現生命的充盈和完滿。信仰解決的是人所關注的各種終極問題。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它總是驅使著人們去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總喜歡追問:自己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世界是怎麼產生的,它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很多小孩都會這樣問:媽媽,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呀?這些都是終極問題,很難回答。也正是這種尋根問底的好奇心理產生了人對終極關懷的需要。而能夠為人們提供終極關懷的只有信仰。我們深信不疑的追求自己所信仰的東西,能夠化為強大無比的動力,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創造奇蹟。這便是信仰真正的魅力所在。

信仰,是建立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基礎。信仰的價值就是賦予短暫人生以永恆的意義。在信仰中,熱切的渴望、幸福的喜悅、崇高的熱情、神聖的激動常常伴隨著我們,使我們在當下的生存狀態中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意義境界。信仰讓我們覺得生活有意義,讓人活得積極而快樂,能增強我們的幸福感,使我們實現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擁有了信仰,我們的人生就不再盲目、虛無和荒誕。

信仰,是追求理想、堅持真理的需要,是人格昇華的需要。信仰能夠讓我們擁有最終的目的、最高的準則、最高的信念、終極的標準。信仰是人的精神和行為的終極依據。信仰,左右著我們的思想,控制著我們的行為。擁有了信仰,我們就可以選擇具體的人生目標,可以確立具體的原則並且義無反顧地堅守,可以準確的去判斷、去思想、去行動。沒有信仰的人,常常會無意識的踐踏社會規則,漠視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準則,藐視世界的規範秩序,也會因此而為自己的無知付出代價。失去信仰,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準則,也就無異於與行屍結伴、與走肉為伍。信仰能夠超越罪惡,永葆善良。因為擁有信仰,我們就會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是善的。

信仰,是文化的根,是比文化更加深層的東西。信仰是根,一切文化都是在這個根上生長出來的。一切精神危機中最根本的危機就是信仰危機。現代人要走出精神危機的陰影,首先必須要擁有科學的信仰。

信仰,是人類社會健康發展、有秩序前進的基石,是弘揚社會正義的需要,是實現政治目標的需要。信仰對個人、社會和國家意義既現實又深遠。威廉·詹姆斯說:“信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眾多的力量之一,若是沒有它,便意味著崩潰。”信仰是人們對於世界及人生的總看法和總方針,它是一種精神紐帶,是一個組織或階層,一個社會或國家的成員團結奮進的精神基礎和精神動力,具有生活價值的定向功能、社會秩序的控制功能、社會力量的凝聚功能和行為選擇的動力功能。鄧小平說:“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當代國人的信仰處於矛盾與衝突、失落與迷惘之中,理想信仰的失落、信仰的多元化、信仰的非理性化和功利化以及信仰的迷信與盲從等矛盾,嚴重的困擾個人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思想道德建設,而信仰則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靈魂。一個國家,它的公民必須都要擁有科學的、積極的、健康的信仰,這個國家才可能健康的發展。

信仰,是一種無法懷疑的力量,能夠使我們在黑夜中看到希望之光;信仰是一種無法打敗的堅持,能夠讓我們迸發出蘊藏在生命中的巨大潛能;信仰是一份堅定的情感追求,能夠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播下催人奮進的種子。

信仰,是心靈的家,找到她,心靈就不再有懼怕;信仰,是心靈的歸宿,有了信仰之愛的呵護,靈魂就不再孤獨;信仰,是心靈行走的方向,托起心靈天空的太陽,靈魂就不再彷徨;信仰,是心靈的根,找到心靈生長的根,靈魂就得到了永恆。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信仰?

將信仰看成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忽視它的負作用也是不對的。稍微熟悉世界宗教歷史的人都知道,人們對信仰的狂熱,常常被野心家利用,在中世紀的歐洲就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血流成河的宗教戰爭。在民間,利用宗教信仰騙財騙色的實例多的是。

信仰有好有壞,力量有大有小。好的信仰自然能令人不斷進步,不斷創造新的奇蹟。

信仰是否對人有積極意義,還得看你信奉的是什麼樣的信仰。信仰宗教,你會成為神的奴僕;信仰金錢,你會成為金錢的奴隸。

人類的信仰歷程告訴我們,在生命之外尋找信仰,都是失敗的,永遠不能拯救自己的靈魂。

信仰生命,是靈魂的迴歸,是信仰的迴歸。唯有信仰生命,才是信仰的正確歸途。

信仰生命,不是功利心使然,而是出自對生命的敬畏心、崇拜心,出自對生命的愛。信仰生命,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不需要一大堆的理由。信仰生命,就像孩童愛戀媽媽,自然而然,完全出自本心,沒有一絲雜念。

生命信仰乃是通過體悟宇宙生命之大道,順應宇宙生命之大道,以求得個體生命的真正解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