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隔著一片池塘看瀑布,遠山一片林木蔥蘢,兩條水龍直衝潭底,谷中濺起漫天白霧,有若飛花飄雪,如靄如煙,透過飄緲的嵐煙望太陽,霧氣之中隱隱現出迷人的彩虹。美好之景中更有種期望,從那飛瀑後面飛出金鵝來,那該是怎樣的幸福。很想看看瀑布後面藏著那個金鵝洞,瀑布太大,隱藏了那神祕的洞口。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隔著一片池塘看瀑布,遠山一片林木蔥蘢,兩條水龍直衝潭底,谷中濺起漫天白霧,有若飛花飄雪,如靄如煙,透過飄緲的嵐煙望太陽,霧氣之中隱隱現出迷人的彩虹。美好之景中更有種期望,從那飛瀑後面飛出金鵝來,那該是怎樣的幸福。很想看看瀑布後面藏著那個金鵝洞,瀑布太大,隱藏了那神祕的洞口。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走過水田,離瀑布大約百米,就有水霧隨風吹到臉上來,越走近,越感受到鵝洞飛雪的魅力,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鵝洞飛雪“其中的”飛雪“二字用得真是傳神了!真是要給一個大大的贊!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隔著一片池塘看瀑布,遠山一片林木蔥蘢,兩條水龍直衝潭底,谷中濺起漫天白霧,有若飛花飄雪,如靄如煙,透過飄緲的嵐煙望太陽,霧氣之中隱隱現出迷人的彩虹。美好之景中更有種期望,從那飛瀑後面飛出金鵝來,那該是怎樣的幸福。很想看看瀑布後面藏著那個金鵝洞,瀑布太大,隱藏了那神祕的洞口。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走過水田,離瀑布大約百米,就有水霧隨風吹到臉上來,越走近,越感受到鵝洞飛雪的魅力,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鵝洞飛雪“其中的”飛雪“二字用得真是傳神了!真是要給一個大大的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只隔著玉米地,鵝洞的飛起漫天的“白雪”更加清晰在前,大家都不由驚呼起來,看這濺起的水霧有多高!如果不是在暴雨之後的大洪水時,是看不到這麼大的飛雪(水霧)的。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隔著一片池塘看瀑布,遠山一片林木蔥蘢,兩條水龍直衝潭底,谷中濺起漫天白霧,有若飛花飄雪,如靄如煙,透過飄緲的嵐煙望太陽,霧氣之中隱隱現出迷人的彩虹。美好之景中更有種期望,從那飛瀑後面飛出金鵝來,那該是怎樣的幸福。很想看看瀑布後面藏著那個金鵝洞,瀑布太大,隱藏了那神祕的洞口。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走過水田,離瀑布大約百米,就有水霧隨風吹到臉上來,越走近,越感受到鵝洞飛雪的魅力,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鵝洞飛雪“其中的”飛雪“二字用得真是傳神了!真是要給一個大大的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只隔著玉米地,鵝洞的飛起漫天的“白雪”更加清晰在前,大家都不由驚呼起來,看這濺起的水霧有多高!如果不是在暴雨之後的大洪水時,是看不到這麼大的飛雪(水霧)的。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洞底深潭的水,流向下游河道,還是沖毀了一些莊稼,雖經過治理,洪水水勢還是如此洶猛,如果這兩股水流合成一股,那破壞力肯定驚人。因為下游河道還是比較原生態的,太危險不敢靠近,只在百米之外用長焦拍的。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隔著一片池塘看瀑布,遠山一片林木蔥蘢,兩條水龍直衝潭底,谷中濺起漫天白霧,有若飛花飄雪,如靄如煙,透過飄緲的嵐煙望太陽,霧氣之中隱隱現出迷人的彩虹。美好之景中更有種期望,從那飛瀑後面飛出金鵝來,那該是怎樣的幸福。很想看看瀑布後面藏著那個金鵝洞,瀑布太大,隱藏了那神祕的洞口。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走過水田,離瀑布大約百米,就有水霧隨風吹到臉上來,越走近,越感受到鵝洞飛雪的魅力,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鵝洞飛雪“其中的”飛雪“二字用得真是傳神了!真是要給一個大大的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只隔著玉米地,鵝洞的飛起漫天的“白雪”更加清晰在前,大家都不由驚呼起來,看這濺起的水霧有多高!如果不是在暴雨之後的大洪水時,是看不到這麼大的飛雪(水霧)的。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洞底深潭的水,流向下游河道,還是沖毀了一些莊稼,雖經過治理,洪水水勢還是如此洶猛,如果這兩股水流合成一股,那破壞力肯定驚人。因為下游河道還是比較原生態的,太危險不敢靠近,只在百米之外用長焦拍的。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鵝洞飛雪這一勝景曾博得歷代許多詩人的題詠,如康熙丙午進士唐德就有一詩云:

一派從東下,水簾注石開。

驚湍飛玉屑,落澗泛珠回。

古字苔封壁,澄潭響似雷。

金鵝傳舊跡,雲窟擬蓬萊。

詩人筆下飛瀑美景令人陶醉。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隔著一片池塘看瀑布,遠山一片林木蔥蘢,兩條水龍直衝潭底,谷中濺起漫天白霧,有若飛花飄雪,如靄如煙,透過飄緲的嵐煙望太陽,霧氣之中隱隱現出迷人的彩虹。美好之景中更有種期望,從那飛瀑後面飛出金鵝來,那該是怎樣的幸福。很想看看瀑布後面藏著那個金鵝洞,瀑布太大,隱藏了那神祕的洞口。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走過水田,離瀑布大約百米,就有水霧隨風吹到臉上來,越走近,越感受到鵝洞飛雪的魅力,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鵝洞飛雪“其中的”飛雪“二字用得真是傳神了!真是要給一個大大的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只隔著玉米地,鵝洞的飛起漫天的“白雪”更加清晰在前,大家都不由驚呼起來,看這濺起的水霧有多高!如果不是在暴雨之後的大洪水時,是看不到這麼大的飛雪(水霧)的。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洞底深潭的水,流向下游河道,還是沖毀了一些莊稼,雖經過治理,洪水水勢還是如此洶猛,如果這兩股水流合成一股,那破壞力肯定驚人。因為下游河道還是比較原生態的,太危險不敢靠近,只在百米之外用長焦拍的。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鵝洞飛雪這一勝景曾博得歷代許多詩人的題詠,如康熙丙午進士唐德就有一詩云:

一派從東下,水簾注石開。

驚湍飛玉屑,落澗泛珠回。

古字苔封壁,澄潭響似雷。

金鵝傳舊跡,雲窟擬蓬萊。

詩人筆下飛瀑美景令人陶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冬季和春季鵝洞飛雪也有瀑布,水量會小很多,水質也會變清澈,基本上看不到飛起的白霧。

"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隆昌城南邊,隆昌河上的一處景點,就是”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2017年由縣改市,由內江市代管。隆昌縣城原叫金鵝鎮,現隆昌市把金鵝鎮以隆昌河為界一分為二,分別為金鵝街道和古湖街道。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是流過隆昌市城中的這一條河,曾稱石溪、雩泉等。隆昌河是沱江的支流,隆昌位於隆昌河中段。隆昌河在流經隆昌城中時水流平緩,波瀾不驚,夏天在洪水到來時也只是水位上漲,顏色變黃,然而隆昌河在流到城南迴龍山時,一分為二,從緊緊相連的兩個崖壁跌落入同一深潭——千丈潭,這處斷崖高約30米,形成同一潭中的兩掛大瀑布“鵝洞飛雪”。因為斷崖上有一石洞,故名”洞坎“。相傳,洞中住有一對金鵝,故又稱“鵝洞飛泉”、”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河並不大,水量受季節影響很大,只有在夏天洪水季節才能觀賞到最壯觀的瀑布鵝洞飛雪的場景。我也曾多次去過隆昌,但是隻有2010年夏天才看見了最壯美的”鵝洞飛雪“。我們從城東來到隆昌河邊,看到一座橋橋洞下洪水奔湧而出,幾十米之下就是洞坎,滾滾洪流激越奔騰,縱身跌落深潭,發出雷鳴般的濤聲。從橋上過來,這邊是回龍山,隆昌黨校就坐落在回龍山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看到第一道瀑布就對眼前景象驚歎不已,邊讚美邊拍照之時,有一老人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小瀑布,轉過彎還有個大的。沿著他指的方向尋去,沿回龍山的房屋外的小路走過去不遠,右邊那條支流的水勢更大更急。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從青城山來了一個道士,在洞坎上修建了一座道觀,取名回龍觀。回龍觀背面斷崖深谷,水流跌落,轟然作響,狀如滾雪。有一首《鵝洞飛雪》詩這樣描寫此景:

回龍觀下波光滴,聲激雷怒電狂掣。

忽然抖落千丈潭,攪得飛花與滾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修回龍觀的時候,因嚴格按照道觀的朝向、屋基的尺寸確定了界限修建,道觀的部分建築佔用了原有的部分河道,致使河道變窄,河水在流經洞坎時更加洶湧澎湃,河水氾濫,洪水退去後,坎下人家又要重新確定田土的邊界,紛爭連年不斷。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隆昌知縣黃文理,在分析了回龍觀地形後決定拓寬河道緩解水勢,而道觀不能移,他想出了新挖一條支渠來分流的辦法,使水流速度減緩,於是就帶領百姓在河的右側清淤開溝,增修了一條新渠。新渠繞過回龍觀,與原主渠道一起流入崖下千丈潭,從而形成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鵝洞飛雪。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這是我們經過的第二座石橋,古石橋上有三個龍頭,這種龍橋在本地很多,古代人認為龍是鎮水的神,修龍橋就是為保人民平安不受洪災之害的用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回頭看這座橋,幾百年來仍挺立在這滾滾洪流之上,對面就是回龍山,原來的回龍觀,後改為縣委黨校。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一戶民房前,接近斷崖處,幾米之下就是右邊這條河形成的瀑布,響聲震天。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轟轟作響的水聲從腳下傳來,如雷庭萬鈞,突然一陣細細密密的水霧直撲過來,原來是水流衝到岩石上濺出來的水霧。可能是我們的吵鬧聲驚動了老屋裡一對中年夫婦,跟我們聊起了那個古老的金鵝傳說:相傳洞中棲息著一對美麗的金鵝,在隆昌常年受洪澇的侵襲,浸泡在水裡的隆昌人終年勞累還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生活十分艱辛的時候,從天邊飛來了一對美麗的金鵝,它們來到洞坎,用流著鮮血的嘴鑿開了一道深深的溝壑,疏通了河流,才解救了受苦的隆昌人,也才有了這美麗的鵝洞飛雪的景觀來。金鵝在巖洞裡安家後,常出洞下潭洗澡,每當它在潭裡洗澡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看到兩道瀑布。但是最好的觀景位置,還是要繞道山下,在下方仰望瀑布。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樹蔭中的瀑布非常壯觀,水流激越,飛珠濺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平緩的江水翻過壩之後就一改溫和的態勢,立馬變得滾滾濤濤,飛珠濺玉,沿峽谷一路狂奔而下,撞出千顆碎玉,萬堆滾雪,響聲震天,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對面一掛瀑布從幾十米高處直落深潭,激起十多米高的水霧,真是美如飛雪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巖上那對夫婦還告訴我們山下面的觀音廟有一個大鵝蛋,那就是金鵝蛋。沿這條石板路走,坡下就是飛泉寺(觀音廟)。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在坡上,透過密密叢林,鵝洞飛雪瀑布濺起的水花已高過樹頂,整個山谷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霧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我們下山後來到這座簡陋的觀音廟(飛泉寺),廟後有一塊長卵形的大石,像一顆大大的金鵝蛋。真是大自然造化,妙不可言。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經過飛泉寺,隔著一塊大田,就看見瀑布了,田裡有幾隻鴨子。隆昌不僅養鴨子多,養鵝也多,隆昌原來曾叫金鵝鎮,隆昌河又叫金鵝江,城南的這個瀑布又叫鵝洞飛泉或鵝洞飛雪,都與一個金鵝傳說有關。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傳說這面崖壁上有一個洞,洞裡住著一對金鵝,每當金鵝下潭洗澡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因此,當地人們把金鵝的出現,作為豐年的標誌,吉祥的象徵。人們為了感謝金鵝帶來的這一切,把隆昌河叫做“金鵝江”,叫洞坎瀑布為“鵝洞飛泉”,瀑布下那個深潭叫“金鵝潭”。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隔著一片池塘看瀑布,遠山一片林木蔥蘢,兩條水龍直衝潭底,谷中濺起漫天白霧,有若飛花飄雪,如靄如煙,透過飄緲的嵐煙望太陽,霧氣之中隱隱現出迷人的彩虹。美好之景中更有種期望,從那飛瀑後面飛出金鵝來,那該是怎樣的幸福。很想看看瀑布後面藏著那個金鵝洞,瀑布太大,隱藏了那神祕的洞口。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走過水田,離瀑布大約百米,就有水霧隨風吹到臉上來,越走近,越感受到鵝洞飛雪的魅力,不由感慨古人的智慧,”鵝洞飛雪“其中的”飛雪“二字用得真是傳神了!真是要給一個大大的贊!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只隔著玉米地,鵝洞的飛起漫天的“白雪”更加清晰在前,大家都不由驚呼起來,看這濺起的水霧有多高!如果不是在暴雨之後的大洪水時,是看不到這麼大的飛雪(水霧)的。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洞底深潭的水,流向下游河道,還是沖毀了一些莊稼,雖經過治理,洪水水勢還是如此洶猛,如果這兩股水流合成一股,那破壞力肯定驚人。因為下游河道還是比較原生態的,太危險不敢靠近,只在百米之外用長焦拍的。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鵝洞飛雪這一勝景曾博得歷代許多詩人的題詠,如康熙丙午進士唐德就有一詩云:

一派從東下,水簾注石開。

驚湍飛玉屑,落澗泛珠回。

古字苔封壁,澄潭響似雷。

金鵝傳舊跡,雲窟擬蓬萊。

詩人筆下飛瀑美景令人陶醉。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冬季和春季鵝洞飛雪也有瀑布,水量會小很多,水質也會變清澈,基本上看不到飛起的白霧。

內江人夏天看瀑布不用走太遠,暴雨之後隆昌城南便可欣賞鵝洞飛雪

隆昌當地自古出產夏布,到枯水季,河灘變寬,河道變窄,野草長滿兩岸,清清的千丈潭是鄉民們漂洗夏布的理想之地,洗了就放在草地上晒乾,天長日久,晒夏布也成為一道風景。鵝洞飛雪雖然沒有太大的聲名,但卻有當地千年的故事,美麗的傳說,美好的祈願,與本土人一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小提示:這個景點景觀是隨季節變化的,現在多雨季,能看見“鵝洞飛雪”美景的機會更多,大雨之後前往, 一定會看得到,順便告訴大家,這裡可是免費的哦!觀景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