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將鬆綁?上半年新能源電池行業收購併購事件彙總

導語

mybattery

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電池行業13項併購事件,總金額約88.31億元。其中,涉及燃料電池重組事件1項,金額約11.28億元;鋰電池重組事件3項,總金額25.63億元;鋰電材料重組事件6項,總金額達31.66億元;鋰電設備重組事件3項,總金額達19.76億元。

政策將鬆綁?上半年新能源電池行業收購併購事件彙總

日前,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統計了滬深兩市188只鋰電池概念股的業績情況,2019年一季度,營收超100億元的鋰電池概念股有比亞迪、四川長虹、雲天化、中化國際、中天科技5家,營收超10億元的有57家;淨利潤超10億元的僅寧德時代、五礦資本2家,淨利潤超1億元的有45家;淨利潤增長1倍以上的有28家,負增長的有94家。

受補貼大幅退坡、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動力鋰電池行業資金鍊緊張,業績壓力凸顯。在新一輪行業深度洗牌下,出局者將不斷增加。為了防止在生產、製造、銷售等環節上出現“卡脖子”現象,不少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企業選擇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打造產業鏈閉環,降低企業風險。

同時,加快市場化兼併重組,企業的規模化、集中度和競爭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產能低端、技術落後、規模過小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龍頭效應進一步凸顯。

政策將鬆綁?上半年新能源電池行業收購併購事件彙總

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電池行業13項併購事件,總金額約88.31億元。其中,涉及燃料電池重組事件1項,金額約11.28億元;鋰電池重組事件3項,總金額25.63億元;鋰電材料重組事件6項,總金額達31.66億元;鋰電設備重組事件3項,總金額達19.76億元。

雖然現階段新能源電池行業蒸蒸日上,但也常伴“鎩羽而歸”。據電池網統計,2017年新能源電池行業最終宣告失敗的案例有10起左右,2018年併購事件失敗超過14起,2019年上半年也已有4家宣佈收購併購落空:

1月10日,中利集團宣佈終止收購深圳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轉而進軍軍工電子領域,這意味著中利集團放棄進軍鋰電池領域。

1月18日,八菱科技原本擬受讓開隆投資持有的蘇州宇量電池20%-30%股權。自股權轉讓意向書簽署後,公司與交易方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公司未對標的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截至目前沒有實質性進展,經雙方友好協商,一致同意終止上述《股權轉讓意向書》。

2月19日,“光伏配件龍頭”愛康科技”在回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問詢中,披露了宣佈終止收購鋰電池自動化生產商鑫成泰的具體原因,稱“鑑於交易雙方在談判過程中對於協議部分條款無法達成一致,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

3月20日,考慮到目前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美都能源與瑞福鋰業原股東擬終止《關於美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現金收購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股權的協議》,標的公司原管理團隊回購上述合計56.18%的股權。

結語:借力併購重組對接資本市場、加碼主業、培育新業務的一個較為快捷途徑。日前證監會針對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取消重組上市認定標準中的“淨利潤”指標,推動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快速改善公司運營情況,加快激活市場活力、化解金融風險、盤活存量市場。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之一,對於入局者而言,“既怕錯過,又怕犯錯”,有機構預測,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4萬億元,一些企業不管是橫向併購還是跨界重組,紛紛投身新能源產業藍海。而隨著2019年補貼新政落地實施,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壓力陡增,"忽悠式"、"跟風式"併購重組風險加劇,相信在優質標的稀缺、競爭格局加劇的局勢下,將使產業鏈併購重組逐漸趨於理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電池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