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

作者:鄭飛

7月26日,全國首條氫能源有軌電車在廣東佛山正式上軌,首期項目全長約6.6公里,預計年內將開通試運營。資料顯示,該車裝有6個140L的儲氫瓶,加註一次氫氣可行駛100公里,續航里程高於普通的儲能式有軌電車,全線無接觸網運營,沿途無需修建充電站。公開信息顯示,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也規劃有氫燃料軌道電車項目,這是最近“氫能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可燃冰、地熱能、氫能等新興能源嶄露頭角,其中氫能更被認為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Council)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在全球能源中所佔比重有望達到18%。


"

作者:鄭飛

7月26日,全國首條氫能源有軌電車在廣東佛山正式上軌,首期項目全長約6.6公里,預計年內將開通試運營。資料顯示,該車裝有6個140L的儲氫瓶,加註一次氫氣可行駛100公里,續航里程高於普通的儲能式有軌電車,全線無接觸網運營,沿途無需修建充電站。公開信息顯示,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也規劃有氫燃料軌道電車項目,這是最近“氫能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可燃冰、地熱能、氫能等新興能源嶄露頭角,其中氫能更被認為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Council)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在全球能源中所佔比重有望達到18%。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由於氫作為能源具有高效率、無汙染等優越特性,以歐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幾十年前便開始對氫能應用場景進行研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資料顯示,美日德等國家氫能發展均由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主導,政策自上而下對技術研發、基礎設施、推廣應用進行扶持,並鼓勵龍頭企業參與進來。由於氫氣製取、提純、運輸等成本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應用場景從落地試點到商業推廣常常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我國發改委等部門還未出臺國家級氫能發展規劃,但各地方政府已經規劃數千億資金用於氫能發展,為避免在發展中走彎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亟需國家政策統籌安排,具體措施或可參考美日歐的發展經驗。

美國:氫能起步早,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全球第一

2018年10月8日,美國迎來第一個“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日”,作為全球首個設立“氫能日”的國家,一直以來,美國對氫能產業非常重視,1990年,美國頒佈了《1990年氫研究、開發及示範法案》,探索氫能從生產、提純、運輸等過程中的關鍵技術。1996年,美國通過《氫能前景法案》,研究氫能商業化的可能性;2005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能源政策法案》,提出2015年之前實現氫燃料電池和加氫設施商業化運行的目標;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撥款63億美元用於氫燃料電池及相關設施的研發和部署,並對氫能基礎設施實行30%-50%的稅收抵免。目前,美國公共加氫站超過40個,路上行駛的氫燃料電池車超過5000輛,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為世界第一。


"

作者:鄭飛

7月26日,全國首條氫能源有軌電車在廣東佛山正式上軌,首期項目全長約6.6公里,預計年內將開通試運營。資料顯示,該車裝有6個140L的儲氫瓶,加註一次氫氣可行駛100公里,續航里程高於普通的儲能式有軌電車,全線無接觸網運營,沿途無需修建充電站。公開信息顯示,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也規劃有氫燃料軌道電車項目,這是最近“氫能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可燃冰、地熱能、氫能等新興能源嶄露頭角,其中氫能更被認為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Council)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在全球能源中所佔比重有望達到18%。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由於氫作為能源具有高效率、無汙染等優越特性,以歐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幾十年前便開始對氫能應用場景進行研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資料顯示,美日德等國家氫能發展均由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主導,政策自上而下對技術研發、基礎設施、推廣應用進行扶持,並鼓勵龍頭企業參與進來。由於氫氣製取、提純、運輸等成本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應用場景從落地試點到商業推廣常常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我國發改委等部門還未出臺國家級氫能發展規劃,但各地方政府已經規劃數千億資金用於氫能發展,為避免在發展中走彎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亟需國家政策統籌安排,具體措施或可參考美日歐的發展經驗。

美國:氫能起步早,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全球第一

2018年10月8日,美國迎來第一個“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日”,作為全球首個設立“氫能日”的國家,一直以來,美國對氫能產業非常重視,1990年,美國頒佈了《1990年氫研究、開發及示範法案》,探索氫能從生產、提純、運輸等過程中的關鍵技術。1996年,美國通過《氫能前景法案》,研究氫能商業化的可能性;2005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能源政策法案》,提出2015年之前實現氫燃料電池和加氫設施商業化運行的目標;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撥款63億美元用於氫燃料電池及相關設施的研發和部署,並對氫能基礎設施實行30%-50%的稅收抵免。目前,美國公共加氫站超過40個,路上行駛的氫燃料電池車超過5000輛,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為世界第一。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50年來,美國能源部(DOE)主導了美國氫能產業的發展,建立了以能源部國家級實驗室為主,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為輔的科研體系,相關專利超過16000個,僅次於日本,居於全球第二。美國氫能產業鏈佈局全面,在上、中、下游都湧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比如提供氫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AirProduct,1993年修建了旗下第一座加氫站;以叉車燃料電池為主的PlugPower,僅美國氫能叉車保有量就超過2萬輛;其他還有生產固定式燃料電池的FuelCellEnerge、BloomEnerge等電池企業,以通用為代表的主機廠等。

日本:建設“氫能源社會”,發展氫能上升為國策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資源匱乏,能源對外依存度高,1973年便成立“氫能源協會”,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主,對氫能源進行研究。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通產省(2001年改為經濟產業省,職能相當於我國發改委、商務部、科技部)啟動對燃料電池的開發;豐田、本田和日產著手研發氫能源汽車;三洋、松下、東芝等公司啟動對家用固定式燃料電池電站的開發。2002年,日本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示範項目(JHFC)開始建設,對燃料電池車和加氫站的實際應用展開研究。2013-2014年,安倍政府發佈《日本再復興戰略》、修訂《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建設“氫能源社會”,發展氫能上升為國策,氫能與電力和熱能並列為核心二次能源,目標通過大力發展氫能源,真正實現能源安全及能源獨立。


"

作者:鄭飛

7月26日,全國首條氫能源有軌電車在廣東佛山正式上軌,首期項目全長約6.6公里,預計年內將開通試運營。資料顯示,該車裝有6個140L的儲氫瓶,加註一次氫氣可行駛100公里,續航里程高於普通的儲能式有軌電車,全線無接觸網運營,沿途無需修建充電站。公開信息顯示,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也規劃有氫燃料軌道電車項目,這是最近“氫能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可燃冰、地熱能、氫能等新興能源嶄露頭角,其中氫能更被認為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Council)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在全球能源中所佔比重有望達到18%。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由於氫作為能源具有高效率、無汙染等優越特性,以歐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幾十年前便開始對氫能應用場景進行研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資料顯示,美日德等國家氫能發展均由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主導,政策自上而下對技術研發、基礎設施、推廣應用進行扶持,並鼓勵龍頭企業參與進來。由於氫氣製取、提純、運輸等成本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應用場景從落地試點到商業推廣常常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我國發改委等部門還未出臺國家級氫能發展規劃,但各地方政府已經規劃數千億資金用於氫能發展,為避免在發展中走彎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亟需國家政策統籌安排,具體措施或可參考美日歐的發展經驗。

美國:氫能起步早,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全球第一

2018年10月8日,美國迎來第一個“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日”,作為全球首個設立“氫能日”的國家,一直以來,美國對氫能產業非常重視,1990年,美國頒佈了《1990年氫研究、開發及示範法案》,探索氫能從生產、提純、運輸等過程中的關鍵技術。1996年,美國通過《氫能前景法案》,研究氫能商業化的可能性;2005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能源政策法案》,提出2015年之前實現氫燃料電池和加氫設施商業化運行的目標;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撥款63億美元用於氫燃料電池及相關設施的研發和部署,並對氫能基礎設施實行30%-50%的稅收抵免。目前,美國公共加氫站超過40個,路上行駛的氫燃料電池車超過5000輛,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為世界第一。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50年來,美國能源部(DOE)主導了美國氫能產業的發展,建立了以能源部國家級實驗室為主,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為輔的科研體系,相關專利超過16000個,僅次於日本,居於全球第二。美國氫能產業鏈佈局全面,在上、中、下游都湧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比如提供氫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AirProduct,1993年修建了旗下第一座加氫站;以叉車燃料電池為主的PlugPower,僅美國氫能叉車保有量就超過2萬輛;其他還有生產固定式燃料電池的FuelCellEnerge、BloomEnerge等電池企業,以通用為代表的主機廠等。

日本:建設“氫能源社會”,發展氫能上升為國策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資源匱乏,能源對外依存度高,1973年便成立“氫能源協會”,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主,對氫能源進行研究。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通產省(2001年改為經濟產業省,職能相當於我國發改委、商務部、科技部)啟動對燃料電池的開發;豐田、本田和日產著手研發氫能源汽車;三洋、松下、東芝等公司啟動對家用固定式燃料電池電站的開發。2002年,日本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示範項目(JHFC)開始建設,對燃料電池車和加氫站的實際應用展開研究。2013-2014年,安倍政府發佈《日本再復興戰略》、修訂《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建設“氫能源社會”,發展氫能上升為國策,氫能與電力和熱能並列為核心二次能源,目標通過大力發展氫能源,真正實現能源安全及能源獨立。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與美國的發展路徑相似,日本政府和大企業主導了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日本通產省(經濟產業省)和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牽頭進行氫能技術研究、給與產業補貼,豐田、日產、東芝等企業從應用端進行開發。2015年,日本正式進入氫能源商業化應用時代,截至2014年底,日本政府共計為家庭用燃料電池系統以及燃料電池補貼投入766.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

目前,日本企業在氫能源應用方面全球領先,豐田汽車Mirai為全球保有量最高的燃料電池車型,但實際上,氫能在日本更廣泛的應用於家用固定電站中。日本家用熱電聯產系統(ENE-FARM),是一種燃料電池在家庭中高效利用的能源系統,它通過天然氣重整製取氫氣,再將氫氣注入燃料電池中發電,同時用發電時產生的熱能來供應暖氣和熱水,整體能源效率可達90%。ENE-FARM不受天氣限制,可在任意時間發電;能將大型熱力發電廠很難利用的廢熱有效的加以利用,從而大幅度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ENE-FARM安裝在家裡,不依賴現有電網,並可按需求併網使用,也可在大規模停電時應急使用,並且幾乎沒有輸電損失。截至2017年5月,ENE-FARM全球銷量突破20萬套,日本政府提出在2030年之前實現約530萬套的銷售目標,相當於日本十分之一的家庭使用ENE-FARM。

歐洲:到2050年1/4能源需求由氫能提供

歐洲是全球最早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地區,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行動最為積極的地區之一,氫能發展走在世界前例。歐盟委員會已宣佈2014-2024年,將累計投入13.3億歐元實施“燃料電池和氫能技術”聯合計劃,重點為氫能技術研發及試點項目建設。歐洲燃料電池和氫能聯合組織(FCH-JU)在2019年初發布的《歐洲氫能路線圖》中預計,到2030年,部署氫能將為歐盟創造1300億歐元的產業,出口潛力將達到700億歐元,為歐洲創造約100萬個就業崗位。到2050年,歐盟的氫氣需求約為2250太瓦時,約佔總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一,發展氫能將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屆時歐盟氫能產業將達到8200億歐元,提供540萬個就業崗位,氫能將減少歐盟約5.6億噸碳排放。

作為歐洲製造業大國,德國是歐洲地區氫能源發展勢頭最猛的國家。效仿美國和日本的做法,德國政府成立了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組織(NOW),進行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工作。2006年,德國政府、科研和教育機構、企業達成戰略聯盟,啟動長達十年的重大項目“氫和燃料電池技術國家創新計劃(NIP)”,累計投入約15億歐元,並取得良好效果。據統計,2006-2016年間獲得NIP支持的公司銷售額增加了3倍。2016年,項目第二階段(NIP2)啟動,預計接下來的10年內,德國政府將繼續補貼14億歐元,用於氫能應用市場開拓、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

德國加氫站分佈

"

作者:鄭飛

7月26日,全國首條氫能源有軌電車在廣東佛山正式上軌,首期項目全長約6.6公里,預計年內將開通試運營。資料顯示,該車裝有6個140L的儲氫瓶,加註一次氫氣可行駛100公里,續航里程高於普通的儲能式有軌電車,全線無接觸網運營,沿途無需修建充電站。公開信息顯示,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也規劃有氫燃料軌道電車項目,這是最近“氫能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可燃冰、地熱能、氫能等新興能源嶄露頭角,其中氫能更被認為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Council)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在全球能源中所佔比重有望達到18%。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由於氫作為能源具有高效率、無汙染等優越特性,以歐美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幾十年前便開始對氫能應用場景進行研究。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資料顯示,美日德等國家氫能發展均由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主導,政策自上而下對技術研發、基礎設施、推廣應用進行扶持,並鼓勵龍頭企業參與進來。由於氫氣製取、提純、運輸等成本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應用場景從落地試點到商業推廣常常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我國發改委等部門還未出臺國家級氫能發展規劃,但各地方政府已經規劃數千億資金用於氫能發展,為避免在發展中走彎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亟需國家政策統籌安排,具體措施或可參考美日歐的發展經驗。

美國:氫能起步早,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全球第一

2018年10月8日,美國迎來第一個“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日”,作為全球首個設立“氫能日”的國家,一直以來,美國對氫能產業非常重視,1990年,美國頒佈了《1990年氫研究、開發及示範法案》,探索氫能從生產、提純、運輸等過程中的關鍵技術。1996年,美國通過《氫能前景法案》,研究氫能商業化的可能性;2005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能源政策法案》,提出2015年之前實現氫燃料電池和加氫設施商業化運行的目標;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撥款63億美元用於氫燃料電池及相關設施的研發和部署,並對氫能基礎設施實行30%-50%的稅收抵免。目前,美國公共加氫站超過40個,路上行駛的氫燃料電池車超過5000輛,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為世界第一。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50年來,美國能源部(DOE)主導了美國氫能產業的發展,建立了以能源部國家級實驗室為主,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為輔的科研體系,相關專利超過16000個,僅次於日本,居於全球第二。美國氫能產業鏈佈局全面,在上、中、下游都湧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比如提供氫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AirProduct,1993年修建了旗下第一座加氫站;以叉車燃料電池為主的PlugPower,僅美國氫能叉車保有量就超過2萬輛;其他還有生產固定式燃料電池的FuelCellEnerge、BloomEnerge等電池企業,以通用為代表的主機廠等。

日本:建設“氫能源社會”,發展氫能上升為國策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資源匱乏,能源對外依存度高,1973年便成立“氫能源協會”,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主,對氫能源進行研究。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通產省(2001年改為經濟產業省,職能相當於我國發改委、商務部、科技部)啟動對燃料電池的開發;豐田、本田和日產著手研發氫能源汽車;三洋、松下、東芝等公司啟動對家用固定式燃料電池電站的開發。2002年,日本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示範項目(JHFC)開始建設,對燃料電池車和加氫站的實際應用展開研究。2013-2014年,安倍政府發佈《日本再復興戰略》、修訂《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建設“氫能源社會”,發展氫能上升為國策,氫能與電力和熱能並列為核心二次能源,目標通過大力發展氫能源,真正實現能源安全及能源獨立。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與美國的發展路徑相似,日本政府和大企業主導了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日本通產省(經濟產業省)和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牽頭進行氫能技術研究、給與產業補貼,豐田、日產、東芝等企業從應用端進行開發。2015年,日本正式進入氫能源商業化應用時代,截至2014年底,日本政府共計為家庭用燃料電池系統以及燃料電池補貼投入766.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

目前,日本企業在氫能源應用方面全球領先,豐田汽車Mirai為全球保有量最高的燃料電池車型,但實際上,氫能在日本更廣泛的應用於家用固定電站中。日本家用熱電聯產系統(ENE-FARM),是一種燃料電池在家庭中高效利用的能源系統,它通過天然氣重整製取氫氣,再將氫氣注入燃料電池中發電,同時用發電時產生的熱能來供應暖氣和熱水,整體能源效率可達90%。ENE-FARM不受天氣限制,可在任意時間發電;能將大型熱力發電廠很難利用的廢熱有效的加以利用,從而大幅度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ENE-FARM安裝在家裡,不依賴現有電網,並可按需求併網使用,也可在大規模停電時應急使用,並且幾乎沒有輸電損失。截至2017年5月,ENE-FARM全球銷量突破20萬套,日本政府提出在2030年之前實現約530萬套的銷售目標,相當於日本十分之一的家庭使用ENE-FARM。

歐洲:到2050年1/4能源需求由氫能提供

歐洲是全球最早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地區,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行動最為積極的地區之一,氫能發展走在世界前例。歐盟委員會已宣佈2014-2024年,將累計投入13.3億歐元實施“燃料電池和氫能技術”聯合計劃,重點為氫能技術研發及試點項目建設。歐洲燃料電池和氫能聯合組織(FCH-JU)在2019年初發布的《歐洲氫能路線圖》中預計,到2030年,部署氫能將為歐盟創造1300億歐元的產業,出口潛力將達到700億歐元,為歐洲創造約100萬個就業崗位。到2050年,歐盟的氫氣需求約為2250太瓦時,約佔總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一,發展氫能將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屆時歐盟氫能產業將達到8200億歐元,提供540萬個就業崗位,氫能將減少歐盟約5.6億噸碳排放。

作為歐洲製造業大國,德國是歐洲地區氫能源發展勢頭最猛的國家。效仿美國和日本的做法,德國政府成立了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組織(NOW),進行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工作。2006年,德國政府、科研和教育機構、企業達成戰略聯盟,啟動長達十年的重大項目“氫和燃料電池技術國家創新計劃(NIP)”,累計投入約15億歐元,並取得良好效果。據統計,2006-2016年間獲得NIP支持的公司銷售額增加了3倍。2016年,項目第二階段(NIP2)啟動,預計接下來的10年內,德國政府將繼續補貼14億歐元,用於氫能應用市場開拓、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

德國加氫站分佈

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2.5萬億美元產值,佔全球能源消費18%

資料來源:NOW。綠色代表已投入使用;藍色為建設中


此外,成立產業聯盟是德國氫能發展、實現商業化的推動力之一。液化空氣集團、戴姆勒、林德集團、OMV、殼牌和道達爾等六家氫能產業的龍頭企業結成了H2Mobility聯盟,以社會產業資本的身份支持德國氫能產業發展。寶馬則牽頭成立了AutoStack-Industrie聯盟,旨在為德國及歐洲其他燃料電池供應商提供技術經濟支持,吸引了包括戴勒姆、大眾、福特在內的眾多企業加入。

2018年9月17日,全球首兩列氫動力列車於德國北部投入服務,一次充滿氫氣可運行1000公里。在成功運行第一趟列車後,製造商阿爾斯通計劃在2021年之前提供14臺氫動力列車。除了氫動力列車,德國在發展氫能基礎設施方面也不遺餘力。截至2018年底,德國擁有60座加氫站,僅次於日本。2018年,全球共計新增48座加氫站投入運營,其中德國新增17個公共加氫站,為全球最多。

美國、日本、德國的經驗表明,氫能產業的發展需要由政府牽頭制定規劃,核心企業主導產業的成長。對於我國產業現狀而言,解決標準和“多頭管理”的問題已成為氫能產業走向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