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求求你,別再問我們騎不騎馬了

而由於內蒙古跨幅超廣,接壤眾多省份,不同地域文化在此匯合交融,也形成了這裡兼容幷包的氣度。

通遼人民的一句“嘎哈呀”,場面頓時風雲變幻,讓你誤認為身在東三省。在通遼、赤峰這樣的東部城市,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才是根正苗紅的家常美食。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求求你,別再問我們騎不騎馬了

而由於內蒙古跨幅超廣,接壤眾多省份,不同地域文化在此匯合交融,也形成了這裡兼容幷包的氣度。

通遼人民的一句“嘎哈呀”,場面頓時風雲變幻,讓你誤認為身在東三省。在通遼、赤峰這樣的東部城市,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才是根正苗紅的家常美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鍋包肉

內蒙中西部,人口構成主要受“走西口”影響,包頭、呼和浩特等地方言歸屬於晉語,被稱作“此地話”。

內蒙人的包容與豪邁,還可以在酒桌上得到透徹的解讀。內蒙古共有上百家酒廠,內蒙人又對高度白酒情有獨鍾,其中錫林郭勒的草原白酒,江湖人稱“悶倒驢”,度數從38度到60度不等,總有一款能讓你醉臥在蒼茫草原。


內蒙人喝酒的豪邁,不止體現在酒量大度數高,重點是在內蒙古,喝酒完全不需要附加條件,想喝就喝,要喝得痛快。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求求你,別再問我們騎不騎馬了

而由於內蒙古跨幅超廣,接壤眾多省份,不同地域文化在此匯合交融,也形成了這裡兼容幷包的氣度。

通遼人民的一句“嘎哈呀”,場面頓時風雲變幻,讓你誤認為身在東三省。在通遼、赤峰這樣的東部城市,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才是根正苗紅的家常美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鍋包肉

內蒙中西部,人口構成主要受“走西口”影響,包頭、呼和浩特等地方言歸屬於晉語,被稱作“此地話”。

內蒙人的包容與豪邁,還可以在酒桌上得到透徹的解讀。內蒙古共有上百家酒廠,內蒙人又對高度白酒情有獨鍾,其中錫林郭勒的草原白酒,江湖人稱“悶倒驢”,度數從38度到60度不等,總有一款能讓你醉臥在蒼茫草原。


內蒙人喝酒的豪邁,不止體現在酒量大度數高,重點是在內蒙古,喝酒完全不需要附加條件,想喝就喝,要喝得痛快。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知乎

要是你問一個內蒙人,中國哪裡最能喝酒,內蒙人八成也不跟你掰扯,只是拿起缺了口的酒碗咣咣咣就幹下幾碗,對仗義的內蒙人來說,那些都是虛的,實幹才是真本事。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求求你,別再問我們騎不騎馬了

而由於內蒙古跨幅超廣,接壤眾多省份,不同地域文化在此匯合交融,也形成了這裡兼容幷包的氣度。

通遼人民的一句“嘎哈呀”,場面頓時風雲變幻,讓你誤認為身在東三省。在通遼、赤峰這樣的東部城市,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才是根正苗紅的家常美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鍋包肉

內蒙中西部,人口構成主要受“走西口”影響,包頭、呼和浩特等地方言歸屬於晉語,被稱作“此地話”。

內蒙人的包容與豪邁,還可以在酒桌上得到透徹的解讀。內蒙古共有上百家酒廠,內蒙人又對高度白酒情有獨鍾,其中錫林郭勒的草原白酒,江湖人稱“悶倒驢”,度數從38度到60度不等,總有一款能讓你醉臥在蒼茫草原。


內蒙人喝酒的豪邁,不止體現在酒量大度數高,重點是在內蒙古,喝酒完全不需要附加條件,想喝就喝,要喝得痛快。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知乎

要是你問一個內蒙人,中國哪裡最能喝酒,內蒙人八成也不跟你掰扯,只是拿起缺了口的酒碗咣咣咣就幹下幾碗,對仗義的內蒙人來說,那些都是虛的,實幹才是真本事。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求求你,別再問我們騎不騎馬了

而由於內蒙古跨幅超廣,接壤眾多省份,不同地域文化在此匯合交融,也形成了這裡兼容幷包的氣度。

通遼人民的一句“嘎哈呀”,場面頓時風雲變幻,讓你誤認為身在東三省。在通遼、赤峰這樣的東部城市,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才是根正苗紅的家常美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鍋包肉

內蒙中西部,人口構成主要受“走西口”影響,包頭、呼和浩特等地方言歸屬於晉語,被稱作“此地話”。

內蒙人的包容與豪邁,還可以在酒桌上得到透徹的解讀。內蒙古共有上百家酒廠,內蒙人又對高度白酒情有獨鍾,其中錫林郭勒的草原白酒,江湖人稱“悶倒驢”,度數從38度到60度不等,總有一款能讓你醉臥在蒼茫草原。


內蒙人喝酒的豪邁,不止體現在酒量大度數高,重點是在內蒙古,喝酒完全不需要附加條件,想喝就喝,要喝得痛快。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知乎

要是你問一個內蒙人,中國哪裡最能喝酒,內蒙人八成也不跟你掰扯,只是拿起缺了口的酒碗咣咣咣就幹下幾碗,對仗義的內蒙人來說,那些都是虛的,實幹才是真本事。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你印象中的內蒙古是什麼樣子?歡迎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感謝內蒙古師範大學對此文的幫助)

"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作者 | 達米安 編輯 | 未生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麼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人內心咆哮:我們呼市名字這麼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地朋友可得反覆確認自己的目的地——

“究竟是哪個‘浩特’來著?”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十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非常整齊劃一地統一了地名後綴,不過,外地朋友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麼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遊牧定居點”的意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浩特”從遊牧含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義,現在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區的一連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瞭解了獨特的蒙語背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饒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充滿了草原味兒

比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相比,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由於地大物博,通常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異鄉人很容易被逼瘋,比如烏拉特前、中、後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如果不小心混淆,那麼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千萬別開錯

也許是汲取了草原民族的氣息,遊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即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北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裡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不一樣的風情(反正看不懂就覺得很神祕)。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夥乾脆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古人紮根內陸,但視野總是無比開闊豁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佇立天地間,藍天白雲為幕布,頓覺一派遼闊。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覺得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麼這麼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經歷了許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經歷過雲中郡—定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政府時期)—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後改成呼和浩特)多個時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雲中城遺址

清朝中後期至民國,內蒙古近代化進程突飛猛進,傳統盟旗制度逐漸瓦解,考慮到種種因素,建國後中央開始著手建立整齊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開始,新中國先後頒佈了《關於批准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並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定》、《關於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定,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區的原貌基本得到復原,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更邏輯主要遵循當地地理文化風貌和居民生活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徵。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流”,得名於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饒河套地區,是巴彥淖爾(富饒的河流)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於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本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於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根據當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成“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比奈良更奈良。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此外,歷史上,不同的信仰也在內蒙古土地上生根發芽,因此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古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充滿草原氣息,生長於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裡充滿豪邁遼闊

面對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古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神法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求求你,別再問我們騎不騎馬了

而由於內蒙古跨幅超廣,接壤眾多省份,不同地域文化在此匯合交融,也形成了這裡兼容幷包的氣度。

通遼人民的一句“嘎哈呀”,場面頓時風雲變幻,讓你誤認為身在東三省。在通遼、赤峰這樣的東部城市,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才是根正苗紅的家常美食。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鍋包肉

內蒙中西部,人口構成主要受“走西口”影響,包頭、呼和浩特等地方言歸屬於晉語,被稱作“此地話”。

內蒙人的包容與豪邁,還可以在酒桌上得到透徹的解讀。內蒙古共有上百家酒廠,內蒙人又對高度白酒情有獨鍾,其中錫林郭勒的草原白酒,江湖人稱“悶倒驢”,度數從38度到60度不等,總有一款能讓你醉臥在蒼茫草原。


內蒙人喝酒的豪邁,不止體現在酒量大度數高,重點是在內蒙古,喝酒完全不需要附加條件,想喝就喝,要喝得痛快。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來源:知乎

要是你問一個內蒙人,中國哪裡最能喝酒,內蒙人八成也不跟你掰扯,只是拿起缺了口的酒碗咣咣咣就幹下幾碗,對仗義的內蒙人來說,那些都是虛的,實幹才是真本事。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你印象中的內蒙古是什麼樣子?歡迎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感謝內蒙古師範大學對此文的幫助)

內蒙古的地名也太太太好玩了


[1]瞭解你的家鄉地名——內蒙古地名來歷、含義大全.[EB/OL].新浪網.2015-5-27

[2]丁瑞雪,民族地方自治與現代民族國家建構 ——20 世紀上半期內蒙古歷史進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

[3]孟和寶音,草原文化與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形成和發展[J],前沿,2010(5)

[4]張瑜,內蒙古宗教地名語言文化特徵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6

[5]呼和浩特:四百多年的歷史變遷.[EB/OL].搜狐網.2018-3-12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