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內蒙古鄉村的“臉面”

內蒙古 農村 伊金霍洛 水汙染 內蒙古日報 2019-06-04
來看看內蒙古鄉村的“臉面”

土路變成水泥路,垃圾場變成休閒廣場,旱廁變成水衝廁……走進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敏蓋村,整潔乾淨的街道取代汙水橫流的馬路,整齊擺放的垃圾桶取代隨意堆放的垃圾堆,舒適乾淨的衛生間取代臭氣熏天的土廁所,整個村莊“淨身潔面”換新顏,村民們過著舒心的現代生活。

今年69歲的訾有福老人是土生土長的敏蓋村村民,過去經常因上廁所的問題苦惱:“過去院門口對面就是旱廁,夏天太臭,冬天太冷,冬天晚上起夜是最愁人的事兒。”如今,他家裡安了水衝式廁所,在屋裡就能上廁所,既方便又幹淨。

訾有福的老伴兒李侯娥告訴記者,去年9月旗政府按照統一標準,給她家補貼4500元,統一安裝玻璃鋼化糞池,配套建設排汙管道等設施,她家不用花一分錢就使用上了水沖廁所,這是她過去想也不敢想的好事情。她說:“吃住問題早就解決了,這次連上廁所問題也解決了,我們農村人的生活條件趕上了城市人。”

據蘇布爾嘎鎮城建環衛所所長楊增榮介紹,從去年開始,當地本著“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經濟實用、適度超前”的原則,因地制宜,分類實施,針對村、社的不同情況建設不同類型的衛生廁所。其中,在農牧民聚居區,建設完整下水道水衝式廁所,糞汙由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在農牧民居住相對集中的區域,建設聯戶下水道,連接大型化糞池,糞汙由吸汙車運送到汙水處理廠;具備供水、供暖條件的分散戶,建設水衝式便器連接化糞池的單戶水沖廁所。

伊金霍洛旗住建局副局長白永龍說:“在旗政府財政補貼支持下,我們將逐步完成全旗19581戶農牧民的廁所改造任務,預計到2020年改造率達90%以上。”

在對各個鄉村開展“廁所革命”的同時,伊金霍洛旗還建立了“戶分類、村集中、鎮轉運、旗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形成常態化、長效化垃圾處理體系。各鎮在改善人居環境工作上實現有經費、有機構、有設施、有隊伍、有制度、有監督、有獎懲、有效果,初步實現戶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收集點、鎮有轉運站和填埋場、旗有垃圾處理廠的目標。

記者在蘇布爾嘎鎮垃圾轉運站看到,一臺閃蒸礦化處理器正在處理垃圾。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這套設備以閃蒸礦化處理方式替代過去的傳統填埋、焚燒垃圾處理方式,經過它處理的生活垃圾變成水蒸氣和灰渣,灰渣可用於回填和建築材料使用,從而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

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廳長孫振雲介紹,當前,全區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一半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處理,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不足10%,80%的村莊生活汙水未得到處理,67%的旗縣當前只能達到人居環境整治最低檔的三類地區標準。全區正在補齊“廁所革命”、汙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短板,進一步改善農村牧區人居環境。

孫振雲說,今年內蒙古自治區本級預算已安排推進“廁所革命”補助資金3.25億元,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資金3.6億元,各地也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從解決環境“髒亂差”問題入手,逐步延伸到改水改廁、汙水治理、垃圾治理等工作,全面改造提升村容村貌。

來源: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編輯:苗旭

校對:張豔利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來看看內蒙古鄉村的“臉面”

大美內蒙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