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內地綜藝 奇葩說 綜藝 馬東 新聞傳播學研 2017-04-05

作者 | 趙天石

本文由 傳媒志 原創出品 轉載請授權


這是學研迴歸後的第125篇原創文章

3月31日,《奇葩說》第四季正式上線,高曉鬆缺席,何炅、張泉靈、羅振宇成為新加入的導師,和馬東、蔡康永組成了“賢者club”,節目的贊助商不再是有範,而是“掏出來搞事情”的小米手機。首場辯論話題是“會不會選擇做單身媽媽”。

頗令人意外的是,僅播出兩期節目,《奇葩說》的評分就遭遇滑鐵盧,為四季中最低分,且和前三季差距明顯。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評論區差評滿滿: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那麼,《奇葩說4》到底怎麼了?帶著疑惑我看了第一期節目。

開場的追悼會畫風專門給矮大緊安排的,乍看還以為曉鬆老師駕鶴西去了,當然這是惡搞;用馬東做喊麥很有意思,還是熟悉的魔性後期;接著訪談部分,何炅帶頭挖坑,一番互相吐槽後,辯論部分如期而至。看完後,我覺得並沒有評論裡說得那麼差。選手風格依然鮮明,延續了節目在綜藝感和深度上的平衡傳統。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拿到“會不會選擇做單身媽媽”這個辯題後,反方一辯大王打頭陣,預料之中的先離了會兒題,說自己連單身都不願意,何況做單身媽媽,熱了場子,接著舉朋友為例走心,從玩笑自然過渡到動情;

正方一辯範湉湉把自己代入辯題裡,呼籲時代在進步,女性抓不住愛情但能抓住親情;

反方二辯劉楠走理性路線提出現實問題,從準生證,打疫苗,找工作來反駁毒雞湯,強調了困難;

正方二辯董婧反駁她將“媽媽帶孩子難”替換成了“單身媽媽帶孩子難”,認為幸福的單親家庭好過不幸福的健全家庭,董婧講了許多自己媽媽的回憶,讓人看到了單身媽媽堅強生活的積極一面,點出了是人們對單身媽媽的偏見讓她們不敢勇敢爭取屬於自己的人生,有事實有分析有觀點,十分精彩;

反方三辯如晶拿單身做文章,指出主動想單身的人性格不適合養孩子,被動的單身的人是靠小孩證明自己;

正方三辯吳迪的特點則是思路清奇,看球和單身媽媽竟能聯繫到一起,亮點是用了康熙來了(孝莊)這個梗。

我覺得,選手的表現雖然不能說是四季中的上佳,但也算狀態在線吧?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下面來看大家瘋狂吐槽的導師表現方面。

張泉靈發問有婚姻就不是單身媽媽?對此康永哥的反擊是重申辯題,不是做一個愛孩子的媽媽,而是即使可以不做,但偏要做,做了單身媽媽會耽誤你;羅振宇讚美女性比男性高一個維度;馬東的負責部分還是花樣念廣告。可以看出,增加了導師也讓視角更多了。但缺陷是,每個人發言時間變短了。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徐靜蕾確實存在感不高,不過嘉賓明星上《奇葩說》向來如此,比如第三季的趙薇也是全場幾乎沉默。

那為什麼觀眾都覺得《奇葩說》不好看呢?我覺得原因有兩點:

1、現在的《奇葩說》已經回不到最初的時候了,它的走紅是讓它變得偏離了初衷許多,但請不要忽略,它依然是當下綜藝中可看性最強的節目。

換個思路,如果《奇葩說》沒紅呢?我們還會看到第四季嗎?不一定。

對一檔節目要求高沒有錯,但如果我們只喜歡最初的那個節目,而這個節目因為種種原因回不到最初的樣子了,就以一種氣憤悲哀乃至不屑的態度去批判一番,在我看來,除了不滿,還有苛責的成分在。

2、新加入的導師和選手引發了戀舊觀眾的反感。這就關係到你喜歡這個節目本身,還是喜歡它裡面的某些人。我喜歡《奇葩說》的原因是它用一個爭議話題作為切口,來剖析當今社會現狀和觀念;用思辨和再討論,喚起人們對成見的打破和摒棄。

說實話,我也預料到了第四季會沒那麼好,但《奇葩說》畢竟迴歸了;我們批它,是為了讓它改回我們想要它是的樣子嗎?我覺得不是。既然它必然會變,我們其實是想要它變成更好的樣子。你不可能說:我不讓你變。但你能說:你可以這樣變。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作為我個人最喜歡的網絡綜藝,《奇葩說》總能不斷地刷新我的三觀(是褒義)。還記得當初第一次看《奇葩說》的那種又驚又喜的感覺,那種“辯論還能這樣打”的意外感,那種“挖到寶了”的振奮感。我想可能很多人和我有類似的感覺,其實就某方面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算一個奇葩,平日小心翼翼地收斂著,總覺得讓人看到這一面會尷尬。而《奇葩說》就讓人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歸屬感,有一種放肆有理、釋放自我的奔放感。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再說說之前算是選第四季新選手的《奇葩大會》吧。剛開始看我很激動,哇是李開復啊,哇連李銀河老師也來了。然後就失落了,原來他們只是來做個PRESENTATION啊。其他名氣還不大的新選手雖然各有各的奇葩點,不過個人認為有兩個問題。

一是很多選手和老奇葩們之間沾親帶故。這就有點微妙。不知道是節目組在請人上遇到了困難所以求助於老奇葩,還是老奇葩力薦他們覺得非常適合上節目的親友。當然,“關係戶”不是原罪,只要他們表現精彩,有何不可?但是我總覺得現在要上《奇葩說》有點像階級往上流動一樣,通道在慢慢收緊,同樣層次的選手,第一季來可以,第四季來就不夠突出了,這個在《奇葩大會》的一場辯題裡導師就提到過。

第二點是我比較擔心的。因為出現了這樣的選手:他們在為了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為了特立獨行而特立獨行,為了與眾不同而與眾不同,為了奇葩而奇葩。比如說像冉高鳴,他出場的時候,不僅發言被導師打斷,觀眾也不太喜歡他,我看到彈幕裡一片質疑他刻意模仿老奇葩風格的。冉高鳴沒有進入第四季。在我看來,他讓導師和觀眾不舒服的地方是,大家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出他在用力地、甚至過度地表演。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儘管在《奇葩大會》上做個DRAMA QUEEN也無可厚非,但“裝”依然是這個節目裡的大忌。你可以呼天搶地,你可以破口大罵,你可以娓娓道來,但你需要做到讓人相信你是在自然流露的。要是你靠裝,自己累,觀眾看得也累。

誠然,冉高鳴的表現有他個人的原因。比如曾經落選《奇葩說》進而錯失成名良機,對當下自己生活的種種不滿等。但我覺得在《奇葩說》上,語出驚人,驚死人都不難。可是後續呢?如果你無法持續不斷地輸出新的思路和觀點,並讓人覺得你言之有理,那麼你就是一朵假的奇葩,從雷聲大雨點小再到最後讓人反感。

所以我很欣賞黃執中那樣不疾不徐把利害悄無聲息地就擺到你眼前的從容姿態,欣賞馬薇薇在辯論陷入僵局時跳出來一語直戳要害的犀利表現,欣賞像顏如晶可以靠吃的打每一場辯論,像肖驍可以靠胡攪蠻纏來提供笑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奇葩說》這個節目最讓我眼前一亮之處。所以你可能我同樣我的看法,《奇葩說》初看是靠“奇葩”來吸粉,但最終是靠“說”來吸粉。有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想要有意義。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有個不成文的規律,系列作品似乎總是第一季口碑最好,第二季人氣最高,第三季商業價值達到巔峰,接著便難免開始走下坡路。全世界最精明的文化商好萊塢的大片最常見的都是三部曲,這有其內在的道理。

《奇葩說》第三季後,觀眾進入審美疲勞期,創作團隊也進入瓶頸期。一方面,我們需要新鮮感,所以要有源源不斷的新奇葩加入;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熟悉感,所以老奇葩還要接著戰鬥。如何穩中求進、兼顧二者?這無疑是個大難題。在這裡希望《奇葩說》這個已經帶給我們無數驚豔的節目再接著進步多少都顯得我們太過貪心。把“不忘初心”掛在嘴邊的人往往早已面目全非了,你自己都變了,何況節目呢?我們只是不想它變得太世俗、太聒噪、太歡騰,就像其他浮躁的綜藝節目一樣。

《奇葩說4》口碑直降,觀眾你丫是不是太挑剔了?

三季追下來,我越來越感到做奇葩容易,做《奇葩說》難。前者只是個人的言論和表達自由,後者卻要搭建一個包容、開放、大氣的討論平臺。其實我們都知道,很多辯題是辯不出結果的,世上最多的問題是無法用非此即彼的二元論解決的。然而,這正是我們需要《奇葩說》的原因。當我們能夠聽到不同的聲音,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何為真理——或許也不能這麼說,真理永遠是存在於時間的片段的(馬東老師語),而能夠永遠留下的,是我們追求更美好世界的步伐和決心。

總之,《奇葩說4》還是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差的,雖然這話從我這樣一個粉絲嘴裡說出來顯得特別不能信,但講真,你還能再國內找到一檔比它更好的節目嗎?這也是為何我依然堅定地挺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