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中國動畫這一次終於不再靠情懷,不再靠熱血,實打實地靠商業電影實力贏了。

這種實力不只是侷限在畫面和視覺技術,還包括了故事原創性、電影節奏的把握、人物塑造和行事邏輯、鋪就情感的細節勾勒、人物衝突甚至打鬥場景轉換都行雲流水,整個電影看下來,令人身心相當舒適,該哭的該笑的一個都不落。

唯一違和的大概就是那個女性化的成年男子丑角吧,透著一股油膩趣味。

所以,《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人物魔改背後的縝密細節編排和背後隱藏的豐富故事線

哪吒

哪吒的情感轉變是《魔童降世》的核心,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他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和龍三太子之間的友情、和太乙真人之間的師徒情、和民眾之間的水火不融,稍有不慎就會處理不當,成為一個行事毫無邏輯、電影界熊孩子代表。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中國動畫這一次終於不再靠情懷,不再靠熱血,實打實地靠商業電影實力贏了。

這種實力不只是侷限在畫面和視覺技術,還包括了故事原創性、電影節奏的把握、人物塑造和行事邏輯、鋪就情感的細節勾勒、人物衝突甚至打鬥場景轉換都行雲流水,整個電影看下來,令人身心相當舒適,該哭的該笑的一個都不落。

唯一違和的大概就是那個女性化的成年男子丑角吧,透著一股油膩趣味。

所以,《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人物魔改背後的縝密細節編排和背後隱藏的豐富故事線

哪吒

哪吒的情感轉變是《魔童降世》的核心,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他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和龍三太子之間的友情、和太乙真人之間的師徒情、和民眾之間的水火不融,稍有不慎就會處理不當,成為一個行事毫無邏輯、電影界熊孩子代表。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魔丸轉世這個設定之下,哪吒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佔據了電影超過3/4的時長,所以如何將這些關係縝密地交織在一起就成為了電影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

魔丸轉世,戾氣和頑劣成為哪吒的起始人設,這也是預告不斷放大再放大的角色定位,當時觀眾被這個煙燻妝小孩嚇到了,都在大聲地說毀童年毀經典。

但在正片中,我們得以看到哪吒在頑劣形象之下更為龐大和複雜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

在哪吒剛出生還只是肉丸的時候,他的破壞力和魔性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李靖夫婦都表現了為人父母的護犢之情,但如何搭建起這個初來世界,不認識任何人(包括父母)的混世魔王的第一份牽絆?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中國動畫這一次終於不再靠情懷,不再靠熱血,實打實地靠商業電影實力贏了。

這種實力不只是侷限在畫面和視覺技術,還包括了故事原創性、電影節奏的把握、人物塑造和行事邏輯、鋪就情感的細節勾勒、人物衝突甚至打鬥場景轉換都行雲流水,整個電影看下來,令人身心相當舒適,該哭的該笑的一個都不落。

唯一違和的大概就是那個女性化的成年男子丑角吧,透著一股油膩趣味。

所以,《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人物魔改背後的縝密細節編排和背後隱藏的豐富故事線

哪吒

哪吒的情感轉變是《魔童降世》的核心,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他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和龍三太子之間的友情、和太乙真人之間的師徒情、和民眾之間的水火不融,稍有不慎就會處理不當,成為一個行事毫無邏輯、電影界熊孩子代表。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魔丸轉世這個設定之下,哪吒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佔據了電影超過3/4的時長,所以如何將這些關係縝密地交織在一起就成為了電影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

魔丸轉世,戾氣和頑劣成為哪吒的起始人設,這也是預告不斷放大再放大的角色定位,當時觀眾被這個煙燻妝小孩嚇到了,都在大聲地說毀童年毀經典。

但在正片中,我們得以看到哪吒在頑劣形象之下更為龐大和複雜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

在哪吒剛出生還只是肉丸的時候,他的破壞力和魔性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李靖夫婦都表現了為人父母的護犢之情,但如何搭建起這個初來世界,不認識任何人(包括父母)的混世魔王的第一份牽絆?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導演僅僅用了一個細節就做到了。

比起李靖為他擋住太乙真人的誅殺場面,李夫人在哪吒狂咬她的手仍然抱緊不放的這個細節,就如神來之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技術含量,但卻能準確地把握住一個母親對親生孩子的保護欲。

內心柔軟的小朋友都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信仰: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即使我如何傷害她,她仍然會繼續義無反顧地保護著我呵護著我。

魔童的第一份溫柔也自然而然地呈現給觀眾,而這一份溫柔,當然是要給媽媽的。

這個細節在一瞬間就為整個電影的最終走向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預設:雖然是魔丸之身,但哪吒畢竟是愛著媽媽的,為後面故事的轉折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那麼李靖的作為父親的地位在電影裡是不是就缺失了?

並沒有。

不僅沒有,導演對哪吒性情中溫柔的一面並沒有止步於他和媽媽的關係,而是更進一步著力刻畫他和沉默寡言的李靖之間的父子情。

更是巧妙地將李靖對哪吒的呵護作為電影高潮來設置(為免過度劇透,這裡不詳細說),作為哪吒和父母和解的重要契機,雖然沒有了我們搓搓手期待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超經典情節,但卻並不感到十分的遺憾。

龍王三太子

很多人吐槽說為什麼預告都不把敖丙哥這個寶藏男孩拿出來,因為他簡直就是電影的顏值和實力擔當。不僅顏值位居全片第一,還擔當了正派副將、反派主力兩重角色,絕對需要嚮導演討兩份工資的。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中國動畫這一次終於不再靠情懷,不再靠熱血,實打實地靠商業電影實力贏了。

這種實力不只是侷限在畫面和視覺技術,還包括了故事原創性、電影節奏的把握、人物塑造和行事邏輯、鋪就情感的細節勾勒、人物衝突甚至打鬥場景轉換都行雲流水,整個電影看下來,令人身心相當舒適,該哭的該笑的一個都不落。

唯一違和的大概就是那個女性化的成年男子丑角吧,透著一股油膩趣味。

所以,《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人物魔改背後的縝密細節編排和背後隱藏的豐富故事線

哪吒

哪吒的情感轉變是《魔童降世》的核心,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他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和龍三太子之間的友情、和太乙真人之間的師徒情、和民眾之間的水火不融,稍有不慎就會處理不當,成為一個行事毫無邏輯、電影界熊孩子代表。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魔丸轉世這個設定之下,哪吒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佔據了電影超過3/4的時長,所以如何將這些關係縝密地交織在一起就成為了電影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

魔丸轉世,戾氣和頑劣成為哪吒的起始人設,這也是預告不斷放大再放大的角色定位,當時觀眾被這個煙燻妝小孩嚇到了,都在大聲地說毀童年毀經典。

但在正片中,我們得以看到哪吒在頑劣形象之下更為龐大和複雜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

在哪吒剛出生還只是肉丸的時候,他的破壞力和魔性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李靖夫婦都表現了為人父母的護犢之情,但如何搭建起這個初來世界,不認識任何人(包括父母)的混世魔王的第一份牽絆?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導演僅僅用了一個細節就做到了。

比起李靖為他擋住太乙真人的誅殺場面,李夫人在哪吒狂咬她的手仍然抱緊不放的這個細節,就如神來之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技術含量,但卻能準確地把握住一個母親對親生孩子的保護欲。

內心柔軟的小朋友都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信仰: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即使我如何傷害她,她仍然會繼續義無反顧地保護著我呵護著我。

魔童的第一份溫柔也自然而然地呈現給觀眾,而這一份溫柔,當然是要給媽媽的。

這個細節在一瞬間就為整個電影的最終走向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預設:雖然是魔丸之身,但哪吒畢竟是愛著媽媽的,為後面故事的轉折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那麼李靖的作為父親的地位在電影裡是不是就缺失了?

並沒有。

不僅沒有,導演對哪吒性情中溫柔的一面並沒有止步於他和媽媽的關係,而是更進一步著力刻畫他和沉默寡言的李靖之間的父子情。

更是巧妙地將李靖對哪吒的呵護作為電影高潮來設置(為免過度劇透,這裡不詳細說),作為哪吒和父母和解的重要契機,雖然沒有了我們搓搓手期待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超經典情節,但卻並不感到十分的遺憾。

龍王三太子

很多人吐槽說為什麼預告都不把敖丙哥這個寶藏男孩拿出來,因為他簡直就是電影的顏值和實力擔當。不僅顏值位居全片第一,還擔當了正派副將、反派主力兩重角色,絕對需要嚮導演討兩份工資的。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相對於主角哪吒來說,龍三太子敖丙這個角色更是讓人驚喜,從首次出場、身世設定、情緒變化、行為動機(多達三次之多的轉變),多重枷鎖之下讓人物有血有肉,雖然出場時間遠遠沒有哪吒那麼高,但卻異首尋常的立體,人物驅動力設置得相當自然,是豐富整個電影的關鍵角色。

沒有了他,主角哪吒就會顯得乏味得多。

被魔改的龍三太子身份背後,折射出的是一個異常開闊的原創故事線,不僅在《魔童降世》中起著翻江倒海之用,還為《封神榜》這個大IP的後續開發埋下了伏筆(記得要看第二個彩蛋)。

在這裡,龍族不再是簡單的天庭之神的一員,導演在這個《封神榜》中專門打醬油的角色和種族中挖掘出新的矛盾和內涵:

第一,龍不再定義為神之的動物,而是將它降到與豹(申公豹)等動物性的妖魔等級,但為什麼龍王仍然會被稱之為神,這就涉及到第二重改動,也是最有趣、給予整個動畫改編活力的一個設定。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中國動畫這一次終於不再靠情懷,不再靠熱血,實打實地靠商業電影實力贏了。

這種實力不只是侷限在畫面和視覺技術,還包括了故事原創性、電影節奏的把握、人物塑造和行事邏輯、鋪就情感的細節勾勒、人物衝突甚至打鬥場景轉換都行雲流水,整個電影看下來,令人身心相當舒適,該哭的該笑的一個都不落。

唯一違和的大概就是那個女性化的成年男子丑角吧,透著一股油膩趣味。

所以,《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人物魔改背後的縝密細節編排和背後隱藏的豐富故事線

哪吒

哪吒的情感轉變是《魔童降世》的核心,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他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和龍三太子之間的友情、和太乙真人之間的師徒情、和民眾之間的水火不融,稍有不慎就會處理不當,成為一個行事毫無邏輯、電影界熊孩子代表。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魔丸轉世這個設定之下,哪吒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佔據了電影超過3/4的時長,所以如何將這些關係縝密地交織在一起就成為了電影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

魔丸轉世,戾氣和頑劣成為哪吒的起始人設,這也是預告不斷放大再放大的角色定位,當時觀眾被這個煙燻妝小孩嚇到了,都在大聲地說毀童年毀經典。

但在正片中,我們得以看到哪吒在頑劣形象之下更為龐大和複雜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

在哪吒剛出生還只是肉丸的時候,他的破壞力和魔性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李靖夫婦都表現了為人父母的護犢之情,但如何搭建起這個初來世界,不認識任何人(包括父母)的混世魔王的第一份牽絆?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導演僅僅用了一個細節就做到了。

比起李靖為他擋住太乙真人的誅殺場面,李夫人在哪吒狂咬她的手仍然抱緊不放的這個細節,就如神來之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技術含量,但卻能準確地把握住一個母親對親生孩子的保護欲。

內心柔軟的小朋友都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信仰: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即使我如何傷害她,她仍然會繼續義無反顧地保護著我呵護著我。

魔童的第一份溫柔也自然而然地呈現給觀眾,而這一份溫柔,當然是要給媽媽的。

這個細節在一瞬間就為整個電影的最終走向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預設:雖然是魔丸之身,但哪吒畢竟是愛著媽媽的,為後面故事的轉折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那麼李靖的作為父親的地位在電影裡是不是就缺失了?

並沒有。

不僅沒有,導演對哪吒性情中溫柔的一面並沒有止步於他和媽媽的關係,而是更進一步著力刻畫他和沉默寡言的李靖之間的父子情。

更是巧妙地將李靖對哪吒的呵護作為電影高潮來設置(為免過度劇透,這裡不詳細說),作為哪吒和父母和解的重要契機,雖然沒有了我們搓搓手期待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超經典情節,但卻並不感到十分的遺憾。

龍王三太子

很多人吐槽說為什麼預告都不把敖丙哥這個寶藏男孩拿出來,因為他簡直就是電影的顏值和實力擔當。不僅顏值位居全片第一,還擔當了正派副將、反派主力兩重角色,絕對需要嚮導演討兩份工資的。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相對於主角哪吒來說,龍三太子敖丙這個角色更是讓人驚喜,從首次出場、身世設定、情緒變化、行為動機(多達三次之多的轉變),多重枷鎖之下讓人物有血有肉,雖然出場時間遠遠沒有哪吒那麼高,但卻異首尋常的立體,人物驅動力設置得相當自然,是豐富整個電影的關鍵角色。

沒有了他,主角哪吒就會顯得乏味得多。

被魔改的龍三太子身份背後,折射出的是一個異常開闊的原創故事線,不僅在《魔童降世》中起著翻江倒海之用,還為《封神榜》這個大IP的後續開發埋下了伏筆(記得要看第二個彩蛋)。

在這裡,龍族不再是簡單的天庭之神的一員,導演在這個《封神榜》中專門打醬油的角色和種族中挖掘出新的矛盾和內涵:

第一,龍不再定義為神之的動物,而是將它降到與豹(申公豹)等動物性的妖魔等級,但為什麼龍王仍然會被稱之為神,這就涉及到第二重改動,也是最有趣、給予整個動畫改編活力的一個設定。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第二,原本是妖的龍族因為鎮壓海底妖魔有功,被天庭賦予龍王一稱,得以“位列仙班”,但卻也因此沒有辦法離開龍宮,必須近身鎮壓海底之下那些隨時蠢蠢欲動的魔怪。正如龍王所說的,這不是天庭的賞賜,而是變相的排擠。

被打上妖系出身的龍族,始終沒有辦法進入到仙界,成為真正的仙人一份子。

這也是為什麼龍王要冒著觸犯天條的危險,和同為妖界出身的早在申公豹合作,用靈珠轉世植入龍三王子,隱去龍角,借誅殺魔丸之機真正成仙,遠離龍宮這個無間地獄。

第三,龍宮不再是像過往真人影視中所表現的那樣珠光寶氣、富麗堂皇、金光閃閃,而是類似煉獄一樣流淌著熔岩、處處掛著鐵鏈,龍王及其家族子弟穩守崗位、在一條條築起的石柱上緊緊地用鐵鏈禁錮著深海的妖魔鬼怪。

在這樣龐大而又複雜的家族背景之下的龍三太子,靈珠所帶來的力量、溫和的性情和家族使命扭曲地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魔童降世》最令人心痛的反派。

從小就孤單修煉的敖丙,父親和師父寄予厚望,從來沒有同齡人的陪伴和理解,直到哪吒的出現才有了自己真正意義的第一個朋友。

得知哪吒真正身份的時候,揹負著家族使命的他又不得不面臨著要誅殺自己唯一朋友的艱難困局。

而申公豹盜取靈珠一事被曝,連帶著龍王甚至整個龍族也面臨著被天庭降罪的危險,身為龍族的一份子,龍三太子又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對平民百姓痛下殺手。

人物的起源、成長和轉變處理得非常流暢,嚴密的行事邏輯配合劇情,讓這個人物在正派反派正派角色之間來回切換但又毫不違和。

申公豹

這個動畫人物一出場就超級驚豔,太有神韻了,臉部隱約帶有著獵豹線條,完全就是一個狠角色啊!

但主創竟然給他安排了一個“口吃”的缺點,反差萌得不要不要的。

申公豹設定和龍族背後的哲學核心是一脈相承的,同樣是妖系出身,龍族是被所謂的天神排斥在外,而已經“融入”到天仙之班的申公豹,卻仍然要面臨著低人一等的尷尬。

《魔童轉世》當中這種關於階層固化和隔閡的寓意,在龍族和申公豹的角色設定中表現得非常出彩,反而顯得哪吒的“個人拼博”、“我命由我不由天”這種略顯大而空的熱血情懷顯得侷促和保守(但仍然改動得非常成功)。

申公豹所面臨的,才是赤裸裸的現實,即使在眾多師兄弟當中是最努力的一個,也無法得到元始天尊的偏愛。

這種不為反派而反派的角色設定,才能夠讓整個電影內容豐富起來。

戰鬥場面的多樣化&混戰模式超乎成熟的運用

《大聖歸來》中的打鬥場景熱血度非常高,但實際角色對打的設計技術幾乎可以說沒有,全靠畫面驅動熱血自帶濾鏡;《白蛇:緣起》中的對打場景雖然精細,但場景設計還是略顯單薄,整個電影的打鬥次數和時長和未能夠將整個電影穩穩地壓住。

而《魔童降世》在這一點上就做得相當成功,甚至可以說是電影最大的閃光點,每次打鬥場面出現,都沒辦法分心偷瞄手機了。

1.初戰亮眼

從開場的混元珠/太乙真人/申公豹之戰就已經初顯功力。

申公豹和太乙真人的道具和動作設計,一秒鐘就將這對同門師兄弟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混元珠在這裡所展示出來的戰鬥值和招數,在後面分化之後的哪吒身上又有了一個新的形式來對應(比如在承託龍三太子製造的冰盤時,哪吒背後長出四隻手臂,這又致敬了原版哪吒三頭六臂的設定)。

這種不過分突出的細節之間的縝密對應,正是主創們對成千上萬個細節打磨的成果。

2.初生之戰

哪吒出生時,太乙真人的先下手為強,和還是魔丸之身的哪吒對打,再後來李靖的加入,不多時長的混戰場面又再一次讓觀眾的腎上腺素飆升。

混戰,是《魔童轉世》打鬥場景設計的核心和高光之處,第一場重量級的打鬥戲份,從來都不會是兩方對打。

這個核心設計理念在電影最後的高潮部分,太乙真人/申公豹/龍三太子/哪吒四人對打中體現淋漓盡致,令人拍手叫好,這裡暫時先不詳說。

3.暴打海夜叉

這是哪吒與敖丙的初次見面,同樣是三人對戰,更別說海夜叉手裡還有一個寶寶,哪吒的動作大開大合,龍三太子則剛柔並濟,風格分明。

4.魔丸現身

成熟魔丸的第一次現身,戲分反而沒有想像中那樣重,這場戲更多的是為了後面的四人混戰做個鋪墊和熱身,同時也首次介紹了敖丙的武器出場。

4.四人混戰

龍三太子黑化之後的太乙真人/申公豹/敖丙/哪吒混戰是整個劇的神來之筆,不僅將前面哪吒學習崑崙之術/變身術的橋段再次活用,四人之間的相互制約和對抗帶來的活力,最終凝結在一個被冰封的冰球裡,以太乙真人一個臭屁做收尾不能再贊。

這個臭屁橋段其實不是可可豆(製作電影的動畫團隊)第一次使用,在他們的第一個作品《打,打個大西瓜》裡其實就已經用過了,但在這裡是一個升級版。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中國動畫這一次終於不再靠情懷,不再靠熱血,實打實地靠商業電影實力贏了。

這種實力不只是侷限在畫面和視覺技術,還包括了故事原創性、電影節奏的把握、人物塑造和行事邏輯、鋪就情感的細節勾勒、人物衝突甚至打鬥場景轉換都行雲流水,整個電影看下來,令人身心相當舒適,該哭的該笑的一個都不落。

唯一違和的大概就是那個女性化的成年男子丑角吧,透著一股油膩趣味。

所以,《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人物魔改背後的縝密細節編排和背後隱藏的豐富故事線

哪吒

哪吒的情感轉變是《魔童降世》的核心,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他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和龍三太子之間的友情、和太乙真人之間的師徒情、和民眾之間的水火不融,稍有不慎就會處理不當,成為一個行事毫無邏輯、電影界熊孩子代表。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魔丸轉世這個設定之下,哪吒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佔據了電影超過3/4的時長,所以如何將這些關係縝密地交織在一起就成為了電影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

魔丸轉世,戾氣和頑劣成為哪吒的起始人設,這也是預告不斷放大再放大的角色定位,當時觀眾被這個煙燻妝小孩嚇到了,都在大聲地說毀童年毀經典。

但在正片中,我們得以看到哪吒在頑劣形象之下更為龐大和複雜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

在哪吒剛出生還只是肉丸的時候,他的破壞力和魔性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李靖夫婦都表現了為人父母的護犢之情,但如何搭建起這個初來世界,不認識任何人(包括父母)的混世魔王的第一份牽絆?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導演僅僅用了一個細節就做到了。

比起李靖為他擋住太乙真人的誅殺場面,李夫人在哪吒狂咬她的手仍然抱緊不放的這個細節,就如神來之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技術含量,但卻能準確地把握住一個母親對親生孩子的保護欲。

內心柔軟的小朋友都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信仰: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即使我如何傷害她,她仍然會繼續義無反顧地保護著我呵護著我。

魔童的第一份溫柔也自然而然地呈現給觀眾,而這一份溫柔,當然是要給媽媽的。

這個細節在一瞬間就為整個電影的最終走向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預設:雖然是魔丸之身,但哪吒畢竟是愛著媽媽的,為後面故事的轉折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那麼李靖的作為父親的地位在電影裡是不是就缺失了?

並沒有。

不僅沒有,導演對哪吒性情中溫柔的一面並沒有止步於他和媽媽的關係,而是更進一步著力刻畫他和沉默寡言的李靖之間的父子情。

更是巧妙地將李靖對哪吒的呵護作為電影高潮來設置(為免過度劇透,這裡不詳細說),作為哪吒和父母和解的重要契機,雖然沒有了我們搓搓手期待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超經典情節,但卻並不感到十分的遺憾。

龍王三太子

很多人吐槽說為什麼預告都不把敖丙哥這個寶藏男孩拿出來,因為他簡直就是電影的顏值和實力擔當。不僅顏值位居全片第一,還擔當了正派副將、反派主力兩重角色,絕對需要嚮導演討兩份工資的。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相對於主角哪吒來說,龍三太子敖丙這個角色更是讓人驚喜,從首次出場、身世設定、情緒變化、行為動機(多達三次之多的轉變),多重枷鎖之下讓人物有血有肉,雖然出場時間遠遠沒有哪吒那麼高,但卻異首尋常的立體,人物驅動力設置得相當自然,是豐富整個電影的關鍵角色。

沒有了他,主角哪吒就會顯得乏味得多。

被魔改的龍三太子身份背後,折射出的是一個異常開闊的原創故事線,不僅在《魔童降世》中起著翻江倒海之用,還為《封神榜》這個大IP的後續開發埋下了伏筆(記得要看第二個彩蛋)。

在這裡,龍族不再是簡單的天庭之神的一員,導演在這個《封神榜》中專門打醬油的角色和種族中挖掘出新的矛盾和內涵:

第一,龍不再定義為神之的動物,而是將它降到與豹(申公豹)等動物性的妖魔等級,但為什麼龍王仍然會被稱之為神,這就涉及到第二重改動,也是最有趣、給予整個動畫改編活力的一個設定。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第二,原本是妖的龍族因為鎮壓海底妖魔有功,被天庭賦予龍王一稱,得以“位列仙班”,但卻也因此沒有辦法離開龍宮,必須近身鎮壓海底之下那些隨時蠢蠢欲動的魔怪。正如龍王所說的,這不是天庭的賞賜,而是變相的排擠。

被打上妖系出身的龍族,始終沒有辦法進入到仙界,成為真正的仙人一份子。

這也是為什麼龍王要冒著觸犯天條的危險,和同為妖界出身的早在申公豹合作,用靈珠轉世植入龍三王子,隱去龍角,借誅殺魔丸之機真正成仙,遠離龍宮這個無間地獄。

第三,龍宮不再是像過往真人影視中所表現的那樣珠光寶氣、富麗堂皇、金光閃閃,而是類似煉獄一樣流淌著熔岩、處處掛著鐵鏈,龍王及其家族子弟穩守崗位、在一條條築起的石柱上緊緊地用鐵鏈禁錮著深海的妖魔鬼怪。

在這樣龐大而又複雜的家族背景之下的龍三太子,靈珠所帶來的力量、溫和的性情和家族使命扭曲地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魔童降世》最令人心痛的反派。

從小就孤單修煉的敖丙,父親和師父寄予厚望,從來沒有同齡人的陪伴和理解,直到哪吒的出現才有了自己真正意義的第一個朋友。

得知哪吒真正身份的時候,揹負著家族使命的他又不得不面臨著要誅殺自己唯一朋友的艱難困局。

而申公豹盜取靈珠一事被曝,連帶著龍王甚至整個龍族也面臨著被天庭降罪的危險,身為龍族的一份子,龍三太子又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對平民百姓痛下殺手。

人物的起源、成長和轉變處理得非常流暢,嚴密的行事邏輯配合劇情,讓這個人物在正派反派正派角色之間來回切換但又毫不違和。

申公豹

這個動畫人物一出場就超級驚豔,太有神韻了,臉部隱約帶有著獵豹線條,完全就是一個狠角色啊!

但主創竟然給他安排了一個“口吃”的缺點,反差萌得不要不要的。

申公豹設定和龍族背後的哲學核心是一脈相承的,同樣是妖系出身,龍族是被所謂的天神排斥在外,而已經“融入”到天仙之班的申公豹,卻仍然要面臨著低人一等的尷尬。

《魔童轉世》當中這種關於階層固化和隔閡的寓意,在龍族和申公豹的角色設定中表現得非常出彩,反而顯得哪吒的“個人拼博”、“我命由我不由天”這種略顯大而空的熱血情懷顯得侷促和保守(但仍然改動得非常成功)。

申公豹所面臨的,才是赤裸裸的現實,即使在眾多師兄弟當中是最努力的一個,也無法得到元始天尊的偏愛。

這種不為反派而反派的角色設定,才能夠讓整個電影內容豐富起來。

戰鬥場面的多樣化&混戰模式超乎成熟的運用

《大聖歸來》中的打鬥場景熱血度非常高,但實際角色對打的設計技術幾乎可以說沒有,全靠畫面驅動熱血自帶濾鏡;《白蛇:緣起》中的對打場景雖然精細,但場景設計還是略顯單薄,整個電影的打鬥次數和時長和未能夠將整個電影穩穩地壓住。

而《魔童降世》在這一點上就做得相當成功,甚至可以說是電影最大的閃光點,每次打鬥場面出現,都沒辦法分心偷瞄手機了。

1.初戰亮眼

從開場的混元珠/太乙真人/申公豹之戰就已經初顯功力。

申公豹和太乙真人的道具和動作設計,一秒鐘就將這對同門師兄弟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混元珠在這裡所展示出來的戰鬥值和招數,在後面分化之後的哪吒身上又有了一個新的形式來對應(比如在承託龍三太子製造的冰盤時,哪吒背後長出四隻手臂,這又致敬了原版哪吒三頭六臂的設定)。

這種不過分突出的細節之間的縝密對應,正是主創們對成千上萬個細節打磨的成果。

2.初生之戰

哪吒出生時,太乙真人的先下手為強,和還是魔丸之身的哪吒對打,再後來李靖的加入,不多時長的混戰場面又再一次讓觀眾的腎上腺素飆升。

混戰,是《魔童轉世》打鬥場景設計的核心和高光之處,第一場重量級的打鬥戲份,從來都不會是兩方對打。

這個核心設計理念在電影最後的高潮部分,太乙真人/申公豹/龍三太子/哪吒四人對打中體現淋漓盡致,令人拍手叫好,這裡暫時先不詳說。

3.暴打海夜叉

這是哪吒與敖丙的初次見面,同樣是三人對戰,更別說海夜叉手裡還有一個寶寶,哪吒的動作大開大合,龍三太子則剛柔並濟,風格分明。

4.魔丸現身

成熟魔丸的第一次現身,戲分反而沒有想像中那樣重,這場戲更多的是為了後面的四人混戰做個鋪墊和熱身,同時也首次介紹了敖丙的武器出場。

4.四人混戰

龍三太子黑化之後的太乙真人/申公豹/敖丙/哪吒混戰是整個劇的神來之筆,不僅將前面哪吒學習崑崙之術/變身術的橋段再次活用,四人之間的相互制約和對抗帶來的活力,最終凝結在一個被冰封的冰球裡,以太乙真人一個臭屁做收尾不能再贊。

這個臭屁橋段其實不是可可豆(製作電影的動畫團隊)第一次使用,在他們的第一個作品《打,打個大西瓜》裡其實就已經用過了,但在這裡是一個升級版。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打,打個大西瓜》劇照

再次出現的神器山河社稷圖,承擔著轉換戰鬥場景之用。

"

《魔童降世》正式上映沒幾天,今天已經破了五億票房,不僅如此,口碑還達到了近年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新高度,在點映期8.6分的基礎上穩紮穩打,繼續攀升到8.7分。

平心而論,之前無論是《大聖歸來》這類的國產大IP動畫改編,還是《大魚海棠》這樣的原創動畫電影,真心都算不上成功(雖然《大聖歸來》票房也很好)。

當然,動畫技術是有目共睹地在高速進步,視覺、色彩和畫面設計是非常精美的,故事原創性也夠,但在電影這個媒介上卻並不顯得是一些質量上乘之作,故事拖沓、人物行為邏輯轉折不合理、情感鋪墊生硬等等都是硬傷。

褪去了情懷和支持國產動畫的熱情,單就電影作品質量本身而言,並不顯得十分理想。

但《魔童降世》幾乎把以上這些中國動畫電影中常見的短板都補齊了,口碑票房雙收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中國動畫這一次終於不再靠情懷,不再靠熱血,實打實地靠商業電影實力贏了。

這種實力不只是侷限在畫面和視覺技術,還包括了故事原創性、電影節奏的把握、人物塑造和行事邏輯、鋪就情感的細節勾勒、人物衝突甚至打鬥場景轉換都行雲流水,整個電影看下來,令人身心相當舒適,該哭的該笑的一個都不落。

唯一違和的大概就是那個女性化的成年男子丑角吧,透著一股油膩趣味。

所以,《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人物魔改背後的縝密細節編排和背後隱藏的豐富故事線

哪吒

哪吒的情感轉變是《魔童降世》的核心,牽動著整個故事的走向。

他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和龍三太子之間的友情、和太乙真人之間的師徒情、和民眾之間的水火不融,稍有不慎就會處理不當,成為一個行事毫無邏輯、電影界熊孩子代表。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在魔丸轉世這個設定之下,哪吒和這些人之間的關係,佔據了電影超過3/4的時長,所以如何將這些關係縝密地交織在一起就成為了電影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

魔丸轉世,戾氣和頑劣成為哪吒的起始人設,這也是預告不斷放大再放大的角色定位,當時觀眾被這個煙燻妝小孩嚇到了,都在大聲地說毀童年毀經典。

但在正片中,我們得以看到哪吒在頑劣形象之下更為龐大和複雜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李靖夫婦之間的親情。

在哪吒剛出生還只是肉丸的時候,他的破壞力和魔性就已經非常明顯了。

李靖夫婦都表現了為人父母的護犢之情,但如何搭建起這個初來世界,不認識任何人(包括父母)的混世魔王的第一份牽絆?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導演僅僅用了一個細節就做到了。

比起李靖為他擋住太乙真人的誅殺場面,李夫人在哪吒狂咬她的手仍然抱緊不放的這個細節,就如神來之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技術含量,但卻能準確地把握住一個母親對親生孩子的保護欲。

內心柔軟的小朋友都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信仰: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即使我如何傷害她,她仍然會繼續義無反顧地保護著我呵護著我。

魔童的第一份溫柔也自然而然地呈現給觀眾,而這一份溫柔,當然是要給媽媽的。

這個細節在一瞬間就為整個電影的最終走向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預設:雖然是魔丸之身,但哪吒畢竟是愛著媽媽的,為後面故事的轉折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那麼李靖的作為父親的地位在電影裡是不是就缺失了?

並沒有。

不僅沒有,導演對哪吒性情中溫柔的一面並沒有止步於他和媽媽的關係,而是更進一步著力刻畫他和沉默寡言的李靖之間的父子情。

更是巧妙地將李靖對哪吒的呵護作為電影高潮來設置(為免過度劇透,這裡不詳細說),作為哪吒和父母和解的重要契機,雖然沒有了我們搓搓手期待的“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超經典情節,但卻並不感到十分的遺憾。

龍王三太子

很多人吐槽說為什麼預告都不把敖丙哥這個寶藏男孩拿出來,因為他簡直就是電影的顏值和實力擔當。不僅顏值位居全片第一,還擔當了正派副將、反派主力兩重角色,絕對需要嚮導演討兩份工資的。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相對於主角哪吒來說,龍三太子敖丙這個角色更是讓人驚喜,從首次出場、身世設定、情緒變化、行為動機(多達三次之多的轉變),多重枷鎖之下讓人物有血有肉,雖然出場時間遠遠沒有哪吒那麼高,但卻異首尋常的立體,人物驅動力設置得相當自然,是豐富整個電影的關鍵角色。

沒有了他,主角哪吒就會顯得乏味得多。

被魔改的龍三太子身份背後,折射出的是一個異常開闊的原創故事線,不僅在《魔童降世》中起著翻江倒海之用,還為《封神榜》這個大IP的後續開發埋下了伏筆(記得要看第二個彩蛋)。

在這裡,龍族不再是簡單的天庭之神的一員,導演在這個《封神榜》中專門打醬油的角色和種族中挖掘出新的矛盾和內涵:

第一,龍不再定義為神之的動物,而是將它降到與豹(申公豹)等動物性的妖魔等級,但為什麼龍王仍然會被稱之為神,這就涉及到第二重改動,也是最有趣、給予整個動畫改編活力的一個設定。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第二,原本是妖的龍族因為鎮壓海底妖魔有功,被天庭賦予龍王一稱,得以“位列仙班”,但卻也因此沒有辦法離開龍宮,必須近身鎮壓海底之下那些隨時蠢蠢欲動的魔怪。正如龍王所說的,這不是天庭的賞賜,而是變相的排擠。

被打上妖系出身的龍族,始終沒有辦法進入到仙界,成為真正的仙人一份子。

這也是為什麼龍王要冒著觸犯天條的危險,和同為妖界出身的早在申公豹合作,用靈珠轉世植入龍三王子,隱去龍角,借誅殺魔丸之機真正成仙,遠離龍宮這個無間地獄。

第三,龍宮不再是像過往真人影視中所表現的那樣珠光寶氣、富麗堂皇、金光閃閃,而是類似煉獄一樣流淌著熔岩、處處掛著鐵鏈,龍王及其家族子弟穩守崗位、在一條條築起的石柱上緊緊地用鐵鏈禁錮著深海的妖魔鬼怪。

在這樣龐大而又複雜的家族背景之下的龍三太子,靈珠所帶來的力量、溫和的性情和家族使命扭曲地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魔童降世》最令人心痛的反派。

從小就孤單修煉的敖丙,父親和師父寄予厚望,從來沒有同齡人的陪伴和理解,直到哪吒的出現才有了自己真正意義的第一個朋友。

得知哪吒真正身份的時候,揹負著家族使命的他又不得不面臨著要誅殺自己唯一朋友的艱難困局。

而申公豹盜取靈珠一事被曝,連帶著龍王甚至整個龍族也面臨著被天庭降罪的危險,身為龍族的一份子,龍三太子又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對平民百姓痛下殺手。

人物的起源、成長和轉變處理得非常流暢,嚴密的行事邏輯配合劇情,讓這個人物在正派反派正派角色之間來回切換但又毫不違和。

申公豹

這個動畫人物一出場就超級驚豔,太有神韻了,臉部隱約帶有著獵豹線條,完全就是一個狠角色啊!

但主創竟然給他安排了一個“口吃”的缺點,反差萌得不要不要的。

申公豹設定和龍族背後的哲學核心是一脈相承的,同樣是妖系出身,龍族是被所謂的天神排斥在外,而已經“融入”到天仙之班的申公豹,卻仍然要面臨著低人一等的尷尬。

《魔童轉世》當中這種關於階層固化和隔閡的寓意,在龍族和申公豹的角色設定中表現得非常出彩,反而顯得哪吒的“個人拼博”、“我命由我不由天”這種略顯大而空的熱血情懷顯得侷促和保守(但仍然改動得非常成功)。

申公豹所面臨的,才是赤裸裸的現實,即使在眾多師兄弟當中是最努力的一個,也無法得到元始天尊的偏愛。

這種不為反派而反派的角色設定,才能夠讓整個電影內容豐富起來。

戰鬥場面的多樣化&混戰模式超乎成熟的運用

《大聖歸來》中的打鬥場景熱血度非常高,但實際角色對打的設計技術幾乎可以說沒有,全靠畫面驅動熱血自帶濾鏡;《白蛇:緣起》中的對打場景雖然精細,但場景設計還是略顯單薄,整個電影的打鬥次數和時長和未能夠將整個電影穩穩地壓住。

而《魔童降世》在這一點上就做得相當成功,甚至可以說是電影最大的閃光點,每次打鬥場面出現,都沒辦法分心偷瞄手機了。

1.初戰亮眼

從開場的混元珠/太乙真人/申公豹之戰就已經初顯功力。

申公豹和太乙真人的道具和動作設計,一秒鐘就將這對同門師兄弟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混元珠在這裡所展示出來的戰鬥值和招數,在後面分化之後的哪吒身上又有了一個新的形式來對應(比如在承託龍三太子製造的冰盤時,哪吒背後長出四隻手臂,這又致敬了原版哪吒三頭六臂的設定)。

這種不過分突出的細節之間的縝密對應,正是主創們對成千上萬個細節打磨的成果。

2.初生之戰

哪吒出生時,太乙真人的先下手為強,和還是魔丸之身的哪吒對打,再後來李靖的加入,不多時長的混戰場面又再一次讓觀眾的腎上腺素飆升。

混戰,是《魔童轉世》打鬥場景設計的核心和高光之處,第一場重量級的打鬥戲份,從來都不會是兩方對打。

這個核心設計理念在電影最後的高潮部分,太乙真人/申公豹/龍三太子/哪吒四人對打中體現淋漓盡致,令人拍手叫好,這裡暫時先不詳說。

3.暴打海夜叉

這是哪吒與敖丙的初次見面,同樣是三人對戰,更別說海夜叉手裡還有一個寶寶,哪吒的動作大開大合,龍三太子則剛柔並濟,風格分明。

4.魔丸現身

成熟魔丸的第一次現身,戲分反而沒有想像中那樣重,這場戲更多的是為了後面的四人混戰做個鋪墊和熱身,同時也首次介紹了敖丙的武器出場。

4.四人混戰

龍三太子黑化之後的太乙真人/申公豹/敖丙/哪吒混戰是整個劇的神來之筆,不僅將前面哪吒學習崑崙之術/變身術的橋段再次活用,四人之間的相互制約和對抗帶來的活力,最終凝結在一個被冰封的冰球裡,以太乙真人一個臭屁做收尾不能再贊。

這個臭屁橋段其實不是可可豆(製作電影的動畫團隊)第一次使用,在他們的第一個作品《打,打個大西瓜》裡其實就已經用過了,但在這裡是一個升級版。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打,打個大西瓜》劇照

再次出現的神器山河社稷圖,承擔著轉換戰鬥場景之用。

比起以往的國產原創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對了什麼?

李府廣場作為最後高潮的唯一地點,從哪吒生辰宴開始一直結束,佔時相當之長,非常容易令觀眾產生疲勞,而且在四人混亂之前,李府廣場已經有過一次相當大場面的對抗的。

山河社稷圖的出現,將這場打鬥一分為三,中間暫時轉移到超美佈景的社稷圖世界裡,可見主創在編排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充分地考慮到觀眾的觀影體驗,真的非常之友好。

不然整個電影的三分之一都落在了李府廣場,也太沉悶了。

節奏把握準

整個電影時長不算長,只有110分鐘,但其中的故事,尤其是兩位主角的成長都經歷了相當劇烈的變化和轉折,每一個成長節點看似都至關重要,但又不能面面俱到,不然導演不累,觀眾也累。

單是哪吒這條線,前生作惡、錯誤投胎、頑劣成長、拜師學藝、以靈珠轉世自居、打妖初識好友、知悉身世、和父母決裂又和解、好友對決,每一個故事節點都承載著哪吒自我身份的認識和對世界態度的變化,都影響著下一個環節出現的合理性。

但導演成功做到了所有環節覆蓋之餘又側重在錯誤投胎、拜師學藝、初識好友、好友對決四個點,做到了邏輯自圓、情緒到位之餘又將成熟的武打場面設計融入到故事線當中,牢牢地吸引著觀眾的焦點。

分鏡安排得當

說到分鏡的成熟處理,就不得不山河社稷圖的兩次出現,尤其是第一次太乙真人帶哪吒遨遊畫圖仙境時,畫面在第一視覺和全角之間來回切換,非常精彩,和《冰雪奇緣》艾莎出走的那一段(就是唱Let It Go的那一段)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本土大IP終於要崛起?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IP數不勝數,但真正能夠成功商業的寥寥無幾,不是沒能很好地將原始IP的核心內容成功現代化,就是在節奏把握上出現嚴重偏差,初期主打的情懷牌也變得越來越難驅動觀眾走進電影院,反而容易激起反面情緒,質疑浪費了一個好IP。

《魔童降世》第二第三個彩蛋,意味著彩條屋影業的真正野心,挖掘《封神演義》/《封神榜》這個中國魔幻戰爭權謀大IP。

說真的,《封神榜》中的權謀、魔幻、戰爭元素結合得一點兒都不比《權力的遊戲》差,而且更能體現中國古代的哲學和社會哲學,還帶有非常濃重的宗教色彩,不是一個架空的時空,而將故事放在了一個實實在在存在過的中國歷史。

其實說那麼多,總結下來就只有兩個字:好看!

快去看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