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諸葛亮,什麼時候成了襄陽人?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小時候,誰都讀過劉禹錫的《陋室銘》,沒讀過,也被動讀過,因為它太有名了,幾乎很多人都把它掛在嘴上,來抒發心志。所以,說起河南的城市,你可以不知道鄭州,不知道洛陽、開封,但你不能不知道南陽。

就連諸葛亮自己也是這麼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很多時候,這常常讓人忘記諸葛亮本是山東人,而把他當成了河南人。

今天的南陽,有一個區叫臥龍區,顯然是來自諸葛亮。因為他在當時的外號,就叫臥龍。這無疑彰顯出南陽對這位名人無比熱愛和尊崇之心。除此之外,臥龍區還是南陽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多少年來,關於諸葛亮的紀念勝地,在大家的心目中,一個是成都,那裡是他事業走向巔峰之地,另一個則是南陽,那裡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認識,所以,當襄陽也開始向外界隆重推薦諸葛亮,並將諸葛亮躬耕於野以及劉關張三顧茅廬,於是也就有了諸葛亮全面分析天下群雄割據局勢,提出三分天下,而後一統天下的謀略——亦即著名的《隆中對》的故事,按在自己的頭上時,大家都以為自己聽錯了耳朵,以為它說的不是諸葛亮,更應該是郭靖。

但人家不僅這麼說了,還這樣做了。今天,距離襄陽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便立有“古隆中”的牌坊。這個古隆中,不僅處於襄陽的行政區劃內,而且從襄陽市區坐公交便能到達。在古隆中景區某個小門的一側,便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湖北文理學院(原襄樊學院)。

南陽諸葛亮,什麼時候成了襄陽人?

【圖說:襄陽古隆中】

只可惜的是,在這個景區之內,已經見不到諸葛亮當年的草廬,代之的是後人重修的一個草廬亭。旁邊的介紹將罪魁禍首指向了明朝的襄簡王朱見淑,據說他迷信此地風水,將其霸佔作了自己的陵墓。但天算不如人算,李自成起義後,把陵墓建築搗毀,但土墳仍在。所以,今天去這裡的草廬,你看到的將是一段大煞風景的歷史。不過,相對於草廬,諸葛亮躬耕的田畝似乎還完好地保存在草廬下面的山嶴中。

這種對名人資源的明爭暗奪,讓襄陽的歷史又增添了厚度,但相應地,也留給了南陽無盡的悲傷:臥龍區無臥龍,這豈不是成了天大的笑話?!

更讓南陽覺得悲哀的是,它現在似乎連抗議的資格,都快失去了。

當年的襄陽,只是南陽的小弟

襄陽和南陽,分屬湖北和河南,但兩者是近鄰。雖然不同省份,但在歷史上,比起很多同在一個省內的城市,顯得還要親密。

在很長時間內,襄陽都和南陽共處於南陽盆地,漢朝時它們曾作為一個整體出現,都屬於荊州的管轄範圍。

只不過比起南陽,襄陽更像是一個小弟。今天的襄陽,地跨漢江,但它在西漢初建時,還只是窩在漢江南邊的一個小縣城,屬於荊州南郡。漢江北邊的樊城,也就是今天的襄陽市樊城區,在當時還是歸屬南陽郡。

也正因為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南陽始有今名(在中國的傳統地理觀念中,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襄陽則是因為它位於襄水之陽。

南陽諸葛亮,什麼時候成了襄陽人?

【圖說:南陽、襄陽等城市共處南陽盆地之中】

相比襄陽有漢江之險,南陽卻像成都,周邊大山阻隔,但盆地之中卻是一馬平川。

在南陽四周,除了北面的伏牛山,和秦嶺,西面是大巴山、武當山,東面則是桐柏山、大別山。三面環山,中間形成近3萬平方公里的盆地,是天然的形勝之都。

在水文上,其大部分位於漢水長江流域,東南部的桐柏縣則是淮河發源地,分屬淮河流域。所以境內河道縱橫,有白河、唐河、湍河、老鸛河、丹水等大小河流,水文資源豐富。

更重要的是,盆地位於南北過渡帶,北部的秦嶺山脈抵擋了部分來自西北的乾燥和寒流,同時也抵消了來自南部荊楚的高溫和溼熱,造就了南陽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溫宜人的盆地小氣候。這讓南陽的農業自古就相對發達。

根據資料,早在距今兩千多年的漢代,南陽在農業上已實行稻、麥兩作的農耕制度了,南北作物差不多都能在南陽種植。

大概是因為易攻難守,沒有天險,秦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相對於阿房宮,這裡算是邊遠之地。另外,大概是覺得這些人在這裡難以搞出什麼花頭,秦王才有此舉。然而,這倒是成全了南陽。因為,那個時候哪有那麼多的土匪豪強,所謂的不軌之民,也許更多是那些有思想、有主見,卻又不肯輕易歸順秦國的六國貴族、小知識分子、手工業者、城市遊民。這些人在當時是能人。正因為他們的到來,南陽的知識沉澱就比其它地方高。諸葛亮到南陽隱居、學習,倒是顯出它的合理性。

與此同時,它也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尤其冶鐵業發達,進而助其成為全國冶鐵中心。

漢代的南陽,經濟因此一度鼎盛。東漢時其人口240萬,為全國各郡之冠,比京都洛陽還要多。所以,今天的南陽能成為河南這個人口大省唯一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地級市,也不是無緣無故。

不過,所有的事情有利有弊。易攻難守,也讓中國在南北對峙時,北方勢力一旦南下,常常會選取南陽-襄陽-荊州的作戰路線,在這之中,只要打下襄陽,就所向披靡。當年蒙古人圍著襄陽打了好多年,因為漢水之險,再加上金庸先生又派來了郭靖大俠守衛襄陽(一笑),所以很久都沒打下來。但是襄陽一旦得手,偏居杭州的南宋小朝廷便很快行將末路。因為攻破襄陽,北方軍隊就可以順江而下進入長江,兵鋒直指武漢、南京。或者,沿長江溯流而上,可以西去扼守荊州、宜昌長江要塞,掐住四川東出的大門。

南陽諸葛亮,什麼時候成了襄陽人?

【圖說:位於漢水之南的襄陽古城】

正因為對襄陽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有所認識,東漢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劉表將荊州治所由湖南漢壽遷至襄陽。儘管劉表實際只控制著南郡、江夏郡,還有半個南陽郡(新野以南),但遷至襄陽,便能很好控制北方領土。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荊州,分荊州南郡北部部分和南陽郡南部的鄧城、樊城,設立襄陽郡。自此,襄陽開始和南陽分庭抗禮。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父親早逝的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跟隨著政壇失意的叔叔諸葛玄,投奔其故交劉表。但劉表“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不久諸葛玄便在鬱郁之中病逝(當然還有一說是被人所害)。此時只有17歲左右的諸葛亮只好自謀出路。《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然而,史實記載不詳,加上南陽和襄陽的行政區劃在日後數度變遷,造成了諸葛亮“躬耕隴畝”所在地,竟成了歷史上一個不大不小的懸案。

諸葛有大計,也算不出襄陽和南陽為他起紛爭

相比襄陽有“古隆中”景區,南陽也有臥龍崗。臥龍崗位於南陽城西,南瀕白水,北障紫峰,遙連嵩嶽,曲折迴旋,勢如臥龍。不過它的原名為八里崗。時人以為諸葛廬曾在其內,遂以其臥龍之號,號其所居之崗。

魏晉時,投魏蜀國故將黃權及其族人在此首次建庵祭祀諸葛亮。它也讓臥龍崗成為中國歷史最早建庵祭祀和紀念諸葛亮之地。元朝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命名南陽臥龍崗古建築為武侯祠。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武侯祠,並且按照前人的“龍崗全圖”重新興建了臥龍崗十景和臥龍書院。

南陽諸葛亮,什麼時候成了襄陽人?

【圖說:南陽臥龍崗】

這種人文景觀曾一度影響了諸多文人。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知縣看人下菜碟,對其頗為刁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剩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那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柳公權刻上石碑,立在門前,文中便有此文開頭那一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亮在南陽閒居以待明主,揚雄(字子云,為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家)則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他們的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成了這個世界文人志士的刻度。

劉禹錫也不例外,他大概想要用它來表達,自己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吧。

也正是在這個臥龍崗上,隨處可見“劉禹錫”。進門之處,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石碑,碑的背後則是“真神人”三個字。其兩側還有其它的石刻,基本是以《出師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和劉禹錫的“南陽諸葛廬”為主。這在給臥龍崗增添人文景觀的同時,也似乎利用劉禹錫等人,來給南陽站臺、背書。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一代抗金將領岳飛統軍過南陽。這一年,金兵入侵,朝綱腐敗,正是南宋與金議和,愛國與賣國,主戰與媾和之間的矛盾達到高潮之際。在國家危難關頭,岳飛特意拜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出師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最後筆走龍蛇,抄就諸葛亮出師兩表。

多年後,清代南陽知府任愷從彭城(今徐州)購回岳飛在武侯祠所書諸葛亮出師表拓本,並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立碑於臥龍崗上。

正是這些人物和臥龍崗之間的故事,加深了南陽爭奪諸葛亮的信心。但襄陽的說法也同樣很自信:南陽諸葛廬,並不只是指今天的南陽,應該指的是當時的南陽郡。而襄陽古隆中位於南陽郡範圍之內。所以南陽諸葛廬應該就是古隆中的這個。

而且,劉備三顧茅廬時,佔領南陽的張繡已經投降曹操,很難想象劉皇叔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深入曹管區去找尋諸葛亮。

但是,南陽又反駁了,襄陽古隆中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被南陽郡管轄,在漢水之南的它,歸屬的是南郡。一字之差,可是謬以千里。

襄陽又不高興了,你說沒有被南陽郡管轄就沒有被南陽郡管轄啊,南陽人自已編寫的南陽地方誌都說,隆中屬南陽郡鄧縣管轄。

南陽更不相信,隆中正北隔江而望為鄧城縣,再北為鄧縣,再北為南陽。而且幾者連成一條直線。南陽郡斷斷不會越過襄陽郡鄧城縣去管轄隆中……

總之,這一場筆墨官司自魏晉開始,便不曾斷絕。雙方各自擺事實,講道理,反正誰也說服不了誰。加上文人騷客相繼加入其間,引經據典,徹底地把諸葛亮的隱居地,變成了一塘無法澄清的渾水。

不過,儘管各持見解,但有人發現,今天無論走進襄陽古隆中,還是來到南陽臥龍崗,你會發現它們在爭議辯論的同時,不謀而合地存在著許多共同相似之處。

一篇博文就這樣談到,從自然環境上,都是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廬亭巖臺洞庵橋石,佈置精巧次序井然,這正應了《三國演義》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描述。

而且,書上說諸葛廬旁邊有一口六角井——乃是諸葛亮躬耕期間的生活用水井,偏偏兩個地方也都有。

精神內涵上就更不用說了。兩地都是通過各種的祠、堂、亭,以及歷代名家的題詞、對聯、碑刻等等,表達了對諸葛亮不出茅廬而三分天下的雄才偉略,未卜先知、用兵如神的智慧聰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的尊崇與讚頌。

這讓作者慨嘆,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那就是諸葛亮究竟在哪裡躬耕隱居、在哪裡策劃三分天下雖然還不能確定,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他居住生活的是個清雅所在,他的智慧品格永遠值得懷念推崇,這都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

對看熱鬧的人,他們自然可以這樣寬慰自己,但對南陽來說,它必須要跟襄陽“理直氣壯”地爭上一回,這不僅關乎歷史的本源,更關乎面子。

此文為吾球商業地理《加水就能跑的汽車背後,折射的是失落城市的產業焦慮》第一章,欲知南陽故事,請繼續關注本號《加水就能跑的汽車背後,折射的是失落城市的產業焦慮》第二章:《汽車“加水就能跑”?鬧出笑話的南陽,需要請回諸葛亮》(或標題為《郭靖大俠守的襄陽,今天竟成了汽車城》)。


採寫 | 王千馬(中國企業研究者,中國商業地理寫作第一人。出版有小說《媒體這個圈》、《無所適從的荷爾蒙》,主編有《無法獨活:致喂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近年來相繼推出《重新發現上海1843-1949》、《海派再起》、《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玩美:紅星美凱龍30年獨家商業智慧》以及《新制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等作品。)

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 大腰精

製作 | 粉紅女佩奇


文章在頭條號首發,並於齊魯壹點號、微信公號、網易號等平臺隨後推出,敬請關注,並轉發、評論。如需和作者探討,請加作者個人微信號:wqian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