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中國傳統修建文昌閣選址強調文脈風水學說,通常具有兩大人文要素:一是奇峰突兀、高聳峻峭的山峰;二是遊人如織、翰墨飄香的城中央。而南寧市武鳴區葛陽文昌閣完全顛覆了上述傳統習慣,把文脈淵源定位在考取功名的大文豪身上,在他們出生的家鄉建起文昌閣,供後人頂禮膜拜——這也是壯族文昌閣人文特徵的亮點。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清代進士劉定逌,被認為是廣西壯族卓越的天才,他是把壯族語言用到漢詩創作的第一人。 他“壯語漢寫”寫道:“一架小扁舟,潯潯不上浮,哦呃叮咚響,六哩到潯州。”——“潯潯”、“哦呃”、“六哩”均是壯語的象聲詞,是摹擬划船時船槳與船舷摩擦發出的聲音,形容小船在水面上輕快行進的情景。當你盡情朗誦這首詩歌的時候,一定會感到別開生面的美妙無窮。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葛陽村文昌閣,自始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是武鳴古建築遺蹟中年代最早的一座二進合院式建築。1988年,武鳴縣(今武鳴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葛陽村文昌閣建築統面闊15.4米,統進深19.1米,主樓4層,通高14米,是一座“回”形磚木結構的小樓閣,挑簷,形似羽亭,頂樓稱魁星樓,也稱才神樓,樓梯繞壁而上。各層有挑簷,似羽亭;屋脊及挑簷在建時飾有花、鳥、獸浮雕;外山牆有彩繪,內牆有書畫。整個建築結構緊湊,小巧玲瓏,色彩斑斕,具有濃郁的壯鄉民族風格。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據史料記載,葛陽文昌閣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建,樓上塑有菩薩數尊。此樓閣之建乃葛陽“鄉士數人偶談葛陽之盛,因恩默佑之靈”,姑“擬創閣樓於交易之中,公同瞻拜金”。

當時葛陽人認為:葛陽“人文之著,倉庾之富不可枚舉,總之不離乎神靈默佑者”。為了報答先祖神靈的保護,保證葛陽子孫後代之興盛,特建此文昌閣以祭之。還明文規定每年“以春秋二八兩祭”(春季二月、秋季八月),並非“日茲以往,神其敬者效其靈,城之至者,神之陰福之來,正未有艾也”。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2010年葛陽村文昌閣進行了全面修繕。主閣頂樓(四樓)原塑有魁星神像,卦辭說“一四同宮,準發科甲”為主文運之神;三樓是觀光眺望之樓,舊時塑有文昌帝君,主管人間功名利祿,故閣名叫文昌閣,塑像可惜無存;底層設有明堂,供奉財神爺和劉定逌神位。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葛陽村文昌閣建築規模算不上宏偉壯觀,但就建築風格和工藝而言,此閣反映了壯族人民的時代文化特徵,表現了當時武鳴人崇尚教育的美好願望。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文昌閣的右側還有座葛陽書院。葛陽書院的前身為葛陽社學。據史料記載,葛陽社學創辦於明朝隆慶初年(1570年),校舍置於劉祿祠堂內,成為其時葛墟方圓十餘里唯一的官學。明清兩朝,葛陽社學弟子科場高中者,有進士1人、舉人13人、貢生66人,廩生、庠生、增生和附生460多人。其中,劉定逌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上京參加殿試,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為此,民間將葛陽村稱之為“翰林村”。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葛陽社學升格為葛陽書院,成為當時武緣縣(今武鳴)僅有的四所書院之一。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葛陽文昌閣、葛陽書院是南寧文脈的潛藏之所。從葛陽社學到葛陽書院,再到葛陽高小,直至今天的葛陽小學,這裡一直是研究和了解葛陽教育歷史的好地方。

南寧武鳴葛陽文昌閣,深藏不露的文脈之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