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內鬼偷數據 99元貨到付款騙了1200萬'

"
"
快遞公司內鬼偷數據 99元貨到付款騙了1200萬

網絡圖片

“貨到付款,99元。”當快遞員把這樣一份包裹遞到你面前時,怎麼做?近期,南京警方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精準詐騙,涉案金額高達1200萬的詐騙案件。民警赴河南鄭州抓獲嫌疑人13名, 其中6人是快遞公司員工。

案發

大媽很“較真”,收到詐騙快遞後主動報警

7月23日一大早,市民劉大媽來到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漢中門派出所報警。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原來前一天劉大媽買菜時,女兒在家替她簽收了一份99元的貨到付款快遞。“我閨女看姓名、住址、電話全是對的,就把錢付了。可我最近根本沒有網購,打開一看是個太陽能壁燈,最多值十幾塊錢,這不明擺著被騙了嗎?”劉大媽說,她按照快遞單上的寄件方電話撥打過去,始終沒有人接聽,更別提退貨退款了。“本來家裡人都勸我,不到一百塊錢的事,自認倒黴吧。可我想了一夜也想不通,這些人是怎麼知道我的個人信息的?99塊錢並不多,可如果大家都不報警,這些騙子不就沒人管了嗎?”

精準的個人信息、小額普遍撒網、貨值不對等的商品……這些網絡犯罪的特徵引起了警方重視。南京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抽調精幹警力會同鼓樓分局組成專案組,開展案件偵破工作。民警根據快遞單上的寄件地址奔赴河南鄭州展開調查。

“犯罪嫌疑人將受害人心理拿捏得非常精準,一張快遞單上就隱藏了三重障眼法,也精準地戳中了當下消費者維權的難與痛。”南京市公安局網安支隊駐鼓樓區大隊大隊長蔣廣東介紹。

第一重障眼法:“狐假虎威”。郵寄者姓名是虛構的,因為受害人根本無從查證一個名字的真偽,但是“敢留下姓名”是一種強調“真實性”的心理暗示。

第二重障眼法:“兵不厭詐”。郵寄者電話看上去是固定電話,實際上是移動通訊終端,即早些年廣泛使用、如今已被淘汰的“小靈通”。受害人在撥打這個電話時,基本上無人接聽。警方表示,如果是空號,受害人會認為自己被騙,從而選擇拒籤或報警,所以騙子會留一個號碼。另外,嫌疑人如果遇到同一個號碼一天之中反覆撥打時,才會接通電話。嫌疑人為安撫受害人情緒,便會以發錯貨、可退貨等各種託詞施緩兵之計。

第三重障眼法:“聲東擊西”。地址有問題。根據專案組的調查,嫌疑人在快遞單上所留的地址是一個科技產業園,而真實的嫌疑人地址就在這個產業園隔壁。之所以這樣設置,有三個原因,一是產業園本身具有迷惑性,看起來像是一家正規公司所在地;二是大隱隱於市,這個產業園佔地十幾畝,地址上並沒有註明哪一個片區,所以如果只按照這個地址是根本無法投遞的;第三層原因就不得不牽出這條犯罪利益鏈中真正的主角:快遞公司營業部員工。

調查

快遞員工洩露客戶信息,形成“產業鏈式”騙局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鄭州某科技公司法人鄭某,早些年一直從事電商推廣業務。通過知名網絡平臺的推送和植入推廣公司產品。“只要用戶點擊了我們投放的廣告,無論是否購買,電商平臺都會按次向我們收取廣告費用,這部分支出佔了公司運營的相當比重。”如何才能減少這筆支出,鄭某苦苦思索,一次在與長期合作而熟識的快遞業務員劉某、衛某閒談時,鄭某忽然計上心來。

“你們快遞公司內部系統不是能查到所有客戶信息嗎?你提供給我,我按照貨到付款的方式廣撒網,這樣我能省掉廣告運營的成本,你的發件量上去了,績效工資不就來了?賺到的錢,我年底再分你5個點。”雙方一拍即合,形成了一條由鄭某供貨物、劉某偷數據、衛某做售後、駱某具體幹活的犯罪鏈條。劉某是快遞業務員組長,操作公司系統駕輕就熟,他先後取得了3名營業部經理的密鑰,在他們的縱容下竊取客戶數據。令民警感到震驚的是,整個作案過程三分之二的步驟都是在快遞公司完成的。

因為越做越順手,而且發貨量巨大,平均每天發貨5000件,最後劉某把安裝有公司內部系統的電腦搬到了鄭某的辦公室,直接導入會計的發貨名目,生成的快遞單就像流水一樣,達上百米長。駱某直接把快遞公司的貨車開到鄭某的倉庫,僱傭十幾名小工一起找貨、分裝、包裝、貼單、掃描。衛某精準把握受害人心理,一千人中只能遇上一個較真的,實在搪塞不過去時,他就私下與派件員協商退款。

今年6月,劉某、衛某、駱某從公司獲得與發件量掛鉤的績效工資人均5萬元。劉某竊取用戶數據,公司難道沒有任何監管和預警嗎?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寄遞業的行業“頑疾”。該快遞公司在全國有很多分部,每個分部的發件量都有競爭,為了在績效排名中拔得頭籌,各分部都會使出渾身解數,這也是為什麼劉某的3名部門經理都對其犯罪行為包庇縱容的原因。(寧公宣 顧元森)

來源:現代快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