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沈美)隨著全球乳業一體化進程加快,中國乳業發展也逐漸從“本土時間”進入到“國際時刻”。建設海外工廠、收購國外品牌、引入國際先進技術、設備及人才……如今,中國乳業市場上產品日益豐富,乳品創新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並且形成了如伊利、蒙牛、光明等競爭力較強的乳品集團。

"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沈美)隨著全球乳業一體化進程加快,中國乳業發展也逐漸從“本土時間”進入到“國際時刻”。建設海外工廠、收購國外品牌、引入國際先進技術、設備及人才……如今,中國乳業市場上產品日益豐富,乳品創新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並且形成了如伊利、蒙牛、光明等競爭力較強的乳品集團。

整合全球資源 中國乳業從“本土時間”進入到“國際時刻”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五次年會暨2019中國全球乳業(CGD)合作與發展論壇現場

中國乳業“本土”發展實現全面提升

8月31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五次年會暨2019中國全球乳業(CGD)合作與發展論壇在河北石家莊舉行。開幕式上,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剛表示:“乳業是一個事關國計民生的事業,一袋小小的奶粉不僅關係到小家庭的安康,更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目前,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正處在大有作為的機遇期。”

近年來,我國乳業加速發展的同時,國產奶粉品質提升明顯,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談及我國乳業發展現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我國乳製品生產企業743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115家,乳製品的生產設施設備,管理技術等達到甚至超過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2018年,全國牛奶產量達3075萬噸,人均乳製品消費量34.3公斤,乳製品抽檢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2018年乳製品整體抽檢格率為99.7%,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合格率達到99.9%。”

乳業的快速發展也得益於中國相關政府部門的合力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提到,為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產品追溯一直是工信部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在部門推動下,有十七家集團企業開展了產品質量追溯,有七億餘條追溯數據上網。今年,工信部在產品追溯方面還推出了微信小程序,在全國食品安全期間上線運行。小程序上線以來,消費者查詢次數上升很明顯,普遍反映效果較好。“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具體的操作使我們廣大消費者對我們國產奶粉、液態乳有更清晰地瞭解,增強消費者的信心。”

針對奶牛養殖發展狀況,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鄧興照提到,為加大支持力度,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今年將投入鉅額資金提升高產優質苜蓿種植規模,大型龍頭企業通過基礎幫扶,規範收購秩序等措施,密切加工與養殖連接,強化奶源基地建設。同時,還將關注解決奶牛排糞汙問題,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協同發展。

2018年底,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目前,河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自治區等多地均已制定了奶業振興實施計劃。

作為地處河北的知名乳企,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魏立華深有感觸:“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奶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內大型龍頭企業的奶源指標、工藝技術、產品品質等各方面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國產嬰幼兒奶粉的質量安全,實現了跨越和反超,國產奶粉迎來了全面振興時代。”

中國乳業“國際化”進程加速

從中國市場上極大豐富的國內外牛奶品牌和品類來看,中國乳業的“國際化”現象非常明顯。近年來,在保證安全的同時,為滿足國內日益增長消費需要,海關總署積極與相關國家開展合作,不斷擴大進口乳品來源。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巡視員唐光江介紹,2018年以來,我國先後與以色列、俄羅斯、越南、吉爾吉斯斯坦、塞爾維亞等國簽訂了議定書,截至目前獲得我國進口乳品准入資格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達到50個,境外企業已達2627家,乳品生產企業103家。

在引入的同時,中國乳企也在迎接世界的挑戰,通過不斷地“走出去”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和經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乳企在海外投資牧場、建生產基地、與知名乳企戰略合作。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17家企業在境外投資奶業。這其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澳優、飛鶴等知名乳企。2018年11月29日,伊利集團發佈公告稱收購泰國本土最大冰淇淋企業Chomthana,這是繼Joyday系列產品在印尼上市之後,伊利與東南亞市場的再次攜手。同一天,蒙牛的印尼YoyiC工廠正式開業,這是蒙牛在東南亞佈局的首個乳製品生產基地。

談及此,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認為,中國乳企在致力生產出放心高品質乳製品的同時,也在積極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乳製品、以培育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業品牌為目標。

會上,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濮韶華介紹,光明乳業在2010年收購的新西蘭本土企業新萊特乳業(Synlait Milk),截至2018財年,已經從一家50人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了近千人的大中型企業,公司的銷售規模由不足10億元增長到40多億元,企業淨利潤由虧損6000萬到盈利3.5億元,一躍成為新西蘭本土發展最快的乳品企業。

談及乳業“國際化”,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全球乳業合作不斷展開,所涉及的領域包括奶源、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方面,這表明全球乳業的整合力度不斷加強,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中國乳企要進一步提升全球資源的整合能力,以更大的格局,更廣的視野,更高的站位來看待國際化。

中國乳業面臨的“升級”與“改造”

“中國乳業經過十年臥薪嚐膽、砥礪前行的整頓改造,目前已是技術裝備先進、管理規範、產品質量穩定向好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食品製造業。”國際乳品聯合會(IDF)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說,但是,中國乳業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與挑戰,特別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問題與矛盾也日顯突出,已成為制約乳業發展的障礙。中國乳業必須儘快實現產業的升級與改造,以保障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中,宋昆岡提到,我國原料奶生產增長乏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奶類總產量2008年3236.2萬噸,2018年為3176.8萬噸(調整後的數字),十年間不僅沒有增長,反而還減少了近60萬噸。乳製品產量增長速度放緩,奶源不足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十年間,奶牛飼養規模逐步擴大,幾千頭、上萬頭的超大型牧場比比皆是,飼草飼料供應難度大,甚至不得不從國外大量進口,飼養成本高,環保壓力大,造成原料奶價格步步高昇。中國已進入世界高奶價行列。”宋昆岡提供了一組數據: 2008年,我國共進口乳製品45.8萬噸,摺合成鮮奶約為國內奶類總產量的10.7%;2018年進口乳製品281.6萬噸,貨值106.94億美元,進口產品貨值相當於國內乳品工業總產值的25.6%,進口乳製品摺合成鮮奶,相當於國內奶類總產量的52%。

宋昆岡表示,由於我國乳品消費習慣的差異,乳製品是以液體乳、乳粉為主,而乾酪、奶油等產品基本不生產。由於不生產乾酪,所以也就沒有乳清粉、乳清蛋白、乳糖等產品,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所用乳清製品完全依賴進口。我國乳製品結構性短缺及成本價格的差距,造成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

“針對我國乳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應儘快進行轉型升級,改變發展模式,優化產品結構,發展縱向與橫向聯合,加強國際合作,走出一條中國乳業持續穩定發展之路。”對此,宋昆岡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建議,其中包括:倡導乳製品加工企業與奶畜養殖企業發展“縱向”聯合,結成緊密經濟聯合體,降低奶畜養殖企業風險,保證加工企業奶源供應,以產業鏈的優勢增加抗風險能力;倡導“城市型乳業”與“牧區草原型乳業”“農區型乳業”之間的“橫向”聯合,把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疊加”在一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雙贏;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有條件的企業應大膽走出國門,到資源優勢的國家建設生產基地,生產國內市場短缺的產品、成本高的產品,如:乳清製品、乾酪、奶油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