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內訌摧毀的後燕:慕容寶父子反目,慕容德另立中央

慕容垂去世之後,後燕表面上依然是一團和睦,但實際上已經分裂成了三大相對獨立的軍政集團。

第一大軍事集團以皇帝慕容寶為代表,以都城中山為中心;

第二大軍事集團以清河王慕容會為代表,以龍城為中心;

第三大軍事集團以范陽王慕容德為代表,以鄴城為中心。

慕容會是慕容寶的次子,慕容垂在臨終之前留下遺命,希望慕容寶繼位之後,能夠立慕容會為太子。可慕容寶繼位之後,卻選擇了立小兒子慕容策為太子。

垂疾篤,遺言命寶以會為嗣;而寶愛少子濮陽公策,意不在會。——《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被內訌摧毀的後燕:慕容寶父子反目,慕容德另立中央


從慕容寶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因為慕容垂在生前曾大力培養過慕容會,如果慕容會想要與父親慕容寶和解,唯一的出路或許就是:立刻放棄龍城地區的軍政大權。否則,父子二人一個坐鎮都城,一個坐鎮龍城,那不是天出二日,民有二主了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慕容會之所以會失去太子的位置,完全是他自找的。因為在這種背景下,誰處於慕容寶的位置,也不會把太子之位留給慕容會的。

從慕容會的角度來看,這同樣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因為慕容會從小就不受寵,母親的身份又比較低微,而慕容寶的正宮段皇后卻有親生兒子,也就是幼子慕容策。無論是慕容寶還是段皇后,肯定都希望慕容策能夠繼位。這事從法理上也是說得通的,因為慕容策才是嫡子。

從這個角度看,慕容會如果真的放棄了龍城地區的軍政大權,前途肯定也是一片黯淡的。只有不放棄龍城地區的軍政大權,慕容會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不用看慕容寶的臉色過日子。

在我看來:慕容垂對慕容會的刻意提拔,反而變相地害了慕容會。如果慕容會不曾獲得太孫的地位,就不會出鎮龍城,也不會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

慕容會為什麼要走上造反的不歸路呢?因為他看不到未來。如果他放棄了龍城龍城地區的軍政大權,隨時都有可能淪為段皇后砧板上的肉;如果他不放棄龍城龍城地區的軍政大權,隨時都有可能成為慕容寶的眼中釘。

被內訌摧毀的後燕:慕容寶父子反目,慕容德另立中央


也有人說:如果慕容會超脫一點,不但交出龍城地區的軍政大權,也不參與太子之位的爭奪,應該就沒事了。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有一句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初苻法主動讓位給苻堅,卻依然難免一死。在政治鬥爭中,落井下石是一種慣用手段。從後世讀者的角度來看:慕容會早已進入了死衚衕,似乎怎麼選擇都是錯。

既然如此,那就順著原來的路走吧!

慕容寶繼位之後,慕容會毫無反應,整天在龍城地區辦公。

慕容寶一看慕容會是這副德行,更不會選他做太子了(其實原本也沒這個想法),於是慕容策順利成為太子。

乙亥,立妃段氏為皇后,策為皇太子,會、盛皆進爵為王。——《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這事還不算完,慕容會實力太強,慕容寶放心不下。此時段太后已死,慕容寶派章武王慕容宙護送慕容垂和段太后的靈柩回東北祖墳安葬。除此之外,慕容寶還交給慕容宙一項重要任務:削弱清河王慕容會在龍城地區的軍政大權。

可事與願違,慕容寶顯然低估了慕容會的能力和決心。章武王慕容宙雖然輩份高、年紀大,但清河王慕容會對他卻毫無尊敬之心,反而一再給這個長輩臉色看。

九月,章武王宙奉燕方垂及成哀段後之喪葬於龍城宣平陵。寶詔宙悉高陽王隆參佐、部曲、家屬還中山,會違詔,多留部曲不遣。宙年長屬尊,會每事陵侮之,見者皆知其有異志。——《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現在的龍城地區,就是慕容會的私人領地,誰敢把手伸進這裡,慕容會都會給他臉色看的。慕容寶的削權行動失敗,卻也對此無可奈何。

被內訌摧毀的後燕:慕容寶父子反目,慕容德另立中央


後世讀者在評論這段歷史時,常常會有另一種觀點:如果慕容寶聽從慕容垂的安排,讓慕容會當太子,也許就可以避免後來的父子相殘了。

在我看來,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慕容會在龍城之時,一直視後燕中央政府的命令如無物。這不僅僅是因為慕容會對父親慕容寶不滿。更深層的原因是:慕容會擁有與慕容寶分庭抗禮的實力。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慕容寶一再遷就慕容會,並將太子之位給了他,那麼龍城(東北重鎮)與中山(後燕都城)之間就擁有了對等的地位,慕容會更不會搭理慕容寶了。

野心,是會逐漸加碼的。

慕容會絕不會因為一個太子之位,就放棄盡在掌握的龍城。一個沒有權力在手的太子,只不過是一枚任由皇帝拿捏的棋子。

可慕容寶畢竟是皇帝,他絕不會對自己的兒子低頭,但他又無力駕馭慕容會。從這個角度來看,慕容寶和慕容會這對父子之間的矛盾是無可調和的,絕不會因為一個太子之位的歸屬而消除。

被內訌摧毀的後燕:慕容寶父子反目,慕容德另立中央


北魏之所以能夠輕易地打垮後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後燕只是在名義上保持著統一,其內部早已呈四分五裂之勢了。

在北魏進攻後燕時,慕容麟一再破壞慕容寶與慕容隆的作戰佈署,最後乾脆公然造反。

魏圍中山既久,城中將士皆思出戰。徵北大將軍隆言於寶,寶然之。而衛大將軍麟每沮其議,隆成列而罷者,前後數四。——《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是夜,麟以兵劫士衛將軍北地王精,使帥禁兵弒寶。精以義拒之,麟怒,殺精,出奔西山,依丁零餘眾。——《資治通鑑》·晉紀三十

在北魏進攻後燕時,慕容會坐鎮東北,就好像是一個局外人,坐視慕容寶和拓跋珪交戰。慕容寶再三催促慕容會前來支援,慕容會就是無動於衷。

寶怒,累詔切責;會不得已,以治行簡練為名,復留月餘。——《資治通鑑》·晉紀三十一

再後來,慕容寶與慕容會兵戎相見,徹底反目。在這次內訌中,慕容寶終於殺死了心腹大患慕容會,但他的兩位鐵桿支持者——慕容隆被殺,慕容農大腦受傷,這也使得慕容寶一系元氣大傷。

會遣其黨仇尼歸、吳提染干帥壯士二十餘人分道襲農、隆,殺隆於賬下;農被重創,執仇尼歸,逃入山中。——《資治通鑑》·晉紀三十一

會將十餘騎奔中山,開封公詳殺之。寶殺會母及其三子。——《資治通鑑》·晉紀三十一

造反失敗的慕容麟逃到慕容德那裡,攛掇慕容德自立為帝。慕容德左思右想之後,決定按照慕容麟說的做,於是南燕建立。

於是德依燕元故事,稱元年,大赦境內殊死已下,置百官。以慕容麟為司空、領尚書令,慕容法為中軍將軍,慕輿拔為尚書左僕射,丁通為尚書右僕射,自餘封授各有差。——《晉書》·卷一百二十七·載記第二十七

慕容寶是什麼態度?並不重要,因為他即使有再多不滿,也無力干預。此時,北魏攻陷了後燕的都城中山,慕容寶只得遷都至龍城,苟延殘喘。

被內訌摧毀的後燕:慕容寶父子反目,慕容德另立中央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其實跟慕容寶關係不大。慕容寶談不上多麼優秀,但也絕對不是蠢貨。

主要原因還在於慕容德、慕容麟和慕容會擁有著過人的勇氣和智慧,他們都是刀山血海里摸爬滾打的梟雄,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以及自成體系的實力。在這種背景下,慕容寶想利用皇權的優勢駕馭他們,本身就是比較困難的。

在外部,新興的北魏一直威脅著後燕,慕容寶就更不敢放手鞏固皇權了。 一旦他放手鞏固皇權,其記過必然是提前激化自己與幾大實力派之間的矛盾。

說起一個國家的滅亡,大家都在慨嘆:“可用之人太少了。”但看看後燕的覆滅,大家一定會感嘆:“可用之人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啊!”

一個國家的滅亡,必然有著許多深層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是因為這個國家內部出現了難以調和的矛盾。而這種矛盾,絕不是某一個人能夠解決的。


與今日文章相關的擴展閱讀:

亂世中拓跋珪崛起,絕望中慕容垂支援

後燕朝堂紛亂,慕容垂制衡太子

評說慕容垂傳奇人生,解讀慕容氏禍亂根源

被內訌摧毀的後燕:慕容寶父子反目,慕容德另立中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