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樟木箱你家裡還有伐?即使沒有,上海人多數也都聽老一輩講過“樟木箱的故事”。對於當年的小孩子來說,樟木箱真是一個又高貴又神祕的存在。箱子裡的東西都是“不能隨便碰的”,箱子如果上了鎖的話,鑰匙是大人帶著的,小孩子拿不到。碰巧能有機會對箱子裡面窺探一眼,都是令人回味的事。箱子裡不只是放貴重的衣服、書信、有紀念意義的照片等等,有時候長輩還在裡面藏著零食,留給小輩吃,體現著無限的愛。

曾是姑娘們必備的嫁妝

提起樟木箱,老一輩的人都不會陌生。樟木箱曾是姑娘們出嫁必備的嫁妝。古時,家裡的女孩子到一定年紀,父母就會買來木板,請木匠師傅做成樟木箱,先不上油漆,等女孩找好對象,確定婚期,才把那白坯的木箱子重新打磨上漆。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大戶人家喜添千金,就會在臥室廂房外種上一棵樟樹,待女兒成年出嫁時,那樹也跟著粗壯,做箱子正合適。在周莊沈萬山的沈廳外就栽種著一棵百年樹齡的香樟樹。

這一習俗主要盛行於江浙、上海、東北等地。長輩會說,樟樹做的箱子好處很多,放在裡面的東西不會發黴不會蝕蟲,防蛀防潮,有一股特殊香氣,而且氣派。普通人家的樟木箱都是光面不雕花的,大戶人家才會請人將木箱精雕細琢。女方在出嫁那天將箱子與嫁妝一起運送,與迎親、送親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

除了出嫁必備,樟木箱最適合放一些貴重的衣物、文房書卷。羊毛、羊絨、絲綢、羽絨等高檔衣物放入樟木箱中保存,來年不會出現蟲蛀;收藏的郵票、字畫、書籍等亦放入其中,還有需要小心保存的地契與銀票等。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古樟樹

什麼是樟木

樟木,是清代以來最多的優質硬木,但是,樟木究竟有些什麼樣的樹種,至今說法很不一樣。

《古玩指南》中樟木一節說:”凡木之紅色者均可謂之為樟木”,但接著又說:“唯世俗之所謂樟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並指出這種樟木產自雲南,“北京現存之樟木器物以明代者為貴,俗謂之老樟木,蓋明代制器均取樟木之最精英者,疵劣不材絕不使用。”

明代是否已採用樟木,說法至今不一致,不過有一種觀點認為:樟木自古到今,一直沒有專指是某一樹種,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對樟木都有不同的認識。所謂樟木箱,恐怕一開始與某一樹種沒有多大關係,是明清以來對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呈紅色的硬木優質樟木箱的統稱。

沉澱歷史的樟木箱

樟木箱雖不好說是老上海生活的代表,但是講到上個世紀的上海、講到石庫門房子、講到弄堂,那滿是煙火氣、熱鬧喧囂的生活場景裡,總少不掉一隻彷彿裝著一個家庭、甚至家族幾十年間起起伏伏的故事的樟木箱。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鋪了鏤空檯布的樟木箱就成了桌子或者茶几

王安憶在小說《長恨歌》裡寫道:“王琦瑤家的前客堂裡,大都有著一套半套的紅木傢俱。堂屋裡的光線有點暗沉沉,太陽在窗臺上畫圈圈,就是進不來。三扇鏡的梳妝桌上,粉缸裡粉總像是受了潮……樟木箱上的銅鎖銀亮的,常開常關的樣子。收音機是供聽評彈,越劇,還有股票行情的,波段都有些難調,絲絲拉拉地響。”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樟木箱在上海人的生活背景裡,不聲不響,沒它不行。

在以老上海為背景的影視作品裡也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電影《梅蘭芳》

樟木箱的木雕

樟木箱上雕刻的圖案都有著美好的寓意,如百子圖,祝願著新人成家後能夠喜得兒女,開枝散葉,百子千孫,綿延萬代;還有龍鳳呈祥,百鳥朝鳳等都有美好的寓意。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分色五雀圖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龍鳳戲珠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白鳥朝風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八仙過海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和和美美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晚清樟木箱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民國時期六面全獨板香樟木畫箱

說到樟木箱的價值,明清傢俱一直受到藏家們的熱捧,就連曾十分低調、只藏在角落的樟木箱也走到了人們的視線裡。2010年南京正大春拍上,一件海外迴流的樟木箱以近十萬的價格拍出,遠遠超過了最高預估價。同年秋,香港佳士得拍出的一件清十八世紀御製樟木九龍紋衣箱,以206萬港元高價成交,成為史上最貴的樟木箱。

上海木雕工藝始於明清

上海是我國木雕工藝品重點產區之一。在一隻1976年由國營上海雕刻品六廠出品的樟木箱上可以看到,鑰匙和鎖完好無損,兩個箱子的“為人民服務”的使用說明依然保存。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右側有上海雕刻品六廠的圖章

上海木雕工藝品按所用材料分為白木、紅木和黃楊木雕三大類。白木雕刻工藝源於浙江東陽、金華一帶,明清期間傳入上海。產品以神像、佛像、廟宇和民宅建築裝飾和陳設為主,以後逐漸發展到木雕家具。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明末五面雕花樟木箱

20世紀初,上海已是中國木雕品出口的集散地之一。這時位於斜橋的貧兒院和土山灣孤兒院的工藝院都設有木器、木雕工場,製作木雕聖像和西式雕花傢俱。工藝院除收容孤兒學藝外,還招攬浙江東陽、金華一帶木雕藝人從藝。

民國12年(1923年),在工藝院學藝的李鴻福與其兄合辦雙鴻泰木雕古玩店,營業頗佳。民國13年,王盛記雕刻木器號開業。至民國25年上海白木雕刻業已有30多家,從業人員400餘人。主要產品有雕花的大餐檯、大插屏和樟木箱等,題材以花鳥、山水和古裝人物為主。

抗日戰爭勝利後,英美等外國商人及海員、水手等來到上海,對雕刻精緻的樟木箱、啤酒櫥和火爐凳等產品競相爭購,當時外白渡橋以北的大名路一帶成了白木雕刻品的集散地,營業一度恢復起來,從業人員最多時達600多人。

1951年

曾於1920年代在土山灣孤兒院工藝院學藝的李森茂,和志同道合的26位白木雕刻的手藝人,在虹口南潯路284弄17號自發組織木器雕刻生產小組,專為南京路徐海記和大名路原利木器商店加工白木雕刻製品。

1956年

他們在此基礎上,成立上海第一木器雕刻生產合作社,人員增至43人。同年成立的還有上海第三十九木器生產合作社。

1958年

兩社分別轉為地方國營上海木器雕刻一廠和地方國營金星木器廠。

1966年

老字號王盛記木器廠和金星木器廠分別於1963年和1965年,從上海市竹木用品工業公司劃歸上海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並於1966年分別改名為上海藝術品雕刻五廠和上海藝術品雕刻六廠。這期間上海白木雕業主要品種仍為雕刻樟木箱和啤酒櫥,從業人員320人,1966年產值89萬元。

1980年代初

由於大批知識青年返滬,結婚戶增多,樟木箱需求量增加,上海藝術品雕刻六廠採用陰刻工藝生產的樟木箱應市,花紋圖案簡潔,生產效率高,屬普及型產品,1981年生產1.65萬隻,年產值83.2萬元。

輾轉40年,終回故里

當年,從上海出發的知青中一些人的行李裡就有樟木箱,對他們來說,這不只是用來裝東西,還有意味著家人的陪伴、家鄉的味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樟木箱的故事”。

這是一位離開上海四十幾年的知青的故事。1965年,他的家裡正籌備姐姐的嫁妝,父親特地購買了兩大一小三隻樟木箱。兩隻大的樟木箱隨姐姐的出嫁,一隻小的樟木箱一直襬在家裡的被櫃上。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網絡圖片)

遠看這隻樟木箱,通體呈金黃色,木紋淡雅舒緩,有金屬的地方都閃著光亮;走近它,才發覺它的工藝是那麼考究,接榫處緊密紮實,箱蓋間嚴絲合縫,用手輕輕撫摸,別樣的光滑與細膩;打開箱子,一股濃郁的樟木香味迎面撲來,裡面擺放著父親的西裝與母親的呢子大衣。這隻樟木箱一直是屬於家中名貴服飾的收藏地。

1968年底時,因為過了春節他馬上要離開上海去延邊插隊落戶了。母親整理行裝時拿出八十元錢,他則抽出四十元擺在桌子上,只拿了四十元。他知道當時家中每月入不敷出,日子過得艱難。母親要把四十元錢塞給他,他堅決不要。

為了給他換個結實的箱子,母親把家裡的樟木箱騰空,他一開始不能接受,母親說:“你要跑到塞北邊疆這麼遠的地方,應該要有一件像樣的東西跟在自己身邊,權當是個紀念。這一去千里萬里的,不曉得還能不能回來?叫你拿只舊箱子講不過去的。”

走的那天,意識到母親在他背後啜泣,他不敢回頭正視母親,只低聲說了一句:“姆媽,你放心好了。”母親的啜泣變成了痛哭。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有一次他生病,向家裡求助,母親馬上寄了白糖,並且寫信說:“你還沒發現在樟木箱底部有個白布小口袋吧?是用膠布粘著的,裡面有四十元錢,給你應急的。你拿出來花吧,身體要緊,這時候千萬別省錢!”他打開樟木箱,看到在箱子底部,貼著一個小布袋,裡面有母親準備的“應急錢”——疊在一起的四張挺括的十元人民幣。

當他退休後才回到上海時,歷經“磨難”的樟木箱,被煙燻過,被水泡過,烏里墨赤的幾乎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所有的金屬配件一律生鏽發黑。從黃浦江上海灘到生產隊朝陽村;從敬信鄉到琿春鎮;從州府延吉到省城長春;從江西南昌到廣東珠海;最後從杭州西湖終於返回到上海故里。樟木箱跟隨他,歷經了十二個省市行程兩萬多里路。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樟木箱與他在異鄉客地輾轉了四十年,回來時遺憾的是母親早已不在人世,她最終沒能親眼目睹身在千里萬里遠的兒子和那隻猶如“陪嫁”一般的樟木箱,他們平安歸來。

修一隻箱子比買新的難得多

上海蔣阿姨家裡有隻80歲的樟木箱,是她和母親兩代人的結婚嫁妝。當年是外婆留給她媽媽的嫁妝,然後蔣阿姨出嫁時,媽媽又留給了她。如今這隻樟木箱舊了,配件也大多壞了,但蔣阿姨捨不得扔掉,想找人修一修,“箱子裡面裝著太多的回憶和感情”。找了很多廠家和商店,結果都被回絕了。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傢俱廠商認為不好修,一來修完還是會掉漆,再則配件根本配不到。最後,有一家位於青浦的傢俱廠,在看了樟木箱,聽了蔣阿婆家的故事後,老闆把活接了下來。

裝滿故事的樟木箱

三天功夫樟木箱修好了,恢復了原來的模樣,看上去不再陳舊,配件也全都換了新的,可以正常使用。傢俱廠工人介紹了修復過程:“把鉸鏈、銅件都全部換過,上面的油漆也修過了,修舊如舊,希望蔣阿姨一家能對這個箱子滿意,再把80年的情感延續下去。”

(部分參考:《知青故事:樟木箱伴我五十載》)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虹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黃浦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普陀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長寧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靜安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盧灣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徐彙區 儂還認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詳的地名》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覺得好看

請點這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