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民主 教育 臨沭教育 2018-12-27

校長寄語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同學們,初中生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你們作為店頭中學的學生,承載了全校師生員工太多的希望。。在此,我提出幾點贈言,與大家共勉。

第一、樹立遠大理想。理想是穿透雲層的陽光,是心靈天幕的星座,是思緒海洋中的航標。在你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道路上,只有樹立遠大理想,才能具有永不枯竭的奮鬥之源。不管你將來從事什麼工作,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這是永遠不變的人生宗旨和人生理想。

第二、學會感恩。就是要做好一個人,做好一個大寫的人。你們要知道,父母的養育、長輩的關懷、老師的教誨、他人的服務,對你們都是恩情。要以知恩圖報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人、事、物;要用情感去發現生活的富有和內涵;要會領悟命運的饋贈和生命的激情。學會感恩,你就學會了處世、學會了做人!把感恩當成一種責任,你就可以縱橫天下!

第三、學會學習。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也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必須不斷學習、必須終身學習的時代。初中畢業並不意味著學習任務的完結,恰恰相反,它是新的學習的開始,很多新的疑難要你們去解決,很多新的高峰要你們去攀登,你們要養成對學習的熱情和執著,要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如果你不想停止成長,你就一定不能停止學習!

第四、學會誠信。人無信則不立。21世紀是一個誠信的世紀。誠信是人們安身立命的重要條件,誠信是最好的財富。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我不欺人;對事業誠信,事無不成。誠信守信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實力和信心的象徵。

同學們,初中生活,對你們來說這僅僅是人生旅途的一個重要驛站,你們成才的道路,還征程漫漫。因此我不能廉價地斷言你們的未來一切如意,我不能隨意的預測你們的前途一帆風順,但我要說,成才只有靠自己努力,成功只有靠自己拼搏,“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店頭中學對你們充滿期待。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學校發展簡介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始建於1989年,原名為臨沭縣店頭鄉中心中學,1999年臨沭三中初中部併入該校,2000年5月臨沭縣撤鄉換鎮((魯政函民字[2000]35號),更名為臨沭縣店頭鎮初級中學。2000年12月官莊鄉併入店頭鎮(魯政函民字[2000]92號),更名為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2005年原臨沭縣店頭鎮官莊初級中學(前身為臨沭二中,臨沭縣巡會中學,臨沭縣第十六中學,臨沭縣官莊鄉初級中學)合併入該校,是為現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高級教師17人,中學一級教師54人,本科學歷的教師87人。學校現有18個教學班,在校回漢兩族學生共計847人。近年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和社會各屆的熱心支持下,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學工作穩步提高。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標準化的辦學條件 學校認真實施校園標準化建設工程,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擁有教學樓一幢,實驗樓一幢,綜合樓一幢。學校實驗設施達到“普實”一類標準,圖書室、閱覽室、音美教室配套齊全,學生餐廳配置達到市級B類標準。學校擁有學生微機102臺,教師機122臺,已經全部實現班級多媒體設備教學,校園網班班通,農遠工程資源堂堂用,實現了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滿足了師生工作和學習的需要。

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以“鑄師魂,立師德”為根本,以校本培訓為平臺,以研究臨沂市“35X”教學策略、構建“高效課堂”為抓手,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學校以落實“師表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為手段,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幹教師牢固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思想意識,注重自身業務學習,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近年來,有30多人次獲得市、縣優質課評比一、二等獎。市縣級教學能手和骨幹教師15人。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個性化的學校文化 學校以創建綠色學校、花園式學校為契機,加強校園美化、綠化工作,整個校園佈局合理、整潔大方、環境優雅。學校十分注重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宿舍文化、校園文化,通過發揮校園網站、黑板報、校園廣播和宣傳櫥窗的主陣地作用,引導學校文化健康向上,文化育人的功能日益凸顯。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人本化的育人機制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民主管理”,健全規章制度,有著良好的學校管理運行工作機制,學校上下人心思齊。在德育工作上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原則。教師實行一崗雙責,既教書又育人,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機制。德育工作緊帖學校工作實際,做到目標化、主題化、序列化,從行為和學習兩個方面抓好養成教育。通過開展“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等月活動和周主題班會活動、“警校一家”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積極辦好家長學校,全面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 近年來,學校大力實施素質教育,認真貫徹省辦學規範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學生興趣小組活動開展得異彩紛呈。在學生評價上,學校堅持多元化、過程化、動態化,採用檔案袋管理方式,素質教育成效顯著。學校連續多年入學率、鞏固率為100%,畢業升入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專總人數位居全縣鄉鎮中學前列。

學校多次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平安臨沭建設先進單位”,連年被評為“全縣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學校還先後被市教育局授予“市級規範化學校”、“市教學示範學校”、“市教育教學先進學校”、“市校本教研先進學校”、“市綠色學校”、“市電化教學示範學校”、“市B級學生食堂”等多項榮譽稱號。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校訓: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禮記•中庸》第十九章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源於儒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是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完美統一,是知與行的統一,是為人與為學的統一。也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博學” 意為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上博取眾知,廣泛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乃求精、求深的基礎。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不僅意味著兼容幷包、海納百川的胸襟,而且意味著對知識的不盡求索和百家爭鳴。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

“慎思”意為審慎地詢問,慎重地思索。“慎思”是“博學”的昇華,是對所學知識的內化,不思不能學以致用,不慎思不能由表及裡、融會貫通、通達事理。博學與慎思,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不思只會簡單地照搬,不能創新知識;而光靠苦思冥想,往往會流於空疏。“審問”、“慎思”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不畏權威。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

“明辨”意為明辨是非、明辨真假、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明辯”為第三階段。“篤行”意為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地朝“明辨”的目標和方向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明辨是“博學慎思”的結果,是“篤行”的目標和方向;“篤行”是“明辨”的延續和最終的實踐,不“明辨”無以“篤行”;無“篤行”,“明辨”也失去現實意義,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明辨”和“篤行”缺一不可,同樣重要。

所以,“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行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踐行“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的校訓,學生要“博學”,學習學科知識和社會知識,還要通過“慎思”,把這些知識轉化為創新的基礎,提升自身的素質,增強創新、創造能力;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明辨是非,抵禦侵蝕,達到“明辨”之並堅定不移地“篤行”之。

校風:解讀:“警、靜、淨、敬、競、精”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漢代•劉向《說苑》雲:“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

“警”,就是要警鐘長鳴,安全當先,防微杜漸,居安思危。

“警”,像一株仙人掌,警示我們事事謹慎,處處小心。

安全高於一切。要關注細節,系責任於一身,系安全於一心。

①要有高度安全意識。若發現有安全隱患,要及時向學校彙報,防患於未然。

②要注意心理安全。同學之間要互相體諒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別人的長處,尊重同學的不同個性;同時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態來處理自己面對的困難。

③要注意行為安全。上體育課和運動前一定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不要劇烈碰撞,去做危險動作,以免撞傷或摔傷。在上實驗課前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事項;在做實驗時要嚴格按照要求來做。上下樓梯有秩序行走,不要擁擠,不在樓上追逐打鬧玩耍。

④要注意設施安全。宿舍、教室、運動場等場所的各種生活、教學、運動設施,在使用前,要觀察其安全狀況,發現損壞,嚴禁使用,並及時報告學校進行維修。

⑤要注意食品安全。不去購買食用過期、變質、來歷不明的食品。

⑥要注意財物安全。不帶手機、大量現金到學校,要妥善保管財物。

⑦要注意交通安全。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小心謹慎,以防發生意外。坐車上下車和橫穿馬路時都要格外注意安全。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就是要公共場合,保持安靜;舉止穩重,心如靜水。

“靜”,像一叢傲菊,啟迪我們平心靜氣,秋天不爭豔。

學習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教室安靜了,大家精力才能集中到學習上。靜水流深,浮躁的心境方可得以轉化。

①要課堂安靜。教室安靜,做到肅字領先、靜字當頭,自覺遵守學習常規。

②要集會安靜。集會快、靜、齊,嚴格遵守大會紀律,認真聽學校領導、教師和同學的報告、講話和發言。

③要心態寧靜。教師靜下心來專心抓教學,學生靜下心來專心學知識。

清朝•李毓秀《弟子規》雲:“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淨”就是要乾淨整潔,講究衛生;心靈淨美,語言文明。

“淨”,像一顆幽蘭,薰陶我們要蘭心惠質,高雅不俗。

教室佈置的乾淨整潔,寬敞明亮,人的心情也會變得輕鬆愉快,人的心靈也將得到淨化。心無雜念,胸懷夢想,淨是成功的基礎。

①要講究個人衛生。就是要儀表端正,服裝整潔,不隨地吐痰。

②要搞好環境衛生。按時打掃教室和衛生區衛生,平常要注意保持班級負責區域清潔乾淨,看見紙屑主動撿起來。

③要淨化心靈行為。就是要心靈淨、語言美、行為美。思想先進,積極向上,不斷淨化思想。在校內外都不說粗話、髒話,不斷淨化語言。嚴格遵守中學生行為規範,舉止文明,不斷淨化行為。

戰國•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雲:“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敬”就是要同學之間,團結友好;尊敬師長,厚德載物。

“敬”,像一株挺拔的勁竹,啟示我們要有高風亮節。

敬能生德,尊老愛幼,尊敬師長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厚德載物,尊敬師長也是具備高尚品德的入門要求。“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尊重自我,敬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敬重,才能獲得足夠的自信。

①要敬學業。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②要敬師長。尊敬學校領導、教師、來賓、職工,認真接受教師傳授知識,主動參加各科學習實踐活動。學會感恩,體諒家長的良苦用心。

③要敬同學。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以禮相待;要團結,互相幫助,對待有困難的同學,要主動關心,排憂解難,助人為樂。

春秋•老子《道德經》雲:“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競”就是要積極向上,學有所成,勇於競爭,超越自我。

“競”,像一樹寒梅,展現不畏霜雪,傲立枝頭的姿態。

在學習上要有競爭意識。立足我能行,不斷增強競爭意識,未來行業的競爭,社會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是人的創新精神的競爭。只有創造性的勞動,方能佔有社會空間的一席之地。競能生優,素質教育同樣要培養競爭精神。要形成開拓創新,勇於競爭,公平的競爭的良好風氣,積極挖掘自身潛力,奮勇爭先,折桂奪冠。

戰國•荀子《勸學》雲:“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精”就是要勤學苦練,全神貫注;精益求精,自強不息。

“精”,像一棵勁鬆,昭示我們要挺拔蒼勁,有成就感。

“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勤學好問,精益求精,把個人發展同家庭責任心、社會責任心緊密結合,才能使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會精英。

孔子像及對聯解讀: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店小能弘儒釋道,頭中未見貪嗔痴

款署:臨沭縣店頭中學,沙門雙印伍燈撰書

鈐印:正大光明,非法非非法

撰書者簡介:

張培元(1963年- ),即釋雙印,字伍燈,當代著名儒僧,為本煥長老弟子、虛雲老和尚法孫,臨濟宗45代傳人;2013年4月21(三月十二)日,禮中普陀寺開山上芳下振大和尚披剃,接佛門重鎮“雙桂堂”正脈,為“小釋迦”海明禪師法嗣。福建惠安人,定居香港,錫住北京。先生字抱一,號鶴堂、永樂公。出家之前為蜚聲東南亞的愛國華僑、著名教育家、詩人、楹聯大家、甲骨文學者、古文字學家、書畫篆刻家。早年追隨閩中名士鄭春鬆修書畫篆刻,經鄭春鬆薦為八閩通人潘主蘭入室,治商周文字和先秦經史及詩詞,於甲骨文書法與古璽有專深研究,後師海外大儒樑披雲和道學宗匠黃壽祺,潛心於諸子之學,尤擅“三玄”、《十三經》,精漢魏碑版與六朝辭賦,為于右任再傳弟子。

對聯解讀: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春秋之後的兩千多年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是儒家、釋家和道家。古來大抵說法是: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傳統。儒釋道之三家,猶如中國傳統文化讀本《三字經》所謂:“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家猶如三才離不開三光。歷史的實踐證明,儒釋道之三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貪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店小能弘儒釋道”即學校雖然較小,但是可以弘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頭中未見貪嗔痴”即師生的心中、頭腦中見不到貪念、嗔恨、邪念等。可以理解為,我們學校是弘揚凝聚正能量,摒棄去除負能量的地方。對廣大師生高度評價,並寄予厚望。

辦公樓對聯簡介:

臨沭縣店頭鎮店頭初級中學發展展示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

為人心存家國,豈計身家

出處:明末清初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解讀:讀書人,應以成賢作聖為人生的根本目標和境界,功名利祿不是終極追求;聖賢之心全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屑於計較個人得失。

作者簡介:朱用純(1627 ~ 1698 年),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明諸生,入清隱居教讀,居鄉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深感當時的教育方法,使學生難以學到真實的學問,故寫了《輟講語》,反躬自責,語頗痛切。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生平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訥集》、《大學中庸講義》。 (萬法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