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南絲路古韻 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好戲連臺

民俗 川劇 平樂古鎮 藝術 動態四川 2017-06-18

再現南絲路古韻 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好戲連臺

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上的國外展演節目

6月16日上午,“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邛崍分會場”活動在邛崍市平樂古鎮平沙落雁音樂廣場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將持續至6月18日,期間將組織“非遺”傳統表演藝術將走進邛崍市11個鎮鄉(街道)20個村(社區)進行展演。

據悉,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以“平樂記憶 千年傳承”為主題,通過“世界風、中國節、中國戲、中國藝”這一主線,將眾多非遺項目串聯起來,組成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覽展演以及經驗交流、互動體驗活動,讓廣大民眾現場感知體驗非遺,激發文化自覺,發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值得一題的是,6月17日至18日,巴拿馬演出團、斐濟“甜美之聲”歌舞團、貴州苗族飛歌、新疆哈密木卡姆、廣西獨絃琴、北京天橋中幡與川劇、木偶等傳統節目將輪番上陣為遊客提供一場場精神文化和視覺的饕餮盛宴。而以川劇表演、變臉吐火為主的川劇表演和瓷胎竹編、邛陶燒造技藝、平樂古法造紙等邛崍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互動活動將貫穿於整個活動。向廣大遊客充分展示川劇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和邛崍市作為“南絲路”首城的獨到古韻和歷史文脈。

再現南絲路古韻 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好戲連臺

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好戲連臺,圖為邛崍川劇文化節演出現場

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碰撞 非遺節亮點頗多惹人矚目

開幕式上,來自俄羅斯、伊朗兩國以及安徽、福建、甘肅、山西等國內表演隊伍為現場觀眾奉獻了一場別具特色“文化大餐”。來自邛崍本地的竹麻號子、獅燈、么妹兒燈、平樂花轎迎親等原生態民俗文化節目和崍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互動活動也引得數千名遊客4000餘人駐足欣賞體驗。

一邊是精彩紛呈的分會場開幕式表演,另一邊是四川本土的川劇文化節。在邛崍市邛崍市固驛鎮芷林廣場上,經典傳統川劇節目與時尚現代川劇節目競相登臺,當代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和新生代川劇藝術傳承人同臺競技,川劇歷史知識展覽、川劇藝術作品展示、川劇知識有獎問答、川劇遊園活動……福建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固驛小學的新生代川劇、《別洞觀景》、史詩級經典傳統川劇《卓文君》,一臺臺精彩的演出、一段段優美唱腔、一個個優美的身姿無不令現場觀眾直呼精彩。

“真是太精彩了,在這裡(邛崍)不僅見識到了國際、國內‘非遺’項目。還有許許多多的邛崍本土‘非遺’展演。重要的是還能親自體驗感受。”來自成都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專程趕往觀看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表演、展示。“作為一個四川人,我要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識我們四川的“天府文化”。”說罷,便拿起手機發起了微博。

再現南絲路古韻 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好戲連臺

成都國際“非遺節”邛崍分會場上的本土民俗節目展演

繁榮文化旅遊大產業 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作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出成都的首城,邛崍市擁有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底蘊,目前擁有國家級、省級、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共10項,涵蓋民間文學、民間舞蹈、傳統音樂、傳統手工技藝等多個方面。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即竹麻號子、瓷胎竹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項,即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邛陶燒造技藝、夾關高蹺;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項,即孔明燈製作技藝、平樂古法造紙技藝、花秋貢茶製作技藝、固驛春臺會、邛茶手工製作技藝。

“近年來,我市先後被納入‘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創建名單’,為邛崍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支撐依據。”邛崍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邛崍在展示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的基礎上,還將進一步挖掘與提升南絲路文化,把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融入到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不斷創新發展理念,不斷融合跨界資源,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

在下一步的發展中,邛崍市將以繁榮大文化產業為基礎,同時堅持文旅融合,並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一方面突出傳統文化主題,打造‘非遺’集群文化旅遊區。另一方面堅持文旅融合,讓非遺項目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該負責人表示,在去年和今年的成都國際“非遺節”上,該市均以羌繡、羊皮鼓舞等特色羌族文化為重點推出項目,並通過成都國際“非遺節”這一品牌展示在海內外遊客面前,著力打造羌文化活動品牌,充分開發羌民民俗特色與風情旅遊。

據該負責人介紹,在突出傳統文化主題上,邛崍將自身非物質文化元素融入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和城鄉環境中,進一步打造川西民俗大觀園、高蹺傳習所、竹編一條街等非遺場所(主題街區),引導非遺生產性保護產業集約化發展。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對已進入名錄的非遺項目進行定位,邀請文創專家對項目包裝,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市場需求完美結合,開發具有競爭優勢的創意設計產品。在各“非遺”傳承和發展上,根據實際,或組建省內外大型文藝演出隊伍、或成立相應協會、建立培訓基地,在展示邛崍特色“非遺”文化魅力和技藝的同時讓傳統民間藝術後繼有人、代代相傳。

隨著竹麻號子、瓷胎竹編等邛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邛崍市正按照“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探索文旅結合、文旅互動,以文化提升旅遊內涵,以旅遊促進文化弘揚,文化旅遊產業正揚帆遠航。

文/圖 陳俊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