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霞:漢中民居文化旅遊前景廣闊

民俗 漢水 漢江 葡萄酒 漢中在路上 2017-04-13

劉秋霞:漢中民居文化旅遊前景廣闊

漢中歷史悠久、人文遠古,是華夏文明較早的開發地區之一。漢水流域是人類先祖起源地之一。由於地處秦嶺和巴山之間,是我國東西南北的過渡地帶,其氣候、特產、飲食、習俗都具有過渡性的特點。稻作文化麥粟文化在這裡兼種並蓄;又處於荊楚、巴蜀、秦隴三大文化的撞擊之中,兼容幷蓄,發展昇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漢水文化,為漢中民俗旅遊的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僅大有前途,而且“錢途”無量。

一、充分利用民間傳統節日增闢旅遊項目,以吸引國內外遊客的興趣。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們聰慧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富有民間文化特色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還有一些是被我們逐漸淡忘的節日,如“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等。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傳統民間節日舉辦各種民俗文化活動,從而有效帶動民俗文化旅遊的蓬勃發展。漢中秦巴民俗就曾多次在春節期間成功地舉辦過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演出活動,不僅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和遊客,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同時也為長期大量分散於民間的各種演出團體和民間藝人提供了展示才藝的機會和舞臺。

另外還有一些則是我們漢中本地的一些傳統民間節日和紀念節會。比如漢臺區武鄉鎮每年農曆二月十九的“南堂廟會”、城固原公、文川每年農曆“二月二”、“三月三”舉辦的“物資交流會”,還有勉縣每年清明節舉辦的“諸葛亮文化節”、城固每年十月份舉辦的“張驀文化藝術節”等。

二、充分利用漢水流域的民居文化,建立民俗旅遊度假村,開展民居民俗旅遊的住宿接待服務。

漢江同黃河一樣,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漢中地處漢水流域的上游,是漢江的源頭。漢水流域的先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塊美麗的土地,在與自然、野獸長期鬥爭中,根據自然條件,因地制宜,逐漸創造和形成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民居和民居文化。

這些民居風格獨特,且具有典型性。其民居形式有:崖洞(又稱崖窩,為穴居遺風,至今還有人居住)、窩棚(又稱窩帳棚,即幹欄式建築,為巢居遺風。有兩種:一種架於樹上,一種架於地上)、土吊樓、竹樓、吊腳樓、船居、石板房、茅草房、泥瓦房、山民居室(多為一字形),平壩居室(鑰匙頭、一正兩廈、四合院等)。這不僅是漢中流域從遠古到今天民居的發展演變過程,也是一部人類民居發展史。

若能將上述各類民居集於一地,因地、因樹、因石、因山、因水制宜,建設民居村落,就是一座民居博物館,定會卓爾不群,既迎合當前久居“水泥森林”的遊客愛好“迴歸自然”、“反璞歸真”情結,偏好“自然、山水”的興趣:又增長知識,接受民俗、歷史文化薰陶。

三、以各種舊時手工業作坊濃縮於一地,增闢旅遊項目,並提供參與機會,以吸引國內外遊客。

清代中葉,漢中即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人作坊大量興起,這在全國來講,還是比較早的。因而,舊時漢中各縣均有大量手工業作坊,時興時衰,一直沿續到解放後五六十年代,它對漢中的生產、人民生活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曾起過重要作用。後來逐漸被現代加工業所取代,現今30歲以下的人,均未見過這些手工業作坊的生產工具和操作過程,國外發達國家的人見過的更少。若能將各類舊時手工業作坊,按原樣複製濃縮於一地,如同深圳“錦繡中華”一樣,將會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

這些手工業作坊,如磨坊、油坊、染坊、紙廠、機坊、燒酒坊、絲紡、窯場等均按原狀復原,集於一地,堪稱手工作坊博物館。在這種活動中,儘可能讓廣大遊客參與操作,自娛自樂。如法國農村的葡萄園和釀酒作坊很多是對外開放的,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和參與釀製葡萄酒的全過程,而且可以在作坊時品嚐,在作坊時親自釀酒並將釀好的酒帶走,其樂趣與在城市商店裡買酒自然不一樣。這些葡萄酒和釀酒作坊的旅遊收入,往往高出他們的葡萄和葡萄酒的收入。我們的茶園、果園、桑園等都可對外開放,讓遊客參與,增加收入。

劉秋霞:漢中民居文化旅遊前景廣闊

劉秋霞:漢中民居文化旅遊前景廣闊

劉秋霞:漢中民居文化旅遊前景廣闊

劉秋霞:漢中民居文化旅遊前景廣闊

本條微信的作者劉秋霞,圖片拍攝地南鄭濂水“顏家大院”,著作權及文責歸原作者。

來源:家在漢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