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民俗 瀘沽湖 婚姻 鮮水河 唐500說 2017-05-25

婚姻為人生大事,中國婚姻法規定中國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這一制度在中國內地得以嚴格實行,按理,全中國都應該如此,但在瀘沽湖摩梭人那裡,國家特事特辦,並沒有強制推行“一夫一妻”,而是尊重當地老百姓的風俗習慣,仍舊實行“走婚制”。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走婚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就選修了一門《民俗學》,其中講到瀘沽湖摩梭人的“走婚”,大家都非常感興趣。當時就很想去瀘沽湖看看,但一拖再拖,一直到了20多年後的2013年,才第一次去到了瀘沽湖,2014年又去了一次。看了《花樓戀歌》的演出,走了走婚橋,終於了了這一心願。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花樓戀歌》演出地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花樓戀歌》演出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花樓戀歌》演出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與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交界處,為中國第三深的淡水湖,風光優美,一位詩人誇讚道:“目光所及皆圖畫,步履所致盡仙源。”不少人來瀘沽湖,是為景而來,研究民俗者,則多為“走婚”而來。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摩梭人家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瀘沽湖

我到瀘沽湖,既是為景,更是為“走婚”而來。國家對摩梭人的劃分很有意思,都是摩梭人,但云南這邊是納西族,而到了四川那裡卻成了蒙古族。實則二者沒有任何區別。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瀘沽湖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在瀘沽湖畔生活的的摩梭人,普遍奉行“走婚”的習俗,男女不辦婚事,“男不娶,女不嫁”。 “走婚”是與“一夫一妻”制完全不同的一種婚姻家庭模式,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純粹以感情為基礎。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走婚”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能留存到今天,實為罕見。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瀘沽湖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瀘沽湖

白天的時候,成年的摩梭男女舉行聚會,相互以舞蹈、歌唱的形式對自己的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對女子傾心,則在白天約好女子後,通過走婚橋,在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樓”(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約會。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走婚”時,“阿注”並不能從正門進入“阿夏”的房間,而是要爬窗進去。由於女子家中常常有較多的成年姐妹,前來約會的“阿注”自然也多。為避免認錯人,“阿注”和“阿夏”之間都有約定見面的暗號,只有對上了暗號,“阿夏”才會讓“阿注”進入自己的閨房。這個時候,“阿夏”常常把帽子之類的物件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讓其他人不要打擾。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瀘沽湖

第二天天不亮時,“阿注”就一定要離開花樓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從正門出去。如果“阿注”呆到天亮,或者女方長輩起床後才離開,會被看作很沒有禮貌的人。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摩梭女子

人類的婚姻制度,從原始社會過渡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在世界上不少地方仍舊還有保持原始狀態的民族,但“走婚”制留存的卻沒有幾個地方,僅僅在瀘沽湖的摩梭人、紅河哈尼族的葉車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鮮水河峽谷的扎壩人中還保存著。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在瀘沽湖摩梭人這裡,根本不存在在其他地方十分頭疼的離婚、子女無人撫養、寡婦、財產繼承、流浪兒等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走婚”制不是男女的一對一,而是允許摩梭男女彼此之間可以有很多的“阿夏”或“阿注”。我住過的一戶摩梭人家,男主人就很得意的向我們誇耀自己有十多個的“阿夏”。即使這樣,不少“阿夏”、“阿注”們都是彼此負責、相敬如賓的。但這並不妨礙雙方再去找新的“阿夏”或“阿注”作為性伴侶。看似矛盾,實則正常。從這個角度而言,摩梭人的性理念的確夠開放。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摩梭男人

到瀘沽湖,如果要了解“走婚”,有熟人的話,帶著到摩梭人家當然最好。如果沒有這層關係,可以選擇在裡格半島觀看《花樓戀歌》的演出,每天晚上都上演。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民俗丨瀘沽湖走婚:這裡不實施“一夫一妻”制

文字來源:唐500說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中國民俗、民風、古典文學、手工藝品......

我們等你來。

微信號:tang500shu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