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今說:中國史上那些受封“燕王”王爺勵志事蹟(第31期)

明朝 宋朝 唐朝 中國古代史 90大歷史 2017-05-09

編語:提起燕王這個皇帝欽賜的封號,大家想必最先想到的不是春秋戰國的燕王,可能更多想到的還是明朝明成祖還未成皇帝之時的王爺身份。而自中國漢代開始中國曆朝歷代受封燕王封號的王爺到底有多少人,他們其中又有誰成就了讓後世多為讚譽的勵志人生呢?今天小編就為各位廣大的讀者們普及一下歷史上那些有過一定過人事蹟燕王封號的成員們。(注:這些封王號“燕王”的人必須是皇帝封賜的:自封、自立的這些大家都不能算數,且排名不分先後,均以歷史時期為次序)

古史今說:中國史上那些受封“燕王”王爺勵志事蹟(第31期)

燕王們的故事要開始了

古史今說:中國史上那些受封“燕王”王爺勵志事蹟(第31期)

燕王們到底會有何各種各樣出彩的事蹟呢?


燕王,中國封建史上最著名的封號之一!自漢代起歷朝歷代受天子欽賜的燕王封號多達數十人:

古史今說:中國史上那些受封“燕王”王爺勵志事蹟(第31期)

且看燕王們的勵志生活點評

盧綰(西漢)

簡歷:盧綰(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出自的並非積善之家,而其受封時就其勢力大而備受漢庭排擠、懷疑只能依靠外族做外援,後終因走投無路奔走匈奴,後病死於匈奴。

事蹟:靠欺詐、暴力以及一時的僥倖得以被劉邦裂土封王,受封:燕王。

影響:正因身為劉邦發小的燕王盧綰叛漢逃歸匈奴,才致使其臣下衛滿一同出走進入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又稱“衛氏朝鮮”。


劉旦(西漢)

簡歷:劉旦(公元前?年—公元前80年),漢武帝劉徹第三子,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冊封為燕王。本該可以享盡富貴可後來因為巫蠱之禍的原因,致使太子劉據自殺後,便起了謀奪太子位置的小心思。至此也為自己種下了禍因。

事蹟:一生兩度謀反第一次因其幼弟劉弗陵繼皇帝位,心中頗為不甘心,便想於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刺殺青州刺史後舉事謀反事後敗露但因漢昭帝顧念親情遂並未聲張;第二次則是因勾結大司馬霍光的政敵-鄂邑長公主、上官桀等人準備二度謀反,被告發後迫於形勢自殺。

影響:劉旦皇帝夢的破滅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宗室其他王爺們的小心思,使漢昭帝能夠一心對霍光的專權進行對抗,使之後漢宣帝能夠為大漢帶來鼎盛;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曹宇(曹魏時期)

簡歷:曹宇(公元?年—公元278年),曹操與環夫人之子,曹衝同父異母的兄弟,後被曹操封為燕王(畢竟這裡小編說是漢獻帝封的和曹操封的都一樣,因此寫為曹操親封的),曹宇於咸寧四年(公元278年)去世。

事蹟:可能他唯一的成就就是生下了曹魏最後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奐。

影響:他本人對歷史雖沒有產生影響,不過他的兒子曹奐成為當選了曹魏王朝最佳的傀儡皇帝,使得司馬家族勢力更加如日中天,為建立西晉王朝也算是間接立下了苦勞。


慕容儁(東晉時期)

簡歷:慕容儁(公元319年-公元360年)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的第二子,慕容儁即位時仍然是東晉王朝名義上的燕王,後來於公元352年正式登基稱帝,360年病死於龍城宮中應福神殿,終年42歲。

事蹟:慕容儁在位期間消滅了曾一度挽救漢族於水火之中的冉魏政權,前燕步入鼎盛時期,與南方的東晉和關中的前秦政權三足鼎立。不過就消滅冉魏政權上而言,這傢伙夠可恨的。但不管怎麼說也算是他個人的成就。

影響:將冉魏政權的開國皇帝冉閔追諡為“武悼天王”,也算是為我們廣大國人瞭解歷史上的冉閔多了一點史料。至於歷史影響也算不上有突出貢獻。


石斌(南北朝時期)

簡歷:石斌(公元?年-公元349年),後趙太祖石虎的兒子,石虎臨終任命燕王石斌為大都督,丞相,總領尚書職事。

事蹟:因後趙明帝石勒的劉皇后為了自己的兒子石世,和張豺除掉了石斌由此導致了石斌的兄弟石遵殺了劉太后之後,自立為皇帝,立石斌的兒子石衍為太子。這怎麼說也算是死後才成名為自己的兄弟和兒子做了一回過河橋。

影響:之後的後趙就陷入兄弟之間為奪皇帝之位的自相殘殺之中,從而給冉閔提供了消滅後趙政權最佳機會,這才有了“殺胡令”開始的序幕。不得不說,石虎死前真是調對了輔政大臣—燕王石斌。


李祐(唐朝時期)

簡歷:李祐(公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第五子,公元626年受封楚王后在公元628年,改封為燕王。

事蹟:公元643年,舉兵謀反於齊州,事發後被唐太宗廢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

影響:雖然李祐謀反失敗被擒賜死,不過同時也間接導致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計劃被唐太宗得知發現。


羅藝(唐朝時期)

簡歷:羅藝(?—627年),619年歸唐後,賜其姓李,初封燕公,後晉封燕郡王,助唐擊敗劉黑闥,統領天節軍,鎮守涇州。

事蹟:唐太宗登基後,因羅藝與被殺的前太子李建成關係密切,致使其在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率軍反唐,進據豳州,後被擊敗,逃往甘肅烏氏,為其部下所殺。也有一說是因為巫師李五戒的推波助瀾是羅藝謀反的重要原因。

影響:被後世清代演義小說《說唐》裡描繪成羅藝為人正直,能使一杆滾銀槍,守護邊疆,後死於蘇定方之手,未能活到唐朝建立,而兒子羅成排名隋唐第七好漢。


劉守光(五代時期)

簡歷:劉守光(公元?年―公元914年),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之子, 909年,被為後梁太祖皇帝朱溫封燕王。

事蹟: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自稱大燕皇帝,建立大燕政權,史稱桀燕。

影響:五代十國時期位列為政殘暴不仁的暴君排名第一位,算是後世帝王的典型反面教材之一。


趙德昭(宋朝時期)

簡歷:趙德昭(公元951年—公元979年)宋太祖趙匡胤次子,先後被封為武功郡王、燕王、吳王、越王。

事蹟:公元979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攻打幽州。軍中有一次夜裡驚亂,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很不高興。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趙德昭跟宋太宗理論,宋太宗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退朝後自刎而死。

影響:彷彿為了驗證宋太宗的那句等你做了皇帝之後再說不遲一樣,歷史又一次開了玩笑,到後來趙德昭的九世孫為宋理宗,十世孫為宋度宗,十一世孫為宋末三幼主。趙德昭亦是朝鮮半島白川趙氏的開派始祖。


耶律洪基(宋遼時期)

簡歷:遼道宗耶律洪基(公元1032年-公元1101年),遼興宗耶律宗真長子。

事蹟:公元1063年,派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平重元之亂;後在公元1066年,正式改國號為大遼;在公元1081年,耶律洪基又廢黜了因誣告太子耶律浚而想要謀朝篡位的耶律乙辛及其黨羽,事後耶律乙辛想逃到宋朝避禍,因事洩而被誅殺。

影響:因其在位時間久,耶律洪基自己又篤信佛教,廣建佛寺廟宇,勞民傷財,致使了遼國自此開始由強生轉為衰落,其在位期間也使得被遼國長期壓迫的女真族興起,自己也成為了遼國的掘墓者。


孛兒只斤·真金(元朝時期)

簡歷:孛兒只斤·真金(公元1243年—公元1285年),元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嫡長子,1261年被封為燕王。

事蹟:公元1279年進入朝廷核心參與朝政,而真金自小深受漢文化影響,一心希望用漢人文化將國家正統、制度等帶入正軌,使元朝長期穩定下去,所以自自己當政後又被漢派大臣視為領袖與阿合馬等理財派在政壇進行長期的鬥爭,卻不幸在公元1285年12月病逝。

影響:真金在元初政治中扮演過一個重要的角色,起過不容忽視的作用,在反對阿合馬苛斂暴政的鬥爭中,他絕對是一個份量十足的人物。而真金也在忽必烈晚年趨向保守時力圖繼續推進忽必烈本人先前從事的行漢法圖大治的事業,可惜由於他的擁戴者急於勸忽必烈禪位的事件中致使真金憂鬱成疾病逝而告吹。


朱棣(明朝時期)

簡歷:朱棣(公元1360年5月2日-公元1424年8月12日),朱元璋第4子,自幼隨軍南征北戰。頗具戰功,行事果決與他的父親朱元璋可以說是最像父子的;而後在明朝建立後,朱棣被封為燕王。

事蹟:在其父親朱元璋去世後,發生了歷史著名的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在公元1402年正式在南京登基為皇。

誅滅方孝孺十族、為天津賜名(天津的名字由此而來可謂是御賜的)、五次北伐、開疆拓土使得前期明朝盡掃邊患達數十年、開展歷史著名的“元首外交”、遷都北京、營建紫禁城、鄭和下西洋、在元朝基礎之上繼續經營南海、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總之幾乎只要對國家、民生有利之事在其當政的二十多年間算是全都做到了。

影響:遷都北京後對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開創了著名的“永樂盛世”,而其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因其大力支持的鄭和下西洋後,促使並引發了整個西方世界自此開始的大航海時代、也是歐洲殖民主義開始萌芽的時期。


結語:不知道小編所羅列的以上這些燕王成員們的突出事蹟是否還合大家的胃口,不過值得說的是他們這些人有謀反家、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有喜歡玩自大而把自己玩到火坑裡的自大家!最後喜歡的朋友歡迎參與交流、討論、點贊或關注訂閱及收藏!小編每日精彩文章與您同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