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朝韓半島:朝鮮孝宗的反清復明大業

明朝 朝鮮半島 大業 中國古代史 巴山夜雨涮鍋 2017-05-29

1645年,朝鮮世子李溰橫死,繼承權就落在二兒子李淏身上。1649年仁祖去世,李淏繼位,史稱孝宗。

閒話朝韓半島:朝鮮孝宗的反清復明大業

(朝鮮孝宗)

這位孝宗和他哥哥卻是完全相反。他也在滿清境內當過八年人質,但這隻增加了他對滿清的憤恨。

一直以來,無論是王氏高麗還是李氏朝鮮,對中原的漢族文化都是無比仰慕,而對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則嗤之以鼻。不幸的是,在兩國前後近千年的歷史中,除了北宋初年和明朝外,其他多數時候,朝鮮半島上的政權總是被迫臣服於遼、金、元、清這樣的少數民族政權。對朝鮮朝廷而言,這是很大的恥辱。而孝宗本人的立場,則助長了這樣的思潮。

於是在孝宗的主導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清復明”運動,在朝鮮半島上展開了。

閒話朝韓半島:朝鮮孝宗的反清復明大業

孝宗即位初年,便流放親清派大臣,任命反清派人士當大官,引得滿清專門派人來質問:“小兄弟,幹嘛把這幾個鳥人引進朝廷啊?”孝宗迫於壓力,只得罷免了反清派人士,卻又把親清派的人砍了好幾個作為平衡。很快,朝廷裡面親清的勢力基本被一掃而光了。

隨後,孝宗開始正式籌備反清復明大業。

他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積極整軍備戰。他擴充軍隊編制,修建城堡,打造兵器,訓練戰馬,更親自身披戰袍,檢閱陸軍、海軍,真是威風凜凜。

說起明朝的滅亡,孝宗和他的反清復明大臣們慷慨激昂:“咱們侍奉大明三百年,萬曆皇帝對咱有再造之恩,名義是君臣,其實是父子!如今當兒子的怎能眼看著爹被賊人殺了,還要認賊做爹呢!”

他制定計劃,要組建十萬精兵,一等有機會就跨過鴨綠江,穿越遼寧,直撲北京,等待全中國的義士來響應。

對這個計劃的勝算,他說:“我先天聰明,後天磨練,又在清國當了八年人質,熟悉他們的地形,打起來未必怕他們!再說起兵反清,為的是宣揚大義,就算打輸了又如何?照樣流芳百世!我只希望能有機會率軍渡海直搗北京,就算一戰而死在北京城下,也了無遺憾了!”

然而朝鮮國小民弱,又在過去幾十年裡遭到了兩次全國範圍戰爭的破壞,其人力財力實在不夠折騰孝宗龐大的北伐計劃。孝宗擴充軍隊的目標也始終沒有完成。滿清順治皇帝雖然年幼,國政卻較為穩定。

1659年,孝宗李淏忽然去世,年僅41歲。他的北伐大計也就成了永遠不能實現的美夢。

閒話朝韓半島:朝鮮孝宗的反清復明大業

(孝宗)

值得一提的是,孝宗“反清復明”的大計雖未展開,在他任上,卻真有兩次“北伐”。可惜這兩次北伐不是去打清兵,而是去幫清兵打人——抵抗入侵東北的沙俄侵略軍。在戰鬥中,朝鮮火槍手射擊精準,得到了滿清軍官的一致讚賞。這些辮子軍卻不知道,這精銳的火槍手,原本是訓練出來準備反清復明用的。

小貼士:

1654年和1658年,朝鮮軍兩次接受順治皇帝的命令,協助清軍在松花江擊退沙俄軍。第一次朝鮮軍出動火槍手100名,輔助人員數十名;第二次出動火槍手200名,輔助人員百餘名。1658年的第二次戰鬥中,滿清、朝鮮聯軍殲滅沙俄軍隊二百餘人,朝鮮方面也有8人犧牲,25人負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