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下水道挖出明朝古墓,墓主人竟然和北宋包青天有親戚!

明朝 包拯 北宋 中國古代史 談笑風生論說古今 2017-04-03

日前,河南周口太康縣一施工隊在產業集聚區挖下水道時,因未按照規定事先上報文物部門勘探,導致一明朝嘉靖年間古墓遭到嚴重破壞。“古墓葬裡是一對夫婦,被挖出時男女屍體保存完好,墓主叫顧樸,是明朝高官顧佐的孫子。

河南下水道挖出明朝古墓,墓主人竟然和北宋包青天有親戚!

墓誌銘記載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右都御史為明,清兩代的官,為都察院最高職,正二品。右御史相當現在的副總檢察長,或最高法院副院長。可見此人在當時的明代也可謂是位高權重。

河南下水道挖出明朝古墓,墓主人竟然和北宋包青天有親戚!

然而此墓主的爺爺顧佐名氣要比他更大!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

河南下水道挖出明朝古墓,墓主人竟然和北宋包青天有親戚!

顧佐(1376-1446年),字禮卿,太康人。建文年間考中進士,永樂年間官至應天府尹,為官剛正,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宣德年間多次被彈劾,但顧佐深的皇上信任,又有楊士奇等人保舉,顧佐得以每次都能洗刷冤屈。顧佐入內廷辦公,獨處一間小夾室,不是議政不與官員們群坐。人們稱他為“顧獨坐”。正統十一年(1446年)去世。

河南下水道挖出明朝古墓,墓主人竟然和北宋包青天有親戚!

《太康縣文化志》中收錄的幾個關於顧佐的民間故事。明宣宗時,一天,他上朝時問大臣家鄉都有啥土特產。百官為討其歡心,爭著誇本地的名貴特產。當皇帝問顧佐家鄉有何特產時,顧佐說:“我們太康生產大蘿蔔。”皇帝說:“大蘿蔔也好,就把太康的大蘿蔔拿來看看吧。”

不幾天,文武百官都帶著家鄉特產向皇帝進獻。顧御史卻從袍袖裡掏出一個乾癟的小蘿蔔。顧御史說:“這在俺縣就夠大的啦,是從全縣挑出來的。太康都是些鹽鹼窪地,幾畝地不頂人家一畝。”皇帝問:“你看幾畝能頂人家一畝呢”?顧御史說:“三畝能頂人家一畝就不錯了。”皇帝說:“能正好三畝頂一畝嗎?二畝八分五釐頂一畝就不行嗎?”顧御史慌忙跪到,連聲說道:“謝主龍恩,太康縣的土地就按二畝八分五釐算一畝吧”!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怎好改口,從那時起,太康農民賦稅,都按二畝八分五釐當一畝算。

正統年間,顧御史見朝中混亂,就告老還鄉。一天,他見到一道聖諭:規定要幾戶人家代養一匹軍馬,只許養,不許用,病了得治,死了得賠。顧御史看到家鄉連年饑荒,老百姓哪裡養得起軍馬,就趕到北京,參見皇上。皇帝問:“各州府都能餵養,太康縣為啥不可呀”?顧御史說:“太康縣地勢低窪,雜草叢生,蚊蟲太厲害,不管養馬。萬歲不信,我帶來兩隻,你一看就知道了。”說著,他從袍袖裡拿出兩隻“知了”,說:“萬歲,請過目,千萬別讓它咬住了!”只聽“吱”的一聲,一隻飛到龍柱上,接著又“吱”的一聲,兩隻一起飛出了金鑾殿。皇帝嚇了一跳,連聲說道:“哎呀,這蚊蟲真大,真厲害!你們太康就是不能養義馬,免了。”顧御史趕緊磕頭謝恩。

河南下水道挖出明朝古墓,墓主人竟然和北宋包青天有親戚!

圖為顧佐墓

據《太康縣誌》記載,顧佐一生剛正不阿,為官30多年、歷五朝,所任皆政聲,於正統十一年(1446年)9月27日病故於太康家中,次年5月12日葬於祖塋西南的善德村旁(即今太康縣城西南的顧墳)。萬曆三年(1575年),皇帝追贈顧佐為少保,諡號“端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