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遺言: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明朝 崇禎 中國歷史 中國古代史 柳育龍 2017-06-27

崇禎皇帝上吊前留有遺言:“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感動了一大批人,作為大明的亡國之君,他真的有良策保大明不亡嗎?

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禎(1628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三月二十一日崇禎帝屍體被發現,大順軍將崇禎帝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眾,“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

大明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遺言: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追隨崇禎亡者甚多

大學士範景文及其妻妾,戶部尚書倪元璐與他的一家十三口人,左都御史李邦華,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與其妻何氏兒子孟章明,兒媳萬氏,左諭德馬世奇並其妾朱氏、李氏、左中允劉理順並其妻萬氏、妾李氏及兒子、奴僕婢女滿門共十八人,太長寺少卿吳麟徵,左庶子周鳳翔與他的兩個妾,檢討汪偉與他的妻子耿氏,戶部給事中吳甘來,御史王章,御史陳良謨與其妾時氏,御史陳純德、趙饌,太僕寺丞申佳允,吏部員外許直,兵部郎中成德並母張氏、妻張氏及子,兵部員外金鉉並母章氏、妾王氏及弟錝,光祿寺署丞於騰蛟並妻,新樂侯劉文炳並祖母與弟,左都督文耀及妹、子孫男女共十六人,駙馬鞏永固並樂安公主及子女五人,惠安伯張慶臻並闔門男女,宣城伯衛時春並闔家,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錦衣衛千戶高文采並一家十七人,順天府知事陳貞達,副兵馬司姚成,中書舍人宋天顯、滕之所、阮文貴,經歷張應選,陽和衛經歷毛維、張儒士、張世禧並二子,百戶王某,順天府學教官五人,俱失其姓名,長州生員許琰,俱死之。諸臣死難,惟孟兆祥守正陽門,死於門下。王章、趙撰罵敵而死。範景文、申佳允、劉文炳、衛時春赴井,金鉉、滕之所、阮文貴、張應選投御河,施邦曜飲藥,凌義渠扼吭,鞏永固及樂安公主、張慶臻自焚。其餘皆投環自縊而死。

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崇禎帝與皇后葬入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葬於十三陵思陵。” 。

崇禎帝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毅宗、思宗。

清朝上諡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

南明弘光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崇禎皇帝的遺囑中,“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讀此,無不為之動容。崇禎皇帝的勤勉無人能敵。

大明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遺言: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除了清除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外,還勤政廉潔。

據有關史料記載,崇禎帝勤政到為處理公文徹夜不眠。一次,他去慈寧宮拜見宮中最有威望的劉太妃(崇禎帝祖母輩)時,竟然坐著睡著了,劉太妃命人拿來錦被給崇禎蓋上。崇禎醒來後苦澀地說,為處理公文,召見群臣他很少能休息,已經兩夜未眠,說罷與劉太妃相對落淚。崇禎帝白天在文華殿批閱奏章,接見群臣,晚上則在乾清宮看奏章,遇到軍情緊急時便連續幾晝夜不能休息。

崇禎帝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除了照例應免日期之外,每日視朝,並參加日講和經筵。一日,他參加日講時,由於疲憊不堪,隨意把腳放到臺楞之上。當時日講官文震孟正好講到《尚書》中“為上者奈何不敬”一句,便抬眼注視皇上翹起的腳,崇禎帝不好意思地以袍袖遮掩,把腳徐徐放下。可見,他對日講也是認真對待,並非敷衍了事。

崇禎帝上任伊始,發出"丈官不愛錢"的號召。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一直以身作則:當政17年,宮中沒有進行任何營建,吃穿俱不講究。

如果崇禎皇帝不死,真有良策保大明不亡嗎?

答案是不見得。

關於崇禎皇帝之死,許多人對此抱著不死不亡國的假想。但歷史沒有假如,綜合網友的假想,整理為四策。

第一策,和皇太極議和,冊封皇太極為遼東王。此時的滿清,剛從原始部落發展起來,沒見過世面,也沒有很大的野心,他們的地盤都是從別的部落搶來的,他們所需要的就是地盤合法化,並得到一個體面的封號,佔領全中國,皇太極想都不敢想。此時遼東大部分不在大明手裡控制,反而在此耗費大量錢財軍力,不如順水推舟,封皇太極為遼東王,名義上還要尊大明皇帝,但擁有高度自制。至少能扭轉這種各種力量互相不服的局面吧,不說收復故土,劃江而治可以吧。

第二策:肅清內部,加大工商業的稅收,減少農民的稅收等。

第三策,遷都南京,全力剿滅李自成。

第四策,與李自成議和,李自成雖然號稱闖王,但那是自己封自己的,如果崇禎皇帝給李自成加封闖王,相信李自成也會賣力共同對外,滿清必敗。

如果加封李自成為闖王,那麼李自成肯定的兵力和物力肯定會強大,那麼滿清滅亡後,崇禎皇帝面對的將是一個強大的李自成。其實明末的局勢,和 918事變以後的民國 局勢非常相似, 我們來對比一下, 崇禎 好比蔣介石,滿清好比日本人,李自成好比毛周朱 。如果蔣介石一面抗日,一面剿匪,兩面作戰,最後的結局就是崇禎的結局,中國也會讓日本人佔領,一切重複1644年的樣子。同理反推,如果崇禎和李自成講和,共同抵抗滿清,其結果是滿清必敗,但李自成會壯大,大明暴發內戰,最後,崇禎退位,參考1945-1949年的中國和蔣介石結局 。這也就是“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因。故而,最好的一策是與滿清議和,然後是肅清內部,最後一招才是遷都南京。此策最起碼可保大明王朝一百年無憂。

事實上,崇禎皇帝的性格決定他以上策略均用不上,終究是要丟掉大明江山的。

崇禎皇帝可謂是吝嗇至極。

大家都知道崇禎皇帝募捐的事情,有一個60多歲的老頭,來到戶部,熱淚長流,捐出了自己畢生積攢的400兩銀子。崇禎得知後,馬上給他賞了一個“錦衣千戶”之職。內閣首輔魏藻德,捐了500兩;太監首富王之心,捐了1萬兩……崇禎的意思是“以三萬為上等”,但沒有一筆達到此數,最高一筆只2萬,大多數“不過幾百幾十而已”,純屬敷衍。更多的權貴在哭窮、耍賴、逃避,一時間什麼奇葩事都出來了:有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練攤,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此房急售”……就連崇禎皇帝岳父周奎在亡國之際,依然試圖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勤儉節約的清廉官員,舉例說家裡窮得只能買發黴的米吃。他堅定地給皇帝女婿的計劃打了個一折,只肯捐1萬兩。可見,當時貪腐情況。據說:明朝末年國庫內藏白銀3700萬錠,金100萬錠,每錠500兩,皆銘有永樂年號。

另一方面卻優柔寡斷,心中存疑。

為剿流寇李自成,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加上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陝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而江南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遭大水,崇禎十四年有旱蝗並災,十五年持續發生旱災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了十分脆弱的狀態,盜匪與流民並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這個時候加上滿清,可謂是內憂外患。

大明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遺言: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崇禎帝的濫殺也日趨嚴重, 總督中被誅者七人, 巡撫被戮者十一人。

崇禎亦知不能兩面作戰,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鑑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為與滿人和談為恥。因此崇禎帝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為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崇禎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崇禎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明朝末年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崇禎帝又想和滿清議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因洩漏議和之事被處死,與清兵最後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禎帝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監杜勳投降,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禎帝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

大明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遺言: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太監王廉急告皇帝,崇禎帝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崇禎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勳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崇禎帝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崇禎帝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 同時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麼女—昭仁公主。崇禎帝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后自盡。懿安張皇后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自縊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帝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大明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遺言: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