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米粉 豆漿 炒米粉 麵條 早範ZAOFUN 2017-05-09

沈宏非說:“不管我身在何方,胃總指向家鄉的方向”。對於莆田人來說,走到哪忘不了的一定是一碗麵和一碗粉。

莆田滷麵

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莆田滷麵

滷麵是莆田款待親朋好友的一道主菜。莆田滷麵的關鍵在於麵筋、熬高湯和配料上。瘦肉、香菇、蝦乾、乾貝、牡蠣、蟶、韭菜是必備的配料,正宗的莆田滷麵還會加上紅菇,料足味美。

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莆田滷麵

雖名為滷麵,但實際上面裡既沒有滷水也沒有滷肉。而之所以叫滷麵是因為它是在文火中慢慢燉出來的,讓高湯和配料的味道滲透到麵條裡邊,湯汁濃稠,麵條入味。面出鍋3至至5分鐘,就要開吃了,否則麵糊了口感就差了。

媽祖面線

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媽祖面線

莆田是媽祖文化中心, 在莆田的早餐文化裡,媽祖面線是當之無愧的狀元。面相好,色彩豔麗,搭配和諧,裡面的配菜有點脆也有點焦,算是一種複雜的口感。

清晨,吃上一碗媽祖面線,那幸福感恐怕也只有自個兒可以體會了。

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媽祖面線

媽祖面線在福建莆田沿海地區的民間風俗中,賦予了良好的意願。它不僅是當地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早餐佳品。還存在著一種信仰: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

豆漿米粉

沒吃過也沒聽過的人可能一臉懵逼,這是什麼鬼,如果是生活在建甌的人第一感覺應該是他們家鄉的豆漿泡米粉,但實際上莆田的豆漿米粉是炒著吃的。是的,你沒看錯,炒著吃。

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豆漿米粉

在莆田,豆漿米粉應該算是最親民的一種早餐了,莆田的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看見豆漿米粉的身影。豆漿燒開後放入米粉撈起,炒鍋燒熱放入生油,加入醬油、味精,再下米粉翻炒均勻,加入蔥油拌勻,之後裝盤灑上花生米,合著豆漿一起上桌。

興化炒粉

在莆田,興化粉算是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了。白如雪,細如絲,略有米香味。它可是中國最早的快餐之一,價廉物美,名揚海內外。條細而勻,輕鬆晶瑩,煮炒熟,獨具一種風味。

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興化炒粉

在當地,興化炒粉還有一個典故。

傳說北宋治平年間,興化軍主簿黎畛受命朝廷,在莆田興建木蘭陂水利工程。為了解決大批民工的造飯問題,他與民工共同研討,用白米加工製成了易熟快食的米粉,從而節省了造飯時間,加速了建陂工程。

黎畛去世後,民工們就用米粉和米酒祭江,並修建廟宇以示懷念。黎畛的子孫把製作米粉的工藝傳承下來,從此興化米粉興而不衰。

莆田煎粿

莆田煎粿類似於我們常說的雞蛋餅,但卻有它獨特的地方。它是將舂米時篩出的碎米磨成米漿,配上韭菜、芹菜、綠豆芽等,用油煎幹而成。煎粿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蟬翼,食來脆口,真真妙不可言。

粉面愛好者的天堂——莆田

莆田煎粿

莆田煎粿的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相傳在唐朝時,妙應禪師想在石室巖蓋一座寺廟,但是到哪去要這麼多的磚瓦杉木呢?一天晚上,他想到了一個法子。 第二天,妙應禪師對遊人香客說:天上仙公要雲遊到石室巖。但只有那些勤勞的人們才能看得見的。誰要看仙公,需隨手帶一磚一瓦到巖洞來。沒過幾天,杉木石料堆積成山,禪師趕緊請建築工建廟。一座高大的寺廟很快就蓋起來了。

為了答謝大家,妙應禪師親自下廚。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漿,調好了味道,用瓢灑在鐵鍋裡,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後,把炒熟的花生仁搗碎,拌著蔥花,撒向煎粿上。禪師煎了七天七夜,用他親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勞遊人香客們,大家嘗後無不叫絕口。

從此,煎粿成為莆田的一種風味,經久不衰。

莆田的早餐文化與悠久的歷史相承,具有獨特的文化底蘊。每道早餐特色,往往都帶有一個吉祥的寓意或美妙的故事,令人品味無窮。深受四方食客的歡迎。

想要了解更多各地特色早餐,請來早範早餐(zaofan630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