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車企入局網約車!新特旗下新電出行上線,下沉三四線城市

繼有鵬出行、如祺出行近期紛紛上線後,又一車企宣佈進軍出行領域。

南都記者從造車新勢力新特汽車獲悉,旗下出行品牌“新電出行”於6月27日正式發佈,該出行品牌將融合“電動”、“出行”、“充電”、“智能”四大板塊,為用戶提供便捷出行,同時,新電出行平臺的上線將加速新特“經銷+運營”模式的深化落地,為經銷商帶來更加多元的盈利方式。

又一車企入局網約車!新特旗下新電出行上線,下沉三四線城市

“我們不是再去做一個像滴滴這樣的平臺,我們在23個省份、70多個城市有80多家D.BOX店,去年我們就在思考,希望和經銷商合作,能夠成為除了賣車以外更升級的一種綜合性的出行服務商,在這樣的一個商業邏輯下,我們從去年開始佈局出行。”新特汽車CEO先越表示,早期的佈局優勢,將成為新電出行與其他出行平臺不同的差異化優勢。

據悉,新電出行還與美團打車、攜程旅行、悟空出行等合作伙伴完成了戰略合作簽約。

再次施展“農村包圍城市戰略”

先越在發佈會上表示,在車市下行的大環境,新電出行的推出,是新特汽車站在十字路口上進行的堅定思考,“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和籌備,新電出行形成了集網約車出行、新能源共享汽車、出租車、旅遊租車等服務為一體的多領域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構建了更便捷、更智能的系統化出行解決方案。”而在區域的選擇上,新電出行沒有在一線城市與各個出行品牌“硬碰硬”,而是深耕三四線的大眾市場,根據消費者需求,定製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又一車企入局網約車!新特旗下新電出行上線,下沉三四線城市
新特汽車CEO先越。

“我們如果只是去生產汽車、銷售汽車,那麼對我們的利潤,我們的市場競爭都會帶來巨大的挑戰。”先越表示,通過在平臺加以創新,將可以獲得更大的產業模式和市場空間,因此才對外正式發佈出行平臺。

事實上,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新特汽車從規模和知名度來說,並非排名最前的幾家,但新特憑藉“農村包圍城市”的佈局戰略,並不刻意爭奪一線城市市場,反而在銷量規模和經銷商佈局上,領先造車新勢力,其80多個合作伙伴,將助力出行業務進一步落地。

在具體的運營模式上,新特汽車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陳健介紹,新電出行將結合新特汽車和經銷商,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打造的一種運營模式。

陳健表示,該運營模式主要有四大優勢:一是新特汽車將負責打造符合出行需求的產品;二是D·OS系統為專屬的智能網約車系統,可以提供安全的監控、智能規劃、豐富娛樂、便捷操作等等;第三則是80多個線下經銷商渠道,每家經銷商都擔任經銷以及運營的角色,例如每家店都具備充電的職能;而第四點則是通過美團、高德、攜程等合作伙伴導入優質的流量。

又一車企入局網約車!新特旗下新電出行上線,下沉三四線城市
新特汽車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陳健。

“我們不僅提供出行服務,而是一套完整的出行解決方案,通過新特汽車不斷創新,通過新電出行的不斷導入,通過廣大經銷商和我們的運營服務商加強自身的轉型,將經銷和運營的模式堅定的走下去。”在陳健看來,新特汽車創新推出了獨有的“經銷+運營”模式,將為為經銷商開拓了更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不同於其他平臺的“中間路”

其他造車新勢力進軍出行,往往會先在某一個地區試運營,例如威馬的即客行在海南搭建租車體系,網約車領域也只是跟美團合作在上海試運營,小鵬汽車的有鵬出行在廣州低調試運營。即便是傳統大型汽車集團——上汽和廣汽,其網約車項目也只是在上海和廣州率先運營。

與之相比,在資金實力上不算最突出的新電出行,其擴張版圖似乎要更大一些。按照計劃,新電出行會先在貴州、重慶以及成都等區域先運營,並且在更多三四線城市開發運力。

“(和其他車企相比)我們走了中間的路,並且採取錯位競爭,我們其實還是做比較有把握的區域,這是出於以點帶面的考慮。”先越告訴記者,“我們有些點,例如成都和重慶,是和政府有深度合作的,這裡的市場非常大,這些是我們的重點市場,其他大的平臺也有幾個核心城市的市場,這些市場的運力可能佔它整個份額比較大,我們的核心是先做好成都、重慶、貴州的市場。”

除此之外,先越認為,依託三四線城市的經銷商,有利於開拓當地的運力,“三四線城市的出行運力競爭,沒有這麼激烈,因為沒有人去給它做運力。”先越表示,如果在當地開發運力,還需要開辦公室等,這會增加很多成本,“因此,和經銷商的合作,能節省很多的合作,所以我們的速度非常快,我們走得其實就是中間路線。”不過,先越也坦言,目前的出行市場,面臨著一二線城市難進去,三四線城市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等難題,“但網約化始終是趨勢。”

在他看來,發力出行,可以讓經銷商不再只依賴賣車創造利潤,規避了許多不確定性,與新電出行而言,也有利於控制當地的牌照以及資源,並通過多樣的產品、金融方案,在成本和利潤上取得優勢。

不過,就當下網約車各方勢力而言,隨著市場擴張,每個地區的運力管理,以及風控壓力、資金壓力也會成倍地放大,這也是多個出行品牌不敢貿然“廣撒網”的原因,對於新進入者新電出行來說,要面臨的挑戰依然極大。

採寫:南都記者 鍾鍵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