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一個“鄉土畫家”的丹青情懷

美術 大麗菊 藝術 國畫 張家口新聞網 2017-05-16
張家口一個“鄉土畫家”的丹青情懷

趙棟正在繪畫。

張家口一個“鄉土畫家”的丹青情懷

趙棟的獲獎作品《大麗花》。 耿俊 攝

記者張進寶

“這是《梅蘭竹菊圖》,這是《大麗花》,這是《牡丹》,這是《四季花卉》,這是《花開富貴》……”5月10日,走進陽原縣昌盛西街趙棟“繪畫工作室”,趙棟向我們一一作著介紹,牆上掛滿了他的繪畫作品,趙棟說,至今,他已經創作了近百幅作品。

從小酷愛繪畫藝術

“我練習繪畫,一是靠天賦,二是靠愛好,三是靠勤奮,從小就喜歡寫字繪畫,見了啥畫啥。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在腦子裡打下烙印。”在趙棟的繪畫工作室裡,他放下手中的筆,和我們聊了起來。

趙棟是陽原縣辛堡鄉侯家莊村人,今年75歲。小時候,家裡不富裕,買不起書本,因此他非常刻苦,經常是一個作業本正反兩面用。因酷愛繪畫,經常用樹枝在地上畫花鳥,常常受到老師和村裡人的稱讚。

1958年,趙棟考入了陽原師範。在學校裡,美術老師教授工筆花鳥的畫法,奠定了他的美術基礎。老師經常把他畫的畫當作示範作品,讓同學們臨摹。

1962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馬圈堡鄉馬鞍橋村任教。1964年,他被調到縣文化館。

文化館館長是從美術學院畢業的,趙棟和館長在一起工作期間,和對方學了不少工筆花鳥的繪畫知識,勾線、分染、罩染、復勾等繪畫過程,他都一一學會了。

此後,他又從文化館調到縣電影院,畫水粉宣傳畫,主要畫人物,這讓他對繪畫的色彩、透視關係等有了更新的瞭解。

沒有上過專業院校,更多是在實踐中學習,剪紙、畫鞋樣,畫牆圍子等,這些趙棟都幹過。正是這些實踐,為他以後從事繪畫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工作變動不棄畫筆

“我從小喜歡牡丹,因為母親就喜歡牡丹,每次母親到鎮上趕集,買回的被褥面的圖案上都是牡丹。母親說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大氣、豔麗,象徵著吉祥、富貴。”趙棟說,母親愛牡丹,希望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由於受家庭的影響,趙棟也喜歡上了牡丹。

在陽原縣農村,有句順口溜,叫“石榴牡丹,人人喜歡。”意思就是說當地的農民特別喜歡石榴和牡丹,所以,在農村的文藝市場中,對於牡丹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因此,他選擇了畫牡丹。

在馬圈堡鄉馬鞍橋村任教時,趙棟就給村民畫牆圍子,畫的主要內容也是以牡丹為主的《花開富貴》、《國色天香》,每次聽到老鄉的讚美聲,他就有一種成就感。

“不管工作如何調動,我始終沒有放棄繪畫,尤其是畫牡丹。自從我買來王雪濤的畫集,看到他的小寫意的牡丹,我就放不下手了,越畫越想畫,越畫越覺得有意思。”趙棟說,他對牡丹情有獨鍾。

過去條件艱苦,沒有宣紙,他就用麻紙代替。由於麻紙經常洇,每次作畫前,他就用礬水和膠在麻紙上重新刷一遍,但是還會遇到一些問題,礬水濃了,畫不上去;礬水淡了,依然還是洇。

在藝術的道路上,學無止境。1989年至1992年,趙棟又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張家口分校學習。畢業時,趙棟創作了一幅牡丹畫,該幅畫作被作為優秀作品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進行展出。趙棟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活到老,學到老。”這是趙棟不斷完善自我的動力源泉。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書畫藝術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作為一個書畫愛好者,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只有學習,從知識中吸取營養,才能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創作出老百姓喜歡的作品。”趙棟說,繪畫藝術也需要在傳承中不斷髮展創新。

在趙棟簡陋的“繪畫工作室”內,擺放著許多工具書,有《中國名家畫集系列》、《孫其峰畫集》、《王雪濤畫集》、《神州詩書畫報書畫家》、《中國書畫入門》、《中國畫名家技法》、《怎樣畫牡丹》、《中國現代花鳥畫全集》,趙棟介紹,現在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來學習,臨摹、研究名家名畫。

“我們張家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書畫家們創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這片沃土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畫家,都是我學習的榜樣。”趙棟不但向書本學習,還注重向身邊的老藝人和書畫家學習,書法和繪畫技藝得到提高。

“藝術無止境,追求無止境,我儘管從小學習繪畫藝術,也創作出不少作品,別看今年已經古稀之年了,但我現在仍然是我市繪畫界的一名新兵,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現在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完善自己。”趙棟說。

從2012年開始,趙棟集中精力畫國畫,並受到省美協副主席、張家口美協主席錢宗飛和畫家諸立民的指點,使趙棟的繪畫藝術得到不斷提高。

精心創作喜獲銅獎

“這是我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創作的《大麗花》,榮獲了2016年‘大美張家口家鄉畫家畫家鄉’美術作品展銅獎。”在趙棟的書畫室裡,懸掛著一幅他的獲獎作品《大麗花》。

趙棟說,大麗花和牡丹有相似之處,大麗花是張家口的市花,是咱家鄉的花,於是,他把參賽的作品定格在了大麗花上。

為了更好地創作好《大麗花》,他到河南洛陽看牡丹花,與專業技術人員瞭解牡丹的生長習慣與習性,對牡丹的特性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在河南洛陽學習期間,他仔細觀察了牡丹的開花過程,還對牡丹的開花專門進行了速寫和素描,至今還保存著上百幅的牡丹速寫和素描的作品,成就了以後的獲獎作品《大麗花》。“那段時間對我來說太珍貴了,去一趟河南不容易,所以分分秒秒都珍惜。”回想起那段經歷來,趙棟仍記憶猶新。

回到家鄉後,趙棟把自己關在一間小屋子裡,把自己到河南關於牡丹的素描和速寫作品,拿出來反覆琢磨,與大麗花的根、莖幹、葉、花等部分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和對比。經過半年、12次的創作修改,最終創作出一幅飽含深情、大氣磅礴的國畫《大麗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