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畫風水流變

美術 國畫 山水畫 董源 湯勝天 湯勝天 2017-08-27

中國畫的“風水”從畫史上看,是北山南水合為一體,成為他的“藝術風水”學。從五代發端,至南宋而逐漸確立,發展到元、明、清,完全是以南方(江浙)為重心了。這與中國畫中水勢的流走是相一致的。山水如畫風水流變

山水如畫風水流變

在隋、唐五代,中國山水畫中多頂天立地,全景觀照式的描寫。巨峰雄峙,深山大壑,如荊浩《匡廬圖》、關仝《山溪待渡圖》、董源的《溪岸圖》等;發展到北宋的三座大山—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推為極致。其中尤以水的表現極為豐富生動,變化姿靈:或高山細泉,或一線飛瀑,或三疊懸掛,或奔瀉匯湧,水勢迴流掩現於群峰之間,“敲得眾山俱響”。漸漸的,視覺方式一變,出現了山水長卷的妙筆傑構,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趙幹《江行初雪圖》、王詵《漁村小雪圖》、趙佶《雪江歸棹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山水畫中水漸為主角,成為山水畫的動力和靈魂。水面之愈來愈見開闊,至元代山水畫中大興,可謂處處水墨江南。中國畫的風氣真是大變了。

山水如畫風水流變

山水如畫風水流變

中國畫中,“風”是空白,“水”是筆墨(用筆、線描、渲染)。看畫看風水,宋畫密緻,元畫疏淡。山水畫的長幀巨構中,正好透出風水的祥瑞佳妙。在我們賞析五代董源《龍宿郊民圖》已經初探到他的風水玄機。

山水如畫風水流變董源所創造的水墨山水畫新格法,當時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隨,後世遂以董巨並稱。在宋代,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欣賞董巨畫派之外,一般論者對董巨的風氣漸開。湯垕認為:“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如(董)元又在諸公之上”,對董源有了新認識。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吳門派,更奉董源為典範,明末“南宗畫祖”,但實際上卻是在祖述董源。元代黃公望說:“作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清代王鑑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鍾王,舍此則為外道”。董源在後世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是罕見的。《龍宿郊民圖》採取深遠構圖,視野悠遠,遠近景色一覽無餘,山勢平巒,山體婉延、遠水近湖,連成一片,整個畫面無雄奇之險,無突兀之石,典型的南國丘陵風貌。技法上釆用較為柔和舒展的線條勾肋山形,披麻細皴增強土山質感,柔和溫潤,近樹遠影皆用水墨點簇而成,造型生動,疏密有致,山上山下或磯石成堆,或幾方大石點綴其中,使畫面不再單調,整個畫面用淡墨淡色渲染,協調統一,氣韻生動。是一幅畫史上很有價值的藝術風水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