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美術 白金漢宮 英國 油畫 書都撕了糊糧屯兒 書都撕了糊糧屯兒 2017-09-15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受邀為英國女王畫肖像寫生

陳衍寧的肖像畫在歐美贏得盛譽,

人們在他的畫作中感受到一種潛在的詩情畫意。

那藏在氣質裡、含在品味中、

映在意像間的東方神韻,

顯然來自他中國傳統的藝術修養。

美國當代著名評論家鄧尼斯·韋曼認為,

陳衍寧對光與透視處理的無懈可擊、

構圖具有震撼力與想像力,

對所繪客體神韻擁有驚人的洞悉力,

“陳衍寧的藝術真正跨越了文化與歷史,

蘊含著一種宇宙的永恆的信息”。

他盛讚,陳衍寧的作品

“是一種堅實完美的審美結合,一個跨越空間的視界”。

國內著名評論家也認為,

陳衍寧是第四代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英國女王為陳衍寧做模特

1986年,陳衍寧去美國留學。

1991年,他獲得英國藝術家協會

主辦的肖像畫比賽大獎,

於是開始在國際油畫畫展上暫露頭角,

被英美的富翁和豪門邀請畫像。

他也曾為緬甸的昂山素季畫像,

並且三次進白金漢宮為菲利普親王造像。

1999年5月,陳衍寧再次

被邀請進入白金漢宮,為英國女王畫肖像寫生。

女王盛裝端坐,為他擺姿勢。

因為繪畫時間比較長,中途女王有點累了,

用英文問陳衍寧:“我能不能休息一下?

”陳衍寧笑著答應了,女王走過來和他聊天,

看了他的畫作,感到很滿意。

後來,他回到家重新創作女王大半身肖像畫,

那張畫完成後,

在白金漢宮舉辦了女王肖像畫移交儀式,

女王再次接見了陳衍寧。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與菲利普親皇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英皇肖像 1999年

陳衍寧:走進白金漢宮的中國畫家

2013年的倫敦蘇富比私人洽購會上,

在懸掛著諸多“拉斐爾前派”

以及洛可可時代西方畫作的牆上,

有一幅來自東方的作品《韻》。

這幅畫作被英國羅傑斯勳爵買下後

送與安妮·伊麗莎白·路易斯長公主,

從此走進白金漢宮。

而這幅畫的作者就是中國畫家陳衍寧。

“陌生”的第四代油畫家主力軍

陳衍寧並不是中國油畫中的新人,

但和陳丹青、羅中立以及楊飛雲等人比起來,

國內市場對於他的作品並不那麼熟悉。

然而,陳衍寧的名字

早在七十年代就為中國畫界所熟知。

他的作品不斷在全國美展上出現。

在1974年的全國美展上,

他的油畫作品《漁港新醫》得到業內普遍好評。

陳衍寧是位多面手,他主攻油畫,

也畫水墨和連環畫,具有很全面的寫實造型能力,

也有一雙觀察敏銳而細緻的眼睛,

能巧妙地將生活現象提煉為感人的藝術形象。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和維珍航空總裁布闌遜在一起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與家人

著名美術史學家邵大箴曾評論道:

“因為二十世紀中國經歷了太多的戰爭和苦難,

一代代藝術家的理想遭到無情的挫折和毀滅。

以徐悲鴻、林風眠為代表的第一代人

因沒有實現創作油畫的鴻篇鉅製而抱憾終生;

以董希文、王式廓為代表的

第二代油畫家的藝術才智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第三代油畫家喪失了最可貴的十年,

在“文革”之後他們急起直追,

但已有創作精力和革新銳氣開始消滅之跡象。

時代呼喚第四代和第五代人的出現。

在那個改革新風剛剛吹進國門的年代,

陳衍寧、陳逸飛、陳丹青、程叢林、羅中立等

一代新人應運而出,為中國油畫界增添了無限生機。”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享譽歐美的中國肖像畫代表

1984年,美國商人赫夫納

應邀到中國考察石油開發業,其間參觀了不少畫展。

中國油畫家堅實的造型能力和純熟的技法,

抒寫著屬於東方的含蓄與溫情,

這使看慣了當代西方畫家那種前衛畫風的赫夫納,

彷彿聽到了歐洲遺失已久的傳統的回聲。

這一發現,使這個一向喜愛藝術的美國人,

決心要把這些年輕的畫家和作品介紹到美國。

陳衍寧、王懷慶、王沂東和艾軒

得此機會先後去了美國留學考察。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西窗聲動  布面油畫  2009年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雪芹弄箏 2010年

陳衍寧語錄

藝術家應該是發明家,此話有理。發明權只屬於科學家,不屬於投機家。因循守舊、撿人牙慧,庸碌一生將一事無成;而裝腔作勢、故弄玄虛,把藝術當賭博此路亦不通。人有人格畫有畫格,畫無風格則沒有生命,而畫格之形成並非臆造可為。畫如其人,畫格的形成又自然又不全自然,這是客觀與主觀的產物。

“語不驚人誓不休”,藝術要有強烈的魅力方可驚人。畫展中觀眾能在一幅畫前站二十秒鐘就不簡單,畫要驚人更不容易。驚人當然不是指譁眾取寵,樸素也能驚人。米勒的《拾穗者》就很驚人。

一般來說具有特殊性的畫容易引起人的注目。相信畢加索的畫第一張出現必然令人看不習慣,看多了就成了自然,甚至有些畫法發展為程式。這說明特殊性很重要,不一般則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大的感觸是繪畫性與文學性的區分。繪畫過多表現文學性則容易不感人,這是思維方法的問題。過去受情節性繪畫影響較深,情節性繪畫有可取之處,但不是唯一的。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白紙扇·檀木扇 2004年

從小養成凡構圖必須表現一個文學性主題,畫面包羅甚豐,某種造型因素必代表某種思想,如空間的深遠表示理想等往往容易誇大了美術的藝術容量;而馬蒂斯所說賞畫要達到的“安樂椅作用”又是另一極端。

因此我覺得必須正視美術這個藝術種類的藝術容量。美術是用視覺形象感染人、教育人,任何擴大或縮小美術的藝術容量都是不適合的。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 2001年作 昨夜無風

1987年,赫夫納在紐約舉辦《中國當代油畫展》,巨幅宣傳海報上印著陳衍寧的《母與子》,美國藝術雜誌《SUNSTORM》亦選它作為同期舉行的紐約世界藝術博覽會專刊的封面。畫面中那個質樸的山村母親,懷抱幼兒,那種抱滿一懷的幸福似乎擁有了全世界。

畫展很成功,赫夫納在曼哈頓市中心辦起了赫夫納畫廊,專門經管中國油畫,掀起一陣中國油畫熱。當英國商界名人安妮塔在曼哈頓參觀陳衍寧的個人畫展時,對《母與子》一見傾心,臨赴機場前,她一口氣買下陳衍寧的3張作品帶回英國,同時也把陳衍寧的魅力帶到了倫敦。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 2005年作 春宵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 2004年作 新夢初覺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 2004年作 夏涼圖

1990年,陳衍寧在安妮塔的邀請下參加全世界享有盛名的英國肖像畫比賽,並榮獲了大獎。按照規定,得獎者要為英國當代傑出女性造像,陳衍寧於是赴倫敦為英國著名歌唱家蘇珊造像,完成後正欲回美,卻接到通知說另一傑出女性對原指定的得獎畫家所畫的肖像不滿意,指名要求陳衍寧為她趕繪另一幅肖像,她就是英國大名鼎鼎的女演員珍妮·阿瑟。

一人為兩個傑出名人作畫,並同時發表在英國《時尚(VOGUE)》雜誌上,陳衍寧自然成為這次大賽的焦點,名字傳遍倫敦的藝術圈和社交界,甚至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及菲利普親王也請陳衍寧進宮造像。這幅畫像完成後深得女王的認可,女王破例主動與陳衍寧合影。這副畫作也被英國郵政局製作成紀念郵票廣泛發行。

國際藝術界驚訝於一向以傳統肖像畫文化自負的英國人,卻如此認可一位來自東方的油畫家。自此,請求他繪像的貴族與名流絡繹不絕,短短半年就排了40餘位。陳衍寧由此在美國和英國肖像畫界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少有依靠一級市場而不是拍賣在國外出名的中國畫家。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 2005年作 三扇圖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 仲夏夜的微風

油彩薈萃下的東方情懷

陳衍寧不熱衷於歐美的“觀念藝術”,

也沒有使用千奇百怪的材料,

他的肖像畫作,瀰漫著一種炫目的光感,

表現出真誠的力量,

或折射出對象最為吸引人的理想化的一面。

聲名顯赫的實業鉅子也好,無憂無慮的少年也好,

其真切生動之狀呼之欲出,

表現出畫家對西方當代不同層面人物生活的敏銳觀察。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陳衍寧最善於在平凡的題材中表現他高超的技巧和敏銳的觀察力。《韻》這幅油畫並無特別的造型,亦無炫目的色彩,粗看只是三名恬靜的女子站在大鏡子前,細看原來畫面分成鏡裡鏡外兩個天地,三名本來神態各異的女性和扇子,組合在一個大鏡子裡,變得深沉與懸疑。三個不同的扇面散發著獨特的東方韻味。

個性謙和沉靜的陳衍寧,和追求新潮的藝術家很不相同,生活有規有律,畫室收拾井然。他用他的專注和潛心印證著“樸素也能驚人”的真理,中國國際藝術研究會副主席鄭勝天教授評價其人其畫:它不是海灘上呼嘯而去的潮頭,但卻是大洋深處一顆耀眼的明珠。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少女和扇  布面油畫  2000年

他,走進白金漢宮為英女王畫像的中國畫家!

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 1972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