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生長在臺灣的莊祖宜是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卻意外轉行做了廚師。婚後12年,跟著當外交官的先生Jim Mullinax先後12次搬家,無論紐約、香港、雅加達……在一個個陌生的城市,莊祖宜都能從賓客變成主角,用鍋鏟“炒熟”一個又一個異鄉。

如今,身為美國駐成都總領事夫人的她,已出版了3本暢銷書,還製作一系列教人做菜的視頻,在飲食界和文化圈成為紅人。她甚至把老公都“煉”成了“麻辣味”。這位個性女子,用美食向人們示範了一種全新的人生選擇。

莊祖宜:“下得廚房”的美國外交官夫人

Jim Mullinax莊祖宜和兩個兒子。(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美味關係》裡的“茱莉婭”

綜合微信公號“大家”、《婦女》期刊報道,大學畢業後,莊祖宜先在哥倫比亞大學唸了2年人類學碩士,之後又攻讀6年人類學博士,所有的資格考都過了,這時她已然成為了博士候選人,但就在準備畢業論文的那一年,劇情突變。

她選的研究方向是ABC美籍華人迴流,因為非主流,結果寫了又改,改了又刪,怎麼寫都不對。論文讓她寫得背痛、眼痛、肚子痛,還讓她很頭痛,做夢都會夢到腦子裡長腫瘤。莊祖宜即將崩潰時,只想在做菜中得到安慰。“看著蔥蒜辣椒噼裡啪啦地在油鍋裡彈跳釋放香氣,那種滿足感是非常真切踏實的。”

結果莊祖宜意外發現,洗菜、切菜、淘米、醃肉這樣熟能生巧的動作,比任何一種活動都能安撫她的焦慮。一路下來做研究沒什麼進展,在洗手做羹湯舒緩心情的過程中,她的廚藝倒是精進不少。

2006年8月,莊祖宜隨著新婚不久的老公Jim Mullinax搬到波士頓,發現了傳說中的劍橋廚藝學校。就如同電影《美味關係》的女主角茱莉婭(原型為美國著名廚師朱莉婭·查爾德)一樣,莊祖宜終於找到了讓自己真正心動的廚房。30歲的她,在頓悟了自己的人生志趣所在之後果斷放棄讀博,轉投廚房,學習法式料理的專業烹飪課程。

在別人看來,一個即將畢業的準博士忽然要改行去做廚師,這實在是太荒唐了。但在莊祖宜心裡,卻是一種本能。遞交申請後的那天晚上,莊祖宜看朱莉婭·查爾德的傳記。她曾經是美國外交官的妻子,在隨丈夫到巴黎工作時,被法國美食征服了。36歲才開始學做菜,最終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大廚和美食節目主持人。朱莉婭的故居就在莊祖宜住處的附近,莊祖宜還特意去拜訪,感到了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

在劍橋廚藝學校裡,莊祖宜第一次學做麵包、熬清湯、開生蠔,甚至要拿刀從雞屁股伸進腹腔,為一隻全雞去骨並保持雞的形貌。畢業考的時候,她做了茶香薰鴨和煎牛排搭配漸層波菜糕,深受好評。更因為全年筆試平均95分以上,得到“High Honors”榮譽獎。

莊祖宜:“下得廚房”的美國外交官夫人

莊祖宜(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接著,莊祖宜隨她的外交官先生移居香港,在國際高級餐廳Amber擔任學徒,一天工作超12小時。一天,因為採購到的甜菜葉過季了,掌心大的葉子得按紋理修剪成指尖大小,莊祖宜全身筋骨痠痛,一個人蹲在角落裡修剪到崩潰,但並未抱怨半句。一切只為了實現心中的強烈渴望——成為一位專業的廚師。

因為多了文化人類學的素養,莊祖宜常常把在廚房裡的工作當成田野調查,對廚房百態、食材應用與當今飲食風潮有很精闢的觀察。這些心得與學廚歷程,被她寫成一篇篇清朗詼諧的散文,發在她的超人氣博客“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中。這種獨特的視角,讓她很快就贏得了大批“粉絲”。

2009年4月,莊祖宜出版了《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一書,馬上獲得各大書店和飲食名人推薦。

莊祖宜學藝成功後的夢想是開一家餐廳,當個大廚。但在2010年,她又得隨先生的工作變動來到上海,一住就是3年,而且兩個兒子先後出生,她的大廚夢只好擱淺。

做了母親之後,自己帶娃的莊祖宜一天有時只能睡4小時。好在孩子永遠是大人的開心果,有了孩子後無論是工作還是照料家人的生活,似乎都更具能量。她說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為母則強”,面對喜歡的事,你總能夠找到各種平衡的方法。有時她在做菜,孩子就在一旁玩打蛋器,說不定這也是對未來美食家潛移默化的早教培養呢!

嶄新的生命歷程,激發出更多豐美的飲食文學篇章。延續著以往輕鬆有趣的筆調,莊祖宜繼續帶著一名廚子的熱情率性,與曾經作為人類學研究者善於抽絲剝繭的理性,集結了幾年間對於買菜、做菜和吃飯的一些生活記錄,2013年,她又出版了《其實,大家都想做菜》。2015年,第三本書《簡單·豐盛·美好》問世,同樣非常暢銷。

此後,應網民的強烈要求,她還把《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做成系列視頻,每期介紹一道菜,搭配3至5分鐘視頻示範。因為是免費傳播的,所以很受白領一族的歡迎,上海的糖醋小排、四川的口水雞、西班牙的西紅柿冷湯、普羅旺斯的燉菜、地中海烤魚、美式鬆餅……可謂融會中西,而且她有一個獨家標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上手來做,因此這些視頻,每期都會在微博上被瘋轉。

把美國老公也“煉”成“麻辣味”

由於當外交官的丈夫Jim Mullinax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被派去不同駐地,嫁夫隨夫,莊祖宜只好跟著一起東奔西跑。到2018年,結婚12年夫妻倆前後7次搬家。

丈夫誇讚她不管在哪“都能把犧牲變為學習的機會”。搬到哪裡,她都穿街走巷,大興爐灶,款待親朋,讓買菜做飯充實她這摸爬滾打的顛簸生活。紐約、西雅圖、波士頓、香港、雅加達……在一個個陌生的城市,從賓客變成主角,用鍋鏟“炒熟”一個又一個異鄉。

最讓莊祖宜興奮的是,2017年7月,因Jim Mullinax升任美國駐成都總領事,他們要在這裡住上3年。莊祖宜的母親是成都人,外公是重慶萬縣人,川菜在莊祖宜的味蕾裡留下了深深印記,所以過去她一直希望老公能夠被派駐成都。

“我是美國駐成都總領事,中文名叫林傑偉。”自稱“四川女婿”的Jim Mullinax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莊祖宜說,其實老公和四川還真的很有緣。他上次來這裡是27年前。當時美國大學生組織了一次特別的體驗之旅,去了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在北京、洛陽、西安待了3天之後,在四川待了整整一個月。他不僅在四川師範大學學習了書法、陶藝、繪畫等中國藝術,還走到成都的大街小巷去感受市井文化。

由於酷愛中國文化,去年,儘管他能夠申請的職位有幾十個,但是當得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的職位空缺後,Jim Mullinax馬上填寫了申請表。而他的這一決定,當然得到了太太莊祖宜的大力支持。

初到成都時,莊祖宜索性帶著家人每天外食,吃香喝辣。從川菜大師開的高檔飯店,到大排長龍的老字號,到街邊7塊錢一兩的擔擔麵、5塊錢一個的鍋盔。通常外地人都覺得川菜油膩鹹辣,她卻大呼過癮,激動難耐。最逗的是,林傑偉說他第一次到成都試吃花椒,感覺嘴巴都是麻麻的,到現在吃多少花椒完全沒問題,而且絲毫不怕辣。朋友開玩笑說,莊祖宜把老公也“煉”成了“麻辣味”!

夫妻倆除了認真吃,還認真做。他們找阿姨學習泡四川泡菜,並在窗邊擺滿了一排,跟著視頻自己研究川味“牛肉焦餅”。莊祖宜早上常常會給家人做四川口味的早餐——紅油水餃、蛋烘糕等等。

朋友們說,看莊祖宜的微博常常會讓人很舒心,因為懂得因時而食的她,對每一個當季的菜都很珍重。冬天的時候,她把大棵的芥菜晒滿窗臺,用來泡酸菜。春天的時候,聽老師傅說成都的蘆筍二三月最好,就趕快跑出去買蘆筍回來清炒,削下來的蘆筍皮再烘乾泡茶。

莊祖宜說,從學院到廚房,一路走來她不曾後悔過,即使是在最疲憊、氣餒、慌亂的時刻,也總能在做菜和思考與飲食相關的一切事物的過程中,獲得慰藉和力量。

對莊祖宜而言,愛做菜是一輩子的事,未來她一樣會以吃遍四方、飽覽群書並認真思考一切與飲食有關的課題為人生志業,“因為飲食之均衡、人際之和諧、環境之改善,都可以從迴歸廚房開始!”

宴請美國領事館貴賓 人均22.5元人民幣

作為一名外交官夫人,莊祖宜經常要承擔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的宴客任務,無論是午餐會、下午茶會還是晚餐會,都少不了莊祖宜忙碌的身影。近日,微信公號“大家”推送了一篇莊祖宜親筆的自述,文章講述了諸多不為人知的領事館故事,以及如何用人均22.5元人民幣的標準宴請美國領事館貴賓。

莊祖宜:“下得廚房”的美國外交官夫人

莊祖宜與Jim Mullinax夫婦(圖片來源:微信公號“大家”)

以下為文章全文:

每次聽到有人叫我 “夫人”,我都感覺好像在扮家家,趕緊提醒自己腰桿要打直,眉眼嘴角整理成宋美齡那樣和藹又貴氣逼人的弧度,輕輕地和對方點頭握手道好。然而這樣的矜持通常維持不了太久,因為只要一用餐我就原型畢露,忍不住多夾幾塊特別好吃的菜,又一邊對菜色品頭論足,一邊慷慨激昂的參與席間話題,也偶爾以插科打諢的方式搶救冷場。日常消費我從來不用也買不起名牌,而且慣性覺得東西買得便宜比買得貴更值得炫耀。如果這樣的表現與標準夫人形象相違背,它反應的倒不是什麼叛逆、小氣或欠家教,而是我身處美國國務院體系下,不富不貴的實況。

先從我的另一半講起吧!我先生Jim Mullinax是一位美國外交官,目前任職於成都,是美國駐中國西南地區總領事。這個職位權責不輕,對內領導館內一百七十多人的團隊,對外是美國與中國整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和西藏的經濟政治文化接口。Jim在我眼中是一位天生的外交人才——心胸開闊,樂於與人交流,面對半生不熟的外國語言和文化也總是充滿學習的熱忱又從來不怕丟臉。就是這樣樂觀的天性支撐他在國務院如此龐大的官僚體系裡工作了二十多年。

平日總是笑嘻嘻又特別好說話的他,一旦與工作扯上邊就變成一位極其奉公守法,甚至有點一板一眼的公務員。比方有一回我們全家出國旅遊,在機場過海關時遇見驚人的冗長隊伍,我們一人抱著一個疲倦哭鬧的孩子,排隊半小時仍被遠遠甩在後頭,於是我提議:“不如拿我們的外交護照走禮遇通道吧!”只見Jim很嚴肅的搖頭訓斥我說,這次出行跟公務毫無關係,怎麼可以濫用特權!

平日參與社交活動我們難免會收到一些禮品,如果明顯是貴重物品,他不是當場婉拒就是暗地退還,而即使是帶回家的東西,只要價值超過美金二十元都必須充公,以至於我們雖然欠了不少人情債,手裡拿的卻盡是一些沒有人要的月曆。(所以千萬不要送我禮物!)參加各類慶典和年終晚會時,他從來不許我參加抽獎,就怕中了獎會衍生麻煩。

他的公家派車我只有在陪他參加活動時可以乘坐,一旦他下了車我就無權留下來,更別說買菜接小孩什麼的了。

這麼說不是沽名釣譽,因為事實上整個美國國務院都是這樣,有著嚴格的倫理規範和懲處調查,一旦被查到濫用職權、逃漏稅或不按法令規定給私家僱員(如保姆阿姨)支付加班費等等失誤,小則影響升遷,大則革職。他們在年復一年的審查和說明會裡聽了太多可怕的案例,早已把公家規定內化為個人處事準則。

比如,美國國務院有規定,大使級別官員只有出任和離任時可以搭乘商務艙,而其他時間無論層級,只要單趟飛行時數低於14小時一律限乘經濟艙。大使出行時配有安全隨扈,但不可能要求他們提重物,因為那不是隨扈的工作,更別說讓助理去送乾洗、買咖啡什麼的,那都屬於濫用職權。其實,每位大使和外交官員都必須這樣,這絕不是在作秀,而是工作原則。

處境最尷尬的莫過於外交人員的配偶,既要承擔外界對“夫人”的華麗想像與期盼,又沒有任何權限和補助。我一直到最近才知道,大部分國家對於使領館的首長配偶,也就是大使和總領事的夫人或先生,會額外支付薪水和社交經費,而身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的美國在這方面的補貼卻是零。

莊祖宜:“下得廚房”的美國外交官夫人

很弔詭的是,美國政府在這方面有非常堂而皇之的說辭。原來在1972年之前,所有外交官的年終考核都包括他們夫人的表現(當時沒有女性外交官)。夫人們不成文的職責繁多,比如籌辦餐會、茶會;接待來訪官員貴賓;參與社交和慈善活動;領導館內其他眷屬,幫助凝聚士氣,等等。她們既要付出又沒有報酬,還要接受評鑑,如此不合理的處境在美國女權意識伸張的七零年代受到抨擊。國務院於是予以迴應,正式承認眷屬們是與外交公務沒有關係的獨立個體(private persons),不能一併考核。從此劃分了楚河漢界,公私分明,眷屬們沒有義務協助外交工作,也沒有權利佔用公務資源。

話雖這麼說,那些對內對外層出不窮的工作以及社會大眾對大使或領事夫人們的期盼並沒有因此消失。雖然少數配偶選擇完全不參與外交事務,但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下配偶們的工作不曾間斷,只不過從此承擔下工作被認定是心甘情願,不能怪公家不支薪不補助不提供資源。

在我先生出任駐成都總領事過去的一年半里,我幾乎每個月都為領事館在家中籌辦幾場正式的午餐會/晚餐會/下午茶會。作為一名廚師出身的飲食工作者,一開始我對此工作興致高昂,把籌劃、採買、料理和報銷賬務的任務全攬到自己身上,還得趕在客人上門之前卸下圍裙整理儀容,以得體的面貌接待賓客。一年下來我疲憊不堪,夫妻倆幾乎以仇人相向,好在這時終於請到了一位本地的專業廚師——陳師傅來家中幫忙,由領館支付大部分薪水。有了陳師傅之後家中宴客的頻率更高,規模也更大,動輒接待二三十人。陳師傅一個人忙不過來,我就以老闆兼助理的模糊角色在一旁幫忙,由他負責中餐,我負責西餐,合力執行美領館的宴客任務。

莊祖宜:“下得廚房”的美國外交官夫人

家中宴客的準備。(圖片來源:微信公號“大家”)

要知道美國的外交經費原本就不高,特朗普總統上任後又大幅刪減國務院預算,以至使館和領館的社交經費極其有限。這麼說吧,一個成都美領館的年度社交預算恐怕還比不上此地地方機構的。我們沒有能力像其他國家的使領館或本地官員一樣在酒店或餐廳宴請賓客,只能在幸而寬敞的住所裡自立自強。而活動越多,經費就越緊張。比如去年底我們承辦了一場接待二十八位中外貴賓的自助晚宴,當時年度經費已差不多用完,我得到的訊息是必須在每人六十元的預算下完成餐會,包括酒水。我和陳師傅絞盡腦汁,決定以精巧手工彌補高檔食材的從缺,儘量讓肉類海鮮和中西小點面面俱到,既節約又不能輸排場。我們人仰馬翻忙了兩個整天,他的薪水和我奉獻的人工不算,最後結算不包括酒水總共花了630元,人均22.5元,算是用血汗贊助美國政府吧!

領館內的活動就更不要說了,比如那些下午茶彙報和節慶聚會等等,都是沒有經費的,身為領事配偶的我只能本著內心的熱忱和對夫君的支持,親自掏腰包籌辦。我那些微薄的稿費和街頭演出的打賞(我是成都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常常就是這樣用掉的。

莊祖宜:“下得廚房”的美國外交官夫人

莊祖宜在成都街頭演出。(圖片來源:微信公號“大家”)

而我的勞力付出和那些派駐首都的大使夫人們比起來又算得上什麼呢?她們身處一國政經中心,社會大眾對她們的期盼更多,卻依然和我一樣處處受限。她們的經歷我沒有親身體會難以詳述,只能說在過去十三年的外交眷屬生涯裡,我不曾看過一位頤指氣使的金貴夫人。她們是有教養有思想的現代女性,很多犧牲了自己原本可以與丈夫相媲美的事業,卻在常年的奔波遊歷下鍛煉出一股能屈能伸,不卑不亢的曠達。我還有太多值得跟她們學習。

在我看來,能夠長期四海為家並甘之如飴的外交人員與其眷屬大多在性格上有一些相似處。那些受不了漂泊的人早就回家了。原本因光環進入外交體系的人,如果真心追求富貴,早就跳槽民間企業了。最後留下來的人,說穿了,多半有那麼一點理想主義和浪漫情操,他們寧可坐在街邊跟人談天說笑,也不要被一群人簇擁著做老爺太太。

最後說個小故事。我先生念高中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學校舉辦的性向測驗,測驗結果由升學就業輔導員解讀,他對我先生說:你善於與人溝通,有強烈的同理心,建議你去酒吧或殯儀館工作。後來證明這樣的溝通能力和同理心也蠻適合外交工作的,可見真的沒有必要把外交官看成什麼了不起的職位,其實他們就像是願意常年外派的酒保和殯喪員,而他們的另一半還要掏腰包給顧客和同事做飯,就更沒有派頭了,呵呵!

莊祖宜:“下得廚房”的美國外交官夫人

家中宴客的準備。(圖片來源:微信公號“大家”)

【附】以下是那場人均22.5元的菜單,自助式晚餐,每道菜都是28人的大份量:

辮子麵包

菠菜芝士麵包卷

咖喱牛肉千層餅

香腸拼盤

麻醬拌黃瓜

泰式涼拌海鮮

川味椒麻雞

五香烤肋排

紅燒蘿蔔牛腩

培根炒孢子甘藍

紅棗心太軟

意式焦糖餅乾

草莓白巧克力慕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