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難'

""美國,難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

作者:柯靜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

9月1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啟動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第四輪關稅。

隨著美國不斷提高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率——從貿易戰啟動之前的約3%已上升至超過21%,幾可匹敵上世紀30年代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水平,必將進一步損害美國農民、消費者和相關企業的利益,甚至嚴重傷及包括美國經濟在內的世界經濟。

近來,美國已經體會到經濟增速放緩且衰退風險提升,動輒對他國揮舞關稅大棒真的能給自己帶來好處麼?

這個結果恐怕會讓美國人感到失望。

1

衝擊美國大眾的生活質量

本輪加徵關稅對於美國消費者福利的負面影響將十分明顯。

與前幾輪加徵關稅主要針對工業領域不同,此番美國對價值112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5%的額外關稅,覆蓋3243個品類。

其中消費品所佔比重約為5成,包括鞋、衣物、食品和紙尿褲等眾多生活必需品。

對這些商品加徵高額關稅意味著,那些在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進口來源的中國輸美消費品,必將面臨新一輪價格上漲。此舉無疑將直接衝擊到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質量。

加之,對於對華依存度高的美國製造商來說,即便是非最終消費品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同樣會因難以及時找尋到可替代的供應商而不得不揹負上成本急劇上升的沉重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減輕自身壓力,相當部分的成本必然會被商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包括耐克和匡威等知名品牌在內的200餘家鞋類製造商聲稱,新關稅和已有關稅累加,使一些鞋的關稅高達67%,每年使消費者多支付400億美元!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凱瑟琳·魯斯(Katheryn Russ)的研究表明,本輪關稅實施後將使美國家庭每年新增800美元的生活成本。

2

催化潛伏的衰退風險

加徵關稅對於美國國內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會逐步顯現。

截至目前,美國的就業數據表現似乎依然良好:失業率維持在3.7%的近50年曆史低位;

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較為強勁的GDP增速;美國股市不斷創造新高。

這些似乎都為特朗普發動並升級對華貿易戰提供了支撐。

然而,若仔細分析近期美國經濟各項指標,不難發現其在表面穩健的背後所蘊含的衰退風險。

之一:從長期來看,GDP增速減緩。

扣除貿易、庫存和政府支出後,2019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速僅為1.3%,為2013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增速。

之二:工資漲幅相當緩慢,勞動力參與率逐步下降。

時薪上漲環比一直徘徊在0.2%-0.3%,僅為6-8美分;同時,後者已從2019年3月的64%降至當前的63%附近。

之三:自2019年4月以來,製造業活動指數持續下滑。

8月IHS Markit製造業PMI指數更是從7月的50.4再降至49.9,是10年來製造業首次出現萎縮。而製造商縮減工人工時,導致7月的平均工時降至兩年來的低位,這將會進一步拖累其經濟增速。

之四:房價指數開始呈現走軟態勢。

6月標普/CASE-SHILLER 20個大都會地區房價指數同比為3.1%,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值為6%左右;7月新屋銷售驟降12.8%,二手房簽約量指數環比下降2.5%,創下2018年初以來最大降幅。

隨著新一輪加徵關稅,建築材料成本上漲伴隨著利率上升,會給房價帶來不小的上行壓力。房價指數是經濟運行活動的重要評價指標,對判斷美國經濟走勢的參考意義不容忽視。

3

市場悲觀情緒迅速蔓延

經濟指標的不如人意已導致市場悲觀情緒迅速蔓延。

這種態勢一方面表現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顯著下滑——8月世企研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月的135.8降至135.1,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從上月98.4降至89.8。

另一方面,表現為金融市場發生波動。

8月底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倒掛幅度自3.752基點迅速擴大至4.362基點,尤其是美國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與3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了自2007年來的首次倒掛。

這一罕見現象進一步加重了投資市場對美國經濟即將步入衰退的擔憂。

自去年年底以來,美國國際資本多處於流出狀態,外國央行已連續拋售美國國債,便是這種擔憂情緒的直接體現。

儘管特朗普本人一再聲稱美國經濟十分強勁,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成本是由中國承擔,不會影響美國經濟,但這一說法根本得不到數據層面的支撐。

而本輪加徵關稅不僅直接衝擊美國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加美國企業的運行成本,對於已經放緩的全球經濟而言,更是一次巨大的衝擊。內外部需求同時受到影響,必然會拖累美國經濟增長表現。

7月底美聯儲十年來首度降息,也是因為清楚感知到風險正在不斷加劇。

4

加劇美國經濟的不平等痼疾

加徵關稅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也會進一步擴大國內經濟的不平等。

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盛行在全球範圍內見證了一場資本家精英階層權力的興盛,衡量成功的尺度是強勁的資本積累乃至貧困的減少。

但是,它掩蓋了一個重要事實——未能刺激總體積累,也未增進社會整體福祉。

1979年到2015年,美國最貧困20%的家庭稅後平均收入增長79%,位於中層60%的家庭收入僅增長46%,而位於頂層1%的家庭收入增長為242%。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2018年7月,非管理人員的小時工資為22.65美元,考慮通脹因素後,購買力僅大致相當於1978年。

普通民眾生活水平停滯不前,與精英階層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導致社會心理普遍受挫,對未來的悲觀情緒不斷升溫。

將問題歸咎於他國不公平貿易手段而頻繁加徵關稅的做法,對於缺乏有效風險對衝工具的普通民眾來說,會首當其衝受到波及,進而加劇美國國內經濟的不平等,甚至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危害社會穩定。

另外,在全球經濟明顯放緩的當下,美國為一己私慾,置世界經濟前景於不顧,將本國利益凌駕於所有他國利益之上,甚至試圖干預盟友國家的對外經濟政策,來為自己的霸權地位背書。

如此自私且危險的行為,難以換取盟友國家的真心跟隨。

5

靠“大棒”撬動選情?難!

如今,這種做法現也不會給特朗普的選情再帶來更多利好。

2016年,特朗普的當選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本輪全球化的失意者將罪責歸咎於他國工廠和工人,對自由貿易與自身就業和經濟繁榮間的因果關係發生根本性動搖,導致貿易政策偏好發生轉變,貿易保護主義的支持度得到顯著提升。

選民投票偏好進而會影響到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使得經濟政策內向化特徵愈發明顯。然而,普通民眾直接將失業問題與自由貿易掛鉤的簡單認知並不符合經濟學基本貿易理論。

與所有的經濟變化一樣,自由貿易的每一步都會產生贏家和輸家,關鍵在於國內政策議程需要及時作出調整,將自由貿易所帶來的收益和損失在民眾間進行分配,及時補償那些因外國競爭對手而失業的人們所遭受的損失,為他們提供教育培訓的機會以適應全球化和科技變革所帶來的挑戰。

但是,由於收益通常是廣泛的,損失卻往往集中於部分群體並最終落於個人層面,經濟學家的理論通常很難說服普通民眾,再加上政客們的轉嫁責任,更使得這種認知變得理所當然。

然而,當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所引發的負面影響開始波及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經濟衰退衝擊到收入和就業,這種錯誤認知就會不再具有此前的吸引力。

從最近一系列經濟指標來看,未來美國經濟放緩的可能性正在上升,貿易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顯現。

在這種時刻,若加徵關稅並不能迅速為美國帶來一個“理想”的貿易協定,普通民眾生活受影響的陣痛就會變得難以承受。

因此,從選情來看,即便特朗普的基本盤依然穩固,迄今也未出現十分強勁的民主黨對手,升級關稅的做法也很難再為其增添更多的籌碼了。

除了經濟上不再具有足夠的支撐之外,特朗普翻雲覆雨的行事風格以及因此給美國國際聲譽所造成的損害,都會成為削弱加徵關稅支持度的影響因素。

6

逼迫中國會讓步?更難!

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不斷升級關稅大戰、反覆對中國進行極限施壓。這種慣用伎倆,就能夠迫使中國在核心利益上作出重大讓步嗎?

結果恐怕會讓美國更加失望。

對於這樣一種反覆操弄的“極限施壓”手段,本屆美國政府恐怕自己心裡也明白:寄希望於通過這種方式來逼迫中國在雙邊貿易談判中作出有損核心利益的讓步,很難奏效!

第一,中國對美國的整體貿易依存度正在持續下降。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8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額6335.2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於歐盟。2019年1月至7月,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額為2.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3%,而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為2.1萬億元,同比下降8.1%。

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則下降至第三位。根據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在這場貿易戰中,中國依賴美國市場的電子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大,但對整個行業的衝擊仍相對有限。

目前,中國在電子製造領域與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聯繫更加緊密,對美國依賴性正在逐漸減弱。

第二,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外貿的總體衝擊有限。

一是從目前情況來看,2019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4.6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9%,仍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出口7.95萬億元,增長6.1%;進口6.72萬億元,增長1.4%;貿易順差1.23萬億元,擴大41.6%。中國與歐盟、東盟、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穩步增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貿易聯繫正在不斷加強。2013年至2018年的貨物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2018年的增速達到16.4%,2019年1月至7月的增速也達到10.2%,均高於同期全國進出口整體增速。

這既有因中美經貿關係變化而導致進出口端有所調整,同時也反映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遠影響正逐步呈現;

二是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南方國家間的貿易活動對全球化的重要性在不斷提升。

南方國家佔全球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33%上升至2010年的45%,南方國家之間的貿易額佔全球比重從2008年時的不足8%上升至2011年的26%,增速較北方國家之間和南北國家之間更快。

因此,中國面向美國以外的其他發達經濟體以及廣大發展中經濟體的貿易多元化能力,極大地增加了中國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中的迴旋餘地和中國經濟的韌性。

7

客觀看待影響,別誇大

誠然,對於那些利潤低微的製造業來說,美國針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舉措的確會很難承受,客觀來說,一些企業會選擇將產能轉移至成本更低的國家,以規避關稅帶來的影響。

不過,與此同時,這種轉移是有條件的,因而也會是有限的。我們不必過分誇大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產業鏈的衝擊。

相對來說,對中國市場依賴性低、位於產業鏈較低端的環節、本身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相對容易轉移,還有很多企業並不一定適合轉移。

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優良的基礎設施、高素質且高性價比的勞動力、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政府持續改進營商條件的努力、龐大的內需市場則會成為更多企業選址中國的理由。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表明:雖然正經歷著中美貿易緊張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仍有高達87%的美企表示不會搬離中國;

在過去一年中有83%的美企並未減少在華投資計劃,未來表示會減少投資的僅佔11%。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

2018年;中國新批設立美資企業1750家,同比上升30%;

合同美資金額104.5億美元,同比上升100.3%。

由此可見,事實上,美國企業家的表現比其政府更為理智,美企投資中國的熱情未減反增。

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開工的事實足以說明中國市場和政府政策層面的支持對外企的吸引力。因此,即便特朗普在其推特上要求美國公司立即開始尋找替代中國的方案,並呼籲將工廠搬回美國,恐怕也沒那麼容易實現。

另一方面,目前中國在世界體系中兼具核心區特徵和邊緣區特徵的雙重身份,產業從核心區向邊緣區逐漸擴散也是基本規律,因此,較低端製造業逐漸向外轉移本身就是自然趨勢。中國企業在此過程中,更應加快提高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步伐。

8

中國對外企吸引力有增無減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中產階級人口,隨著中國繼續推行新開放戰略,中國市場對世界的吸引力無疑會更加巨大。

*據瑞信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度《全球財富報告》,中國目前已穩居全球財富第二位;

*到2023年,中國的財富將進一步增長23萬億美元,在全球財富中的佔比將從2018年的16%升至2023年的逾19%;

*百萬富翁人數將會增加62%至560萬人,在百萬富翁榜上穩居第二,領先日本、英國和德國;

*中產階級人口將佔據世界中產階級人口總數比重約為40%,消費潛力巨大。

任何國家都不會輕易割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更何況,中國為外企提供更佳競爭環境做出的努力開始產生效果。

日前,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開市客)在上海開業,現場十分火爆,足讓世界見識了一把中國民眾的購買力。

《2019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美企表示其中國業務盈利,更可觀的是,其中國業務利潤率高於總體業務利潤率的受訪企業比例從去年的38%增加至今年的46%。

有高達97%的美企表示,中國業務收入在過去一年中繼續增長,有52%的美企預測今年的業務收入還將增長。

未來,中國更加開放和公平的營商環境,會成為應對美國各種施壓手段最強大的緩衝力量。

事實上,中國國內漸已形成共識,若要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需要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這似乎也是美國訴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中美合作共贏的前提。兩國此前已經舉行了十二輪雙邊經貿高級別磋商。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磋商須基於平等、理性,雙方應努力尋求合作共贏。若美國執著於將遏制中國發展以鞏固美國霸權地位作為真正目的,則與中國完全背道而馳。任何國家都不會同意犧牲本國的發展利益,任由他方予取予求。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